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編制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自動生成模版+實際應用案例

  現金流量表第一種編法

傳統編法



手把手教你編制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自動生成模版+實際應用案例


步驟一:立框架


  編制的現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是從資產負債表右下角未分配利潤科目(期末減期初,即本期淨利潤),推導出資產負債表左上角貨幣資金科目(期末減期初,即現金淨增加額),這其實是教材上的間接法。


  但我不說從利潤表的淨利潤調,而是從資產負債表的未分配利潤,就是為了有一個整體的概念,把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都納入到資產負債表中,這樣三表之間的關係就更明確了。注意,我們是要做直接法,這個形似間接法的原理,只是為了更好的理解。

  第一步:列資產負債表差額,即在期初期末欄後面加一列差額欄,分別填上每個項目的期末減期初數,是的,全部是期末減期初,這樣就不必去擔憂這個數是加是減、是期末減期初還是相反了,原因看下面第二步。下圖為資產負債表差額表部分項目簡表:


  第二步:拆未分配利潤項目,即引入利潤表項目,這時按利潤表項目性質(可以看教材公式了)填列到對應現金流量表項目中,同時把資產負債表中須調整的項目填列上(如應收應付預收預付等),怎麼填?


  看下面兩段解釋,記住,這一步中,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所有的項目都要填在現金流量表中才能配平(配平即流量表最後一項“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末餘額”=①=0),因為資產負債表是平的,未分配利潤是利潤表中所有項目加減得來的。


  講一下加減的問題:



  把未分配利潤差額想象成縮印的整張利潤表,把資產負債表差額表左側除貨幣資金差額欄外所有的項目都移到右側,

所以調整銷售收入的時候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都是“減(期末-期初)”,而預收賬款則是加,因為預收賬款跟未分配利潤在同側,正負相同。

  此外,還要考慮現金流量表本身自帶的正負號,所有現金支出項目在計算現金及等價物增加額時,都是作為負項的,但在流量表項目填列中要填正數,所以與這些有關的資產負債表項目跟上面正好相反,即從左側移過來的項目都是加,右側項目變為減。所以調整銷售成本的時候預付賬款為“加(期末-期初)”,而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為減。因此這些科目雖與未分配利潤同側,但正負與其相反。

  做完上面這些,如果①=0就完成大框架了,如果不等於0,找原因,現在找原因非常簡單。


步驟二:修細節


  編制方法上以工作底稿法作大斧砍出基本框架(步驟一),以分析填列法作小刀修補細枝末節(步驟二),砍與修都是採用T型賬戶法(一借一貸)原理。其實教材上講的這三個方法也都是互相使用的,列出不同方法只是為了突出某種方法的特點。


  步驟一已經把大框架做出來了,現在開始分析填列。方法就是“拆”!根據什麼來拆,總賬明細賬,我的方法是做一個分析填列表,列明填列項目、借貸方、校驗。下圖為分析填列表部分項目簡化表格:


手把手教你編制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自動生成模版+實際應用案例


  下圖為總賬部分科目簡化表格,我把它放在分析填列表右側,同一張表容易查看:


手把手教你編制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自動生成模版+實際應用案例


  需要分析填列的最基本的幾項,包括應交稅費、應付職工薪酬、固定資產和財務費用等

,調整的時候遵循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原則,現金流量表項目裡,某個項目減掉一塊,另一個項目必然加一塊,否則,原先配平的表就會不平。此時仍需注意現金流量表自身的正負號,有時候現金流入項目加一塊,現金流出項目也是加一塊而不是減一塊。

  關於借貸方的分析填列,應交稅費主要是根據明細項的賬戶性質,如進項銷項、稅費返還,正負號需要大家去琢磨了;應付職工薪酬則是跨項目,借方數列支付職工現金,貸方則是需減掉的管理費用、營業費用,此外還有代扣代繳個人的,也是這個原理;財務費用則只是借方數分明細了。主要就是這三種情況,其他項目根據需要若需再分,仍根據這個方法來,分得多細都不會糊塗。


  校驗項中,各分項借方數-各分項貸方數=±該科目賬戶淨額數(±以該賬戶借貸性質為準),二者相減②應等於0,校驗非常關鍵,等賬目變動後發現①不等於0先看校驗項,若某個項目的校驗項②不為0,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找原因了。這種校驗方法還能查錯賬,有幾次配不平最後發現是核算做錯了科目。


  其實上面一些原理性的東西教材上都是講過的,只是一筆帶過,而且現在很少有手工編表,大部分都直接在電子錶上點公式,使得這些帶著樸素原則的古老方法接近失傳。


  原則總結

  1. 現金流量表是拆出來的,不是湊出來的。教材上的編制方法、網上流傳的各種口訣、各種秒殺,大部分都只針對後期調整項目的方法,而且是單向調整,缺乏整體概念,尤其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就算把這些公式記住,實際應用的時候仍然力不從心, 因為這種調整屬於開放式的調整,很容易遺漏,一旦有遺漏,不得不把之前做過的調整每條翻一遍,到最後基本上是“湊”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額,我的方法是封閉式的調整,沒有遺漏,一開始是平的,一步步“拆”,到最後也是平的。因為編制現金流量表的時候遵循了借貸相等的原則;

  2. 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對,這是一句無比正確的廢話,但絕對是真理,既然你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根據這個原理來的,那由此二表衍生出來的現金流量表不遵循這個原則,絕對是走入歧途。


現金流量表第二種編法

看看是不是捷徑了很多



  下面是關於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捷徑。

  個人認為編制現金要滿足兩個要求:

  1、現金流量表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勾稽關係

  2、準確反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流入和流出

  個人比較傾向於從勾稽關係出發編制現金流量表,再調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流入和流出。

  

