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被徐榮打敗的時候,以袁紹為首的其他諸侯真的都在看戲嗎?

前言


初看三國諸侯討董,無論是看《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我們都很容易產生一個感覺:認真作戰的只有曹操和孫堅,而其他諸侯都在看戲。

且看《三國志·武帝紀》是怎麼說的:


二月,(董)卓聞兵起,乃徙天子都長安。卓留屯洛陽,遂焚宮室。是時(袁)紹屯河內,(張)邈、(劉)岱、(橋)瑁、(袁)遺屯酸棗,(袁)術屯南陽,(孔)伷屯潁川,(韓)馥在鄴。卓兵強,【紹等莫敢先進。】太祖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聞山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週之險,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將據成皋。邈遣將衛茲分兵隨太祖。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榮見太祖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太祖到酸棗,諸軍兵十餘萬,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太祖責讓之,因為謀曰:"諸君聽吾計,使勃海(袁紹任太守的地方,指代袁紹)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全制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邈等不能用。】


這一階段,另一實力打手孫堅尚未與聯軍會師,在“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的隊友們襯托下,曹操的形象頓時高大偉岸起來,還有朋友因此覺得曹操就是在這時候覺得自己被大漢拋棄了才絕了忠漢之心的。


然而事實上,真的如此嗎?其他諸侯是真的沒有參戰,還是《武帝紀》為了突出傳主把他們的戲份模糊處理了呢?


隱情


首先,這裡要說一個地理問題。曹操去滎陽,並不是為了追殺董卓。


聯軍駐紮地酸棗在今河南省延津縣,無論長安、洛陽、滎陽都在其西面,所以聯軍討董時是向西進軍是沒問題的。但長安在洛陽以西,如果董卓正在從洛陽遷都長安,曹操是絕對不可能在洛陽以東的滎陽截擊到他的。如《武帝紀》所述,當時董卓雖然遷都,但尚未放棄洛陽;曹操的目的也正如《武帝紀》所述,是奪取成皋。1954年成皋縣併入滎陽縣,可見兩地地理區劃相近,所以殺向成皋的曹操才會在滎陽遇敵。


那麼,此戰參戰的諸侯只有曹操一路嗎?顯然不是,光看本傳,細心的讀者很容易發現張邈派了部將衛茲相助。而且據《三國志·衛臻傳》記載,作為傳主衛臻父親的衛茲還在此戰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從討董卓,戰於滎陽而卒。


《三國演義》裡資助曹操的衛弘,大概也就是以衛茲為原型了,只是《三國演義》沒有交代衛弘的結局,也沒有讓衛臻出鏡。


對衛茲來說,《武帝紀》僅僅是失載了他的死,而對被《武帝紀》寫得彷彿全程圍觀的聯軍來說,被失載的信息就更多了。


因為翻看其他記載後,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中的一部分,明明響應了曹操的號召,出兵參戰了啊!


首先是袁紹,他身為盟主,真的帶頭偷懶不作為嗎?


《三國志·臧洪傳》注引《九州春秋》:


未久而袁、曹二公與卓將戰於滎陽,敗績。


然後是鮑信,為了支持曹操,不但自己掛彩,連親弟弟都搭進去了!


《三國志·鮑勳傳》注引《魏書》:


(鮑)信乃引軍還鄉里,收徒眾二萬,騎七百,輜重五千餘乘。是歲,太祖始起兵於己吾,信與弟韜以兵應太祖……汴水之敗,信被瘡,韜在陳戰亡。


鮑信的軍隊共有二萬人,既然親自和弟弟一起出兵參戰,肯定是主力盡出。


曹操被徐榮打敗的時候,以袁紹為首的其他諸侯真的都在看戲嗎?


