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成本


大时代-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成本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这种的一个鬼田,天天那么勤快,早出晚归的,还只是一个草盛豆苗稀,看来是这届的豆子不行,不是东北大豆。

作为农民的陶渊明苦于豆子不行,最终落得个晚景凄凉贫困而死。但是现实中农村土地的荒草丛生,却是经济收入的自然选择。

庄家不值钱,一斤面粉疫情期间3.6元,1亩田1000斤小麦的春小麦的成熟期将近100天,冬小麦将近180天。人均2-3亩地,能收几多钱。

在时代的车轮上,农民学会了算:单位时间上的人均收益这个帐。(当然我的写文的收益不高,一直是为爱发电。)

种田没有外出打工强,农林牧副渔,这些产业线上的人只剩下年逾50岁的人在忙碌着。


农村的收入


大时代-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成本

数据来源 2018年中国经济网,凤凰湖北网

我特意搜了一下全国,浙江、湖北、武汉、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什么用浙江与湖北,因为浙江人口体量与湖北差距不大,两个省的人口基数大概都在5000万出头,但是浙江的民营经济发达,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在全国有口皆碑。

上面的表里面充分的体现出来了,即使是湖北的省会的城镇居民收入跟浙江整个省的城镇居民收入做对比也相差10000多,而武汉的农村居民收入跟浙江相比差7000元左右。

很多时候我们被数据的表象所欺骗了:在取景框中他们两个身高差不多,不行的话看下平均也有196公分。


大时代-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成本

东中部城乡经济的差距,依旧在逐步扩大,为什么我单独把武汉拿出来,因为武汉是中部的门面,其他的地级市的数据不忍直视。

大时代-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成本

2018年湖北79县域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

大时代-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成本

2018年79县域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

看下湖北2018年县域城镇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依旧巨大。最富有的大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最穷的郧西的4倍多。

虽然我也很穷,但是看到这个数据我还是心惊肉跳:一个人一年的收入不过一部苹果手机或者华为的手机。

你就会想到疫情期间,没有手机上网课而自杀的河南女孩,古有凿壁借光今有蹭邻居WIFI的小男孩,或者登山顶找线号好的地方上网课的女汉子.......他们绝不会是个例,他们大多数家庭条件不好的农村的孩子。

我们听过太多非洲人懒,吃喝全靠大自然;越南人懒:吃喝全靠老婆做;印度人懒,吃喝全靠逗蛇耍杂技。

那勤劳的中国农民为何贫穷了!

大时代-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成本


农村的东西真的便宜么?


那么勤劳的中国农民呢?时代似乎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在聊到农村的时候就是生活成本低。但是他们都指向的是买菜的成本低。的确,蔬菜都可以自己种。猪肉便宜,猪肉28元一斤,是她买过最便宜的猪肉,发言的是一位出生于竹溪在杭州工作的女孩。但是对比竹溪县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993元,一年的收入也就买一头猪不到两头猪。也就是一天一斤猪肉的样子。她看见这个比较我想他也会觉得猪肉贵的。

成本肯定低,工业制品的价格肯定不会比城市便宜:香烟、酒水、口香糖等等都不便宜的,如果便宜的话那么就是8个核桃、康帅夫、漂柔之类山寨产品。


至于在信息化比如宽带的使用,电脑数码产品,图书,健身运动,看病上面等等却很少有谈及。

似乎这些东西只有城市的人才配拥有,农村的保持一个生存成本就行了。电脑基本是没有的,手机基本上是孩子换代的,运动干嘛,种田锻炼身体不就够了么!生病了,医院看见最多的就是小孩子在挂水,不是只有小孩子才生病,只是大人父母心疼小孩,才把他们送进卫生院,大人的三病两痛熬一熬就过去了。

农村不是生活成本低,只是城里的VIVIAN到了村里消费降级变成了翠花而已。

如果他们要过回城里的哪种喝星巴克生活:把时间成本+交通出行成本+星巴克!

这就是农村的人想小资一下的成本。他们得出的答案,SB才会那样为了星巴克开60多公里的车去买杯咖啡。

农村的生活成本并不低,只是因为没有而被忽视了但是更多的觉得为了一杯咖啡为了一场电影去城里麻烦不划算而已。

尾声-走进新时代

农民,应该何处何从?我很庆幸的看见了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进军,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只是上车依旧晚了。

任何点对点的扶贫,不如把鼓励他们进城,去东部,去沿海、去大城市。

曾经有一个大V:从种地的贫寒农民,到富士康的流水劳工,这并没有改变阶层;从陋巷的拮据市民,到艰难经营的街边店主,这并没有改变阶层;从车间的蓝领工人,到写字楼里的廉价白领,同样也没有改变阶层。普通人改善生活际遇不难,但要改变在社会里的相对位置,几千年来都是一项艰巨的修行。

是的他们大多数并没有跨越阶层,农民就是农民,投胎是个技术活,只是恰巧的出生于农民家庭。那些进城的农民继承了,他们祖祖辈辈身上优秀的品质:勤劳,好学,谦卑,隐忍。他们进城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已,正好他们的时代来了:中国的城市化,四个现代化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