  第一步:10%

手把手教你編制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自動生成模版+實際應用案例

  同時調整現流主表與附表,編制一個“平”的現流。

  

  第二步:50%

  細化編制每個科目,主要包括①②③④⑤⑥。

  每一項編制注意AB兩對平衡關係,這樣的好處是現流永遠是平的。

  

  第三步:75%

  編制的現流與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實際增加與減少金額核對,調整差異,其中符合淨額列示調減的項目進行淨額列示。

  

  第四步:100%

  合理性分析,包括與資產負債表比較、同期波動異常分析、現流類別微調等。

  

  點評1、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之所以會出現不同的人編的結果不同,是因為大家對某一項現金業務的定性有不同的看法。

  同時,它作為輔助理解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一個報表,能夠體現勾稽關係,但這種勾稽關係也會因為某些特定業務,不能夠一概而論。

  所以,現金流的編制,更多的時候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原則性的理論從來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對具體業務的分析和判斷。

  

  點評2、

  現金流量表這事情,已經討論過十幾年了,各種版本層出不窮,聰明人多呀。

  如果有興趣,建議你認真看看工作底稿法。工匠精神,別總想著有快捷途徑。


老闆:我的錢哪去了?

——談現金流量表附表的實際應用



  我在會計的實際工作中,常常聽到有些老闆說:會計說我賺了100萬元,但是,我賺的錢在哪呢?

  原來,在許多中小企業中,老闆對利潤的計算方法,與我們會計有著根本的區別,以服裝批發為例,老闆只看當年賺了多少現金,至於庫存,老闆只知道是積壓,不會把它看成利潤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有的老闆,把應收賬款也從利潤中扣掉,這讓許多會計大惑不解,於是大呼:“老闆他不懂!” “我們老闆外行”。老闆是不是外行,從專業的角度上說,肯定不如會計,但許多會計是不是忘了:“滿足企業決策者的需要,是會計的任務。” 老闆不懂,固然有老闆自身的原因,作為我們會計,是不是要想辦法讓老闆能懂?於是,我使用了“現金利潤”這種詞,將報表中財務利潤與它區別開,即:

  報表利潤—增加的庫存=現金利潤

  我用這種方法向老闆描繪後,老闆感概到:“我是賺了,但我賺了一堆庫存!” 這讓我想起經營裡“現金為王”的格言,著名的管理大師李踐說固定資產是負債,也是類似的道理。

  我在現金利潤與報表財務利潤的對比過程中,又發現,公司賬上增加的現金,並不等於現金利潤,它還受往來賬的增減的影響,特別是應收款的增加,有壞賬的風險,於是我又把應收應付款增減引起的現金流量變化,從現金利潤里扣點。這時,我突然產生一種想法,就是在公司的“現金利潤”與“業務現金流量”中,找到一種平衡關係,製成一種表格,以後老闆一看就懂,知道“公司到底賺了沒有,賺的錢都去了哪裡,最後得到多少現金”。於是,我對照賬簿將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跌價準備、庫存增減、往來賬增減等全部列舉出來,但是,近半個月下來,弄得我彼疲憊不堪,還是不平,差14萬上下,沒辦法,我只好向我的朋友、網友求助,結果,絕大數同行說:“老闆又沒要這個,你操那個心幹什麼?”我幾乎絕望了。

  不過,我還是堅信,在“現金利潤”與“報表財務利潤”之間,一定存在著一種平衡關係!我重新把我的賬表理了一遍,每一種會計分錄挑選一筆,並把金額簡化成100元、200元這樣簡單好算的金額,最好做成考試一樣的題目,發送給我幾個專業很好的朋友,請他們幫忙,將我的現金利潤還原成財務利潤,終於,一個朋友給我了完美的答案(我至今感謝她對我這次的幫助),原來,我實際相差的那14萬元,主要是多筆“上年損益調整”在作怪。我把所有的影響因為那歸納起來,平衡公式就是:

  現金利潤=財務利潤—新增庫存—應收款增加+折舊+無形資產攤銷+應付款增加+跌價準備+-上年損益調整

  當我把這個公式發給那個朋友審核時,她一下子笑了:這就是現金流量表的附表呀。我一下子驚訝的說不出話來。原來我苦苦追求的“現金利潤”與“財務報表利潤”之間的平衡關係,就是早已列入課本的現金流量表附表!我的那個朋友同時告訴我,現金流量表附表的原理,就是將權責發生制下的利潤,還原成現收現付制。這段經歷,讓我對現金流量表重新產生了重大的認識。當我再次翻看書本時,發現影響現金流量表附表的,還有固定資產報廢損益、財務費用、投資損失、遞延稅款等我平時沒有接觸的項目。

  我將以上平衡關係製成表格,把其中的“應收款增加額”改成“客戶增加的欠款額” 將“庫存增加額”改成“新積壓庫存”等等,使老闆一看就懂,結果,老闆很是受用。

  我不得不佩服老闆們對利潤看法的高超理解,他們把現金流量看成企業的生命,美麗的財務報表利潤,只是一件向外展示漂亮的禮服,很多中小企業老闆只是看看而已,然後隨手扔掉。而我們會計,在大呼老闆外行時,有沒有反思,我們的報表,對企業到底有多少作用?我們有沒有自我陶醉在編制一份完美專業化的報表中,卻忽視了老闆將它丟在一邊的事實?


  後來,我在實際工作中總結一句話“會計要關注業務發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供一份對業務有用數據,才不會將會計淪落成一個流水賬記錄者


手把手教你編制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自動生成模版+實際應用案例

有任何財稅問題,歡迎大家關注久思財稅找思思互動交流答疑。

  由於本號無法鑑別所有轉載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著作權人發現本號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及時通知我們,本號將及時處理。 凡未註明久思財稅原創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