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01

楔子


良有方的朋友群聊開通以來,良子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面對同一個話題,地產設計管理者和設計院的朋友,反應往往不太相同,甚至衝突激烈。我從一個“管理員”的角度冷眼旁觀:這些朋友都是受過不錯教育的,也在不錯的甲、乙方單位工作。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是不是認知邊界的侷限呢?

好像也不是。


那是不是思維方式不同導致的呢?

也許是吧。


一直以來,都存在著“管理思維”和“設計思維”之爭,理解了思維方式的不同,也許你就能和“他人”和解了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是試圖通過學習不同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不同的現象和未知的世界。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02

定義


首先來了解下這兩種思維方式的定義。


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是以人們生活品質的持續提高為目標,依據文化的方式與方法開展創意設計與實踐。


它既是積極改變世界的信念體系,也是一套如何進行創新探索的方法論系統,包含了觸發創意的方法。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發展歷程


A. 早在1973年,Robert McKim的一本書《Experiences in Visual Thinking》就講到了視覺化在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性。


B. 到了八九十年代,Stanford的教授,美國著名的設計師,設計教育家Rolf A. Faste (1943–2003)把Mckim的理論帶到了斯坦福大學,他在Stanford辦了Stanford Joint Program in Design。


C. 1987年,哈佛設計院的Dean,Peter Rowe寫了一本叫做《Design Thinking》的書,描述了建築師和城市規劃者在做設計的時候用的設計方法論,Design Thinking這個詞算是定下來了。


D. 到了1991年,David Kelley創立了IDEO(也是他後來創立了D.School),現今全球最大的設計諮詢機構之一,用Design Thinking為其核心思想,貫徹落實到了IDEO的工作當中,成功商業化。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管理思維


管理思維:是指與管理行為相伴而生的思考活動,是管理者在履行管理過程中的思考活動。


管理就是為了實現某一個既定的目標,對團隊與組織進行人員調配、資源分配、制定計劃、實施修正、跟蹤檢查,對其結果與計劃進行對比,總結出經驗,找出差距,改進修正,預防措施等一系列的活動。


關於管理思維的體系和理論浩如煙海,大師多如牛毛。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有被譽為“現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魯克,有擴展閱讀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些書,這裡就不展開了。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03

案例


理論往往很抽象,不太容易被理解。還是通過舉例的方式,大家一起來看看。


第一個例子,發生在良友方的群聊裡。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有朋友發了一個戶型圖(上圖)到群裡,但是他沒有對這個戶型做任何的說明。


這時候,有些朋友就從“動靜分區”上開始抨擊了,有些朋友從“動線”合理性上開始質疑。


更有手快的朋友,直接在電腦上圈圈點點,發上來優化圖了。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其實這張圖應該是旋轉90度(如上圖),這樣你看這個戶型是不是順眼多了。原來所有西曬的房間都變成朝南了;東西廳採光也能接受了。


後來還有群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大都會這個項目是按照斯特恩做的新古典立面,內部功能空間讓步於外立面形式。戶型是按照西方的生活習慣設計的,你可以覺得沒有陽臺,各種東西向,不通透也好。這裡的戶型平面讓步於立面形式。


杭州的大都會項目,現場復刻的是上海大都會,也許有很多問題。所有的討論是基於一個已有的前提條件進行假設,一切不合理的行為是有個相對合理的解釋。突然拿出個平面,不講前因後果,這種討論其實意義不大。


這段評價很說明問題,很好的體現了管理思維是如何思考問題的。如何優化這個戶型,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

從群友們不同的反應,我看到了“兩種思維方式”的碰撞。


設計思維關注人的體驗,關注設計本身;而管理思維關注的因素更多,受到的制約也更多,總是在權衡利弊。


所以網上經常抱怨的 “我都改了10遍圖了,為什麼我的甲方還不滿意” 的現象,就很容易解釋了。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第二個例子


1975年發明第一臺數碼相機

感光界當之無愧的霸主

膠捲時代佔據全球2/3市場份額

巔峰時期全球員工達14.5萬人

1997年2月市值最高310億美元

130年攢1萬多項專利


這家曾經輝煌的公司叫做柯達,現在已經破產了。


柯達公司的高層並未意識到數碼影像記錄的趨勢性。人們使用膠片亦或數碼照相機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是這種記錄能多大程度上

改變人與記憶的關係


很顯然,數碼照相機在存儲、傳播等方面有著膠捲無可比擬的優勢,這就是趨勢。而沒有及時抓緊這一市場機會的柯達,自然就在市場角逐中敗下陣來。


從表面上看,是技術的革新導致了柯達的沒落。但從思維方式上說,是因為設計思維的缺失,導致無法真正理解客戶的需求是什麼?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就像客戶和你說:“我要一匹更快的馬”


如果是管理思維的人,他就會去找“馬”,可能汗血寶馬跑的快,那就是它了。


而設計思維的人可能會洞察到客戶需要的是“快”,那就來輛汽車吧,可比馬跑的快多了。


在科技產品更新換代週期越來越短的時代,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消費者的需求,“你問消費者需要什麼?”也許,他永遠都說不出真實的需求。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


Frog Design 公司的設計總監曾經說過:“我們一直強調以用戶為中心,但是我們到底是在滿足用戶的本質需求,還是在滿足他們的慾望,設計師的職責應該是去服從用戶,還是去服務一個群體以及社會?”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同樣的遭遇也發生在曾經的手機巨頭摩托羅拉和諾基亞身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世界範圍內很多創新型的小企業,憑藉獨特的思維和創新勢頭,在很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比如Uber、Facebook等。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這些創新都是設計思維的體現,但無一不是基於對“人”、對“人與周圍事物(人物)關係”出發的反應機制。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04

區別


設計思維 強調“以人為本”,將人放在首位。解決問題要從人的需求出發,多角度地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設計思維被普遍認為具有綜合處理能力的性質,能夠理解問題產生的背景、能夠催生洞察力及解決方法,並能夠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Design Thinking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論和步驟。(如下圖)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管理思維一般是以問題為出發點,重在對問題本身的分析和應對。


對於兩者的異同,我援引了Alexander Osterwalder先生做的一個分析,表格如下。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從”解決問題的途徑、確認方法、獲取信息的方法、階段性成果、關注點、溝通的工具、團隊和工作模式“等不同的角度對兩種思維進行的對比,大家會有直觀的感受。


“設計思維”VS“管理思維”,兩個我都想要!


05

總結


管理思維在工業經濟時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被證明是十分有效的。而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探索各種可能性的時候,設計思維往往更容易發現“機會”。


二者並沒有孰優孰劣的區分,只是應用場景不同。


管理思維和設計思維二者充滿著不同,二者並非完全對立。一般而言,管理思維能力出眾的人,藝術思維的能力會相對較弱,而設計思維就像是二者之間的平衡點。


我們並非不需要邏輯,畢竟商場如戰場,我們需要

找到邏輯和直覺之間的平衡點


我們並非不需要秩序,而是要找到秩序和混亂之間的平衡點


我們並非不需要控制,而是要找到控制和激發之間的平衡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