白莉:换上防护服,化身“女战士”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杨凌示范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投身一线,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全力抗击疫情,不断涌现出大批主动作为、敢于担当、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为弘扬先进,鼓舞士气,激励全区党员干部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战役中再鼓干劲,示范区党工委对白莉等8名防疫一线先锋人物予以通报表扬,这也是杨凌通报表扬的第二批先锋人物。即日起,杨凌融媒体中心开设《农科先锋在“疫”线》专栏,对这些抗疫一线先锋人物进行专题报道。本期推出《白莉:换上防护服 化身“女战士”》。

己亥年腊月二十九晚上十点,人们在家里或团聚、或忙碌,为迎接春节做着准备。

而此时,一个电话,让杨凌示范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白莉的心顿时紧张起来。

“火速赴急诊科会诊一名从武汉返回的发热疑似病人,立即准备启动隔离病区,召回科室所有人员,准备接诊第一位患者”……

这两周,医院一直在安排部署感染科隔离病区的工作,但白莉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突然。

农科先锋在“疫”线 | 白莉:换上防护服,化身“女战士”

不久前,丈夫刚刚去世。而一直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也才回来没几天。顾不上给女儿安顿好生活上的细节,白莉只得叮嘱女儿:“明天自己去超市买些吃的,我要去医院,近段时间可能回不来。”

这个春节,对孩子来说,是孤独的,她只能一个人过年。

这个春节,对白莉来说,是忙碌的,从当晚离开家到再次回到家,一转眼就是57天。

农科先锋在“疫”线 | 白莉:换上防护服,化身“女战士”

深夜到达医院,隔离病区三层楼灯火通明,医务人员迅速集结完毕,白莉同其他14名医护人员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大年三十早晨已正式收住两名从武汉返回的发热疑似病人。采集患者的咽拭子送检核酸检测,成了她们直面新冠病毒战役的第一个敌人。

因为采集咽拭子,需要跟病人面部、口腔近距离接触,有被感染的风险。谁上?

白莉丝毫没有犹豫,最先站了出来。在她看来,自己是感染性疾病科大夫,在防护知识方面比其他人更专业、标本采集的速度和准确性会更好。更何况,这个时候,身为党员,更是义不容辞。

她毫不犹豫地下医嘱、穿好防护服、靴子、戴上二层乳胶手套、护目镜、面罩,拎起白色的转运标本箱,同值班医生一起走入隔离病区。

两个咽拭子顺利采集、送往上级,这为病人的诊断治疗赢得了时间。在她的感召下,值班大夫无所畏惧,后续的多份标本采集任务圆满完成。

进入隔离病区的第五天,发热门诊的病人聚集,每天最多看近80个病人;

12小时连续上班,不间断接诊病人,眼罩起雾看不清电脑,用水喷喷眼罩,简单处理一下;

来回跑动调试发热门诊心电图,感觉胸闷气短、头晕恶心,停下来吃点药、定定神,继续坚守岗位;

“今天感觉怎么样?”“晚上睡得好吗?”……每天,白莉都会微笑着为每一位患者悉心治疗,让患者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农科先锋在“疫”线 | 白莉:换上防护服,化身“女战士”

白莉的坚毅、勇敢让年轻医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隔离病区内,医生王伟伟上白班从来没吃过饭,他说:“穿脱防护服太浪费时间,又有污染,坚持坚持下午再吃饭!”

医生杨成飞连续多日夜班,从不叫苦叫累。

农科先锋在“疫”线 | 白莉:换上防护服,化身“女战士”

护士张维鸽、崔雪莉、刘艳、候红红、周茜茜、党艳、康曼曼......白天基本不喝水,早晨的饭中午吃、中午的饭晚上吃;

一个班下来,嘴皮干得可以揭下来;

眼镜压得鼻梁疼,口罩戴得耳朵也疼,不等身体恢复好,下一个班又要继续……

医者仁心。在这条抗疫的征途上,正因为有了像白莉一样不讲困难、不畏艰险的共产党员,才唤起医患与病毒斗争的正能量。

农科先锋在“疫”线 | 白莉:换上防护服,化身“女战士”

(M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