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輔行訣》


小醫聞道

學好輔行訣,上可治病救人,下可入廚調味。

仲景為何尚方術?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言中寫道:「餘宿尚方術。」方,指方技;術,指術數,這兩者分別代表了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兩套體系。

術數體系內容眾多,占星、風水、八字、玄空飛星、紫微斗數、奇門遁甲、梅花易數、大小六壬等等,每一門都非常燒腦。而入了中醫方技的坑之後,學起來同樣是眼花繚亂。從上古至今,或深或淺各種醫術,大大小小各種門派,歷代流傳的各種方劑,陰陽五行六經八綱各種辨證,常常令人無所適從。

溫病、傷寒、輔行訣三分中醫天下

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信息量太多太雜時,要通過「分數」的方法來歸類管理。所謂「分數」體現在中醫上,有三大體系:

四」的體系:

溫病體系,為衛氣營血辨證

淺論《輔行訣》


「五」的體系:

五行體系,為五臟辨證

淺論《輔行訣》


「六」的體系:

六經體系,為六經辨證

淺論《輔行訣》


溫病體系,有《溫病條辨》、《溫熱論》、《溫熱經緯》等著作;六經體系,有千古名著《傷寒雜病論》以及後世無數的研究書籍;而五行體系,卻有,且僅有《輔行訣》一本專門論述的書!這本書,古代的醫家都沒能看到,直至1918年在敦煌出現,所以是我們現代中醫人的福利,更值得我們深入學習。

《輔行訣》作為中醫世界相對獨立的一套體系,學習起來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整個體系以五行為基礎,只要對五行生剋有基本瞭解,就可以跟隨老師的引導逐漸深入學習掌握。

《輔行訣》與《傷寒論》同宗

張仲景的《傷寒論》是家喻戶曉的,《輔行訣》與《傷寒論》齊名,均出自同一祖本《湯液經法》。

淺論《輔行訣》


淺論《輔行訣》


但《輔行訣》最大的優點就是:保持了這個祖本《湯液經法》的原汁原味。

傷寒論中的很多湯方,均脫胎於《輔行決》的湯方結構。《輔行決》中的陽旦、陰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大小諸湯,蘊含著清晰樸素的五臟五味補洩原理,且在比較嚴格的味數、份量、煎煮法、服法等規定下完成組方。

所以無論是想踏進中醫門,還是要提高《傷寒論》在臨床運用中的療效,《輔行訣》都是您的必經之路。

學好《輔行訣》

上可治病救人,下可入廚調味

倪海廈老師曾言:「一個好中醫,一定會做好菜」

為何廚子做菜和中醫看診扯到一起,當然是因為「氣、味」。

上等藥,味重氣輕,氣輕則寒熱差距小,吸收地氣較多,其性靜,利於調養人的有形身體。

中等藥,氣重味輕,氣大則寒熱差距大,吸收天氣較多,其性動,利於調養人的無形之氣。

下等藥,氣味俱重,偏性太大,其性動而劇,甚者偏性過大而有毒,因此可以用來治病。

而《輔行訣》恰恰是記載了以五味五行組方這門中醫核心學問。

比如小補肝湯,辛酸化甘,一共四味藥,桂枝,乾薑,五味子和山藥。為什麼是二辛一酸一甘這四個味道?!

這裡就隱藏著《輔行訣》的規律,一旦掌握了這種規律,隨時可以把小補肝湯運用到生活中去。舉一個超級常見的例子:

做魚的時候,放些蔥、蒜熗鍋,再少加點醋,味道會很鮮美。這就是《輔行訣》小補肝湯巧妙的運用。但99%的人只知道這樣好吃,不知其中道理。

所以說,我們學好《輔行訣》,就可以掌握一家人的健康。季節變化、加班熬夜、老人小孩體質差......都可以輕鬆用美味食材預防身體出現不適,在不知不覺中給家人一個健康的身體。

日後食物裡的陰陽平衡,寒熱屬性,氣味輕重,由你做主,可想而知,你的家庭地位會有多高。

《輔行訣》裡還有著更多的法訣和秘密,只運用到食療,那就太低估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