曹魏自己的鼓吹曲《戰滎陽》也說:


戰滎陽,汴水陂。戎士憤怒,貫甲馳。陣未成,退徐榮。二萬騎,塹壘平。戎馬傷,六軍驚,勢不集,眾幾傾。白日沒,時晦冥,顧中牟,心屏營。同盟疑,計無成,賴我武皇,萬國寧。


而據曹操自己所說,他本人的軍隊也不過數千人:


裴松之注陳壽《三國志》引《魏武故事》載曹操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令曰:


故汴水之戰數千,後還到揚州更募,亦復不過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顯然,就算鮑信不至於把二萬人全投到滎陽戰場上,鮑信的軍隊在此戰中也佔有相當的比例。


無論歷史還是演義,鮑信直到死都是曹操的鐵桿支持者,而《三國演義》將鮑信的弟弟改為鮑忠,死因改為在之前的作戰中被華雄所殺,導致滎陽之戰中鮑信勢力徹底沒了戲份。


再就是相對來說比較龍套的兩位諸侯劉岱和孔伷了:


《典略》:


兗、豫之師戰於滎陽。


既然滎陽之戰有兗、豫二州軍隊的參與,二州刺史劉岱、孔伷顯然也出兵支持了曹操。


至於戰鬥過程,如《武帝紀》所述,這是一場遭遇戰。諸侯聯軍在名將徐榮手底下吃了虧,死傷慘重,《三國演義》裡徐榮在追殺曹操時卻被夏侯惇所殺這樣大快人心的事,在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雖然聯軍的戰鬥力比不得徐榮手下身經百戰的職業兵,但徐榮在交戰中感受到了聯軍表現出的鬥志,沒有繼續進攻聯軍屯駐的酸棗。


曹操被徐榮打敗的時候,以袁紹為首的其他諸侯真的都在看戲嗎?


後續


按《武帝紀》的記載,接下來曹操又提出了新的作戰計劃:奪取其他要地封鎖洛陽、成皋,再由袁術兵出武關威懾長安,通過軍事施壓促成董卓垮臺。


滎陽、成皋一帶,正是當初楚漢戰爭的古戰場​:


曹操被徐榮打敗的時候,以袁紹為首的其他諸侯真的都在看戲嗎?


《三國志集解》作者盧弼對曹操的這一計劃評價很高:


◎弼按:魏武此策,取三面合圍之計,當時地利、兵謀瞭如指掌,此習讀書傳、究心兵略之效,所以為一世之雄。惜其無周公、管仲之志耳。


曹操被徐榮打敗的時候,以袁紹為首的其他諸侯真的都在看戲嗎?


但諸侯不再響應,曹操失望而去。


然而,結合之前還原的諸侯聯軍參戰情況,諸侯的反應就很容易理解了,他們這次不聽曹操的,並不是因為他們向來偷懶一直不聽,而恰恰是因為上次聽了結果吃了大虧,覺得曹操的計謀不過如此。


後來袁紹曹操反目,陳琳奉袁紹之命起草的討伐曹操的檄文就是這樣罵曹操的:


裴松之注陳壽《三國志》引《魏氏春秋》載陳琳所作袁紹檄州郡文:


至乃愚佻短慮,輕進易退,傷夷折衄,數喪師徒。


曹操被徐榮打敗的時候,以袁紹為首的其他諸侯真的都在看戲嗎?


但在當時,他們還是合作關係:


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與兵四千餘人。還到龍亢,士卒多叛。【魏書曰: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餘人。】至銍、建平,復收兵得千餘人,進屯河內。


這時候的曹操說是離開酸棗而“進屯河內”,其實是找同在河內的盟主袁紹抱團取暖。河內太守王匡正是討董諸侯之一。如果當時袁紹的作為已經令曹操失望,曹操​為什麼還要投靠他呢?


後來曹操以獻帝名義任袁紹為太尉時袁紹說的那句“曹操當死數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挾天子以令我乎!”絕不是簡單的一句氣話。


此一時彼一時,當時的曹操需要袁紹這樣的大哥,當時的袁紹也需要曹操這樣的隊友,因為很快他就要面臨一些新的麻煩了,而造成麻煩的不是人神共憤的大魔王董卓,恰是他一父所出的弟弟袁術。


當然,這又是一個新的故事了。


總之,以滎陽之戰時作壁上觀作為袁盟主和其他諸侯的罪狀,是很不公平的。


曹操被徐榮打敗的時候,以袁紹為首的其他諸侯真的都在看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