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齋:我心中的新陝西旅遊


瑞芳齋:我心中的新陝西旅遊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出自於詩聖杜甫的《麗人行》,十多年來,一直認為三月三應該成為中國旅遊日,至少也應該搞個陝西旅遊日什麼的。然而,什麼都沒有發生。今天是上巳節,沒有天朗氣清,只有零星的小雨和漫天的黃沙;長安也還是西安市屬的一個區,就近公園的水池已經乾涸了近半年,甚至整冬都沒有下雪;中午時分,眾多的白領麗人三五成群的散步,只可惜都戴著口罩。街道兩旁的櫻花已經盛開,卻感覺不到春的氣息,或許是步入中年的緣故吧。

陝西是個神奇的省份,自從重慶設立直轄市以後,分佈在陝西周邊的八省市自治區竟然象八卦一樣延伸,並和陝西組成了一個九宮格,這種狀況是國內唯一的存在。無論十二五規劃要建設的關經濟區,還是十三五規劃提及的關中城市群,和這個九宮格相比,都顯得微小薄弱。九省的省會組成的大關天經濟區如果能夠成為國家戰略,經濟體量將絕不亞於北上廣三地。2003年非典後,從銅川來到西安操作周邊遊,鑑於週末遊的特點,把西安周邊600餘公里的區域定義為大關天環線,並和眾多有識之士一起組建了旅遊聯盟。時間荏苒,歲月如梭,沒有想到己亥年末竟然出現了新冠,一時間舉國上下,居家隔離,停止一切旅遊活動。十天前,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在全國率先恢復旅行社省內周邊遊業務,旅遊從業者和遊客的信心恢復提上了日程。

陝西省自然分為陝北、關中、陝南三大區域,關中又有東西府之說,以中西安,東渭南、韓城,南商洛、安康、漢中,西咸陽、楊凌、寶雞,北銅川、延安、榆林構成的新陝西旅遊在聯盟主辦的旅遊創新與合作發展論壇上多次提及。2015年2月,在省旅遊局組織的走進陝西旅遊大型採風踩線活動總結會上,我提出打造以“東華山、西太白、南柞水(華陽)、北照金(梁家河)、中西安(永寧門城牆)”為代表的陝西深度遊。並立刻行動,文化先行,組織書畫家、詩人和攝影家赴各地採風,召開旅遊文化研討會,舉辦大秦嶺詩書畫影展。

瑞芳齋:我心中的新陝西旅遊

周邊遊是在非典後才慢慢發展起來,和國內遊、出境遊並列。之所以列為新冠後首先恢復的經營活動,對旅遊從業者和遊客的信心恢復起到積極作用,幾天前轉發的《解禁的周邊遊,難解的旅行社失業之痛》比較客觀的分析了這塊“雞肋”業務。事實上,旅行社的周邊遊業務在八年前已經被戶外、自駕、攝影等俱樂部攻陷佔領,一度倒逼管理部門制定新的《陝西省旅遊條例》,將不規範的俱樂部納入到旅行社管理,作為旅遊業上游的景區也深知旅行社並不是唯一的旅行商。於是,站在旅遊管理部門和景區的高度,將旅行社、戶外俱樂部、影視媒體、自駕俱樂部和詩書畫家等機構與個人組成旅遊文化聯合體,積極倡導周邊遊、戶外遊、影視媒遊、自駕遊、詩書畫遊。

傳統的西安旅遊有東線、華山、西線、北線、市內而沒有南線。商洛柞水縣憑其區位、旅遊資源優勢一直在嘗試打造西安南線一日遊目的地。位於大秦嶺腹地的漢中、安康、商洛,憑藉大秦嶺獨特的生態資源,也成功打造了眾多的南線二日遊生態線路。新陝西深度遊包括新陝西遊和深度遊兩個部分,新陝西遊是指除傳統西安旅遊以外的新東南西北線和市內旅遊線路。深度遊線路設計突出文化,以鳳鳴岐山為代表的周文化之旅,以孟姜女傳說為主題的秦文化之旅,以張騫出使西域為主題的漢文化之旅,以杜甫文化為主題的唐文化之旅等。

沒有經過實踐證明的理論終將成為空談。曾經在《biangbiang陝西》一文中為陝西旅遊吶喊,一個漢字包含著眾多的文化元素,然而至今為止,遊客看到biangbiang,想到的還是那碗麵。前日,和幾位朋友坐在一起,探討今年文化旅遊產業運營,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可是,靜下心來,內心隱隱覺得新陝西旅遊還是任重道遠,一句話,企業無論怎樣都得活下去。

庚子年三月初三亥時於西安瑞芳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