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什么将成为历史?

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中国将不再有农民,他们即将消弥,终结使命,成为历史。不知其心下如何,是喜是忧?不过我认为:此举或许会造成一些社会隐患。第一,我国现行经济正向农业倾斜,高层调研的方向之一即是农业。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外包"政策和国内产业空心化造成诸多社会弊病,逼使他们"重新回归制造业"。对比之下,我国制造业严重产能过剩,正寻求转变,所谓"调结构"是矣。三农支出已成为支出"高频词"。没有农民,谁来支撑农业?为何要让农民消失?为何不能借鉴老外的经验?为何不能提振农业?(这是一个"能讲五年甚至十年的故事"的优良周期品,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可估量之影响)让它成为三驾马车之一,我们本来就是农业大国,这丟人吗?看看荷兰等国将农村打造得美如仙境,多么令人向往。第二,农民工市民化,潮水般人流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造成巨大压力,基于对过去"失序"的恐惧,政府现强调"有序",但能否控制住局面我有点怀疑。第三,农村和农业将因人口的急剧减少而凋零。而城市不能让生活更美好,无助于改善个人环境,这将导致个人、社会双输。社会发展混乱。

其实,改变称呼不如改变命运。海南"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值得推广。为什么一定要进城?!留在农村的农民可以搞家庭农庄化,像荷兰、丹麦等国一样,搞新农村和农庄建设,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乡村。北、上、广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现在严格控制进入这些大城市,是否又将问题推向南、厦、浙(此称谓拟对应北上广,并无特别指定)要让它们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我好担心我生活的小城市,担心黄祸来了!)前车可鉴。城市虽然繁荣,但沉闷喧嚣,仄迫单调,鳞次栉比的高楼挤压着空间,川流不息的车流人群更把这仅有的一丁点空间撕裂得支离破碎。一幢幢水泥结构的房屋犹如一只只罐头盒,而人们则像一条条沙丁鱼。想得浪漫一点:哪里去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景象,人生是否会有遗憾?还有农民的"一亩三分地"又怎么办呢?也许农民将两头得利,城市居民则无可不可,仅有一条大道通罗马……。但愿这只是我杞人忧天,想得太多了,不过我希望中国少走弯路,一直向前,就像歌星阿宝唱的那样:大步就向前方,一路的歌唱……,衷心希望中国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