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秦皇島是否會迎來“至暗時刻”?


今晚,秦皇島是否會迎來“至暗時刻”?


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肆虐、東非蝗災、澳洲大火、地震洪水、南極最高溫度超過20℃......


2020才剛剛開始,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與我們對地球的環境保護息息相關,環境一旦破壞,地球生命就會受到威脅,人類也在其中。

地球一小時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於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當地時間晚上20:30(2020年地球一小時時間為3月28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歷年“地球一小時”主題

2011年主題:關一盞燈 點亮星星;

2012年主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位環保家;

2013年主題:我做綠V客;

2014年主題:藍天自造;

2015年主題:能見蔚藍;

2016年主題:為藍生活;

2017年主題:藍色WE來;

2018年主題:開啟我的60+生活;

2019年主題:與自然共生。


2020年,地球一小時主題為“以生命之名,為地球發聲”,從3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行動措施,號召全球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採取行動。


●杜絕野味陋習,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讓生活更美。

●改變消費習慣,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讓自然更美。

●減少食物浪費,選擇可持續生產食材,讓身心更美號召。


今晚,秦皇島是否會迎來“至暗時刻”?


對於地球一小時,不同人持有不同的觀點:


◤一部分人認為:


聚少成多,每人出以小份力,會讓世界變的更好,無論如何都會節約一部分能源,並且是有積極的意義的。


每年都會根據當下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主題,“地球一小時”不單單是一個活動,更是一個號召,是對所有人的設下的 “定時提醒” ,無論是否參與,都會加強人們對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


◤另一部分人認為:

“地球一小時”熄燈產生的效果恐怕只是形式主義,只會讓視物不清,如果參與的人不多,小規模用電下降並不會讓入網電量降低,也不會降低排放

很多參與者們點亮溫馨的蠟燭,雖然看上去自然環保,實則意味著二氧化碳排放升高。

今晚,秦皇島是否會迎來“至暗時刻”?


對於“地球一小時”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