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推高疫苗关注度,华兰生物疫苗子公司估值138亿丨立方财报眼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春波

全球抗疫关键时期,各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进展备受关注,与此同时,高明的投资者也悄然将目光投向了疫苗研发龙头企业。

3月26日,已参与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疫苗公司)迎来了高瓴投资和晨壹启明资本两位重磅投资者,20.7亿元价格购买15%的股权,对应疫苗公司整体估值138亿元。

而与此同时,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流感疫苗之外,华兰生物的血液制品营收净利已悄然超越行业龙头上海莱士,靶向药物距离上市又近一步。

20.7亿元出让15%股权

疫苗公司估值超百亿

一直专注研发的华兰生物,再次迎来新的高光时刻。

2月26日,由张磊掌舵的高瓴资本和“并购女皇”刘晓丹掌舵的晨壹启明,都将资本目光投向了华兰生物旗下的疫苗公司。

华兰生物当日公告,香港科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科康)拟以疫苗公司138亿元的整体估值作为定价依据,转让其持有的疫苗公司15%的股权,其中河南高瓴骅盈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高瓴骅盈)将受让疫苗公司9%股权,而新乡晨壹启明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晨壹启明)则将受让疫苗公司6%的股权。

此次转让对价为20.7亿元,按照疫苗公司2019年净利润37529.77万元计算,疫苗公司市盈率已达到36.8倍。转让完成后,疫苗公司注册规模不变,股东将由原来2家增加为4家,华兰生物、香港科康、高瓴骅盈、晨壹启明持股比例为75%、10%、9%和6%。

华兰生物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后,疫苗公司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利于疫苗公司长远发展,不存在伤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实际上,为了促成此次合作,高瓴和晨壹启明方面也表现了不小的诚意,企查查数据显示,高瓴骅盈成立于2020年3月20日,而新乡晨壹启明的成立日期则为2020年3月18日,疑为投资疫苗公司而专门设立。

作为此次高瓴战投的重要角色,疫苗公司成立于2005年,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基地。2019年,共批签发流感疫苗1293.14万支(其中四价流感疫苗835.93万支,三价流感疫苗457.21万支),占全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数量的42%,其中疫苗公司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占全国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总量的86.9%。

国信证券分析师谢长雁表示,疫苗公司的估值合理,两大战略投资者的加入证明了资本市场对于疫苗这条细分赛道以及华兰疫苗的看好。华兰疫苗可以在2~3年内成长为10亿级别利润体量的公司,现金流十分优秀,足以支撑后续管线的研发或是可能的外延并购。

谢长雁表示,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带来新的动力,疫苗公司在引入外部股东之后,会有更大的动力以及可能性独立走上资本市场。

净利增幅超四成

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再创新高

高瓴和晨壹启明战略投资疫苗公司背后,国内的疫苗产业市场机会也在加速释放,而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四价流感疫苗生产企业,疫苗公司已进入市场爆发期。

2019年,疫苗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68%,净利润3.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2%。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多价苗能够针对更多血清型病原体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可对低价苗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在流感疫苗中,2018年获批的四价流感也对3价流感产生了明显的替代,2019年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占比达到了3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医疗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预防接种及免疫预防,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是防止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国际上疫苗企业的集中度较高,MSD、GSK、辉瑞、赛诺菲的市场占比达20%以上。我国疫苗市场则相对分散,尽管近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但市场集中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国内疫苗企业各有所长,如华兰生物在裂解流感病毒疫苗方面具备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和研发能力,沃森生物则在高价肺炎疫苗方面拥有较强的优势。而在本次新冠肺炎相关疫苗的研制中,华兰生物和沃森生物相继披露信息并介入相关疫苗开发。

2018年,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发生后,国家出台《疫苗管理法》,并于2019年12月1日开始实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有利于整个疫苗行业的良性发展。

《疫苗管理法》明确提出:国家支持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疫苗研制和创新,将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疫苗研制、生产和储备纳入国家战略。

本月初,国家领导人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

华兰生物表示,除了已上市的疫苗有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 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等,疫苗公司还有多个疫苗产品在研发或者注册过程中。

华兰生物认为,随着产品线的不断丰富,疫苗公司的竞争力会逐渐提高。

整体营收9连增

新利润增长点逐渐生成

疫苗业务的表现,只是华兰生物整体业务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靠外延式科技研发和灵活的市场政策,从2011年至今,华兰生物营业收入已实现9连增。

根据华兰生物披露的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5.02%;实现归股净利润12.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63%;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47%。

按照产品分类,血液制品依然是华兰生物营收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内,血液制品贡献了26.44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77%,占总收入比重的71.46%。

对于血液制品营收的增长,华兰生物认为,这得益于公司血液制品的产品结构调整,同时积极开展血液制品的工艺优化并加大市场急需产品的生产。

作为国内首家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企业,华兰生物能从血浆中分离提取人血白蛋白等11个品种、34个规格的产品,生产规模、品种规格、市场覆盖和主导产品产销量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血液制品和疫苗业务贡献利润的同时,华兰生物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正在逐步形成。

在靶向药物方面,华兰生物共7个单抗品种取得临床试验批件,其中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单抗正在按计划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德尼单抗、帕尼单抗和伊匹单抗已经进入I期临床研究,另有多个处在不同研发阶段的单抗药物正在稳步推进。

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介绍称,这7个获得临床批件的产品,将分别用于结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制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治疗。

资料显示,单克隆抗体药物是当今国际医药界的前沿领域,以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副作用小等优势,单克隆抗体药物有望成为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流药物。

华兰生物认为,随着全球单抗品种专利期逐渐临近,国内单抗药物发展空间广阔,未来10年将是我国单抗药物发展的黄金时期。

责编: 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End

全球抗疫推高疫苗关注度,华兰生物疫苗子公司估值138亿丨立方财报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