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二十六):战国时代第一名将——武田信玄及其家族兴亡

日本研究(二十六):战国时代第一名将——武田信玄及其家族兴亡

日本的东北地区,除了有北条早云这样的豪杰之外,还有号称日本战国时代第一名将的武田信玄。武田信玄的出身,跟北条早云不一样了,他是地地道道的源氏后裔,室町幕府的守护大名。

武田信玄原名叫武田晴信,是清河源氏源义光的后代,甲斐武田氏的第十九代家督。他爸爸叫武田信虎。信玄的父亲信虎,因为宠幸二儿子,对信玄爱理不理的。小儿子可能都招父母疼,信虎还扬言,将来要让二儿子继承家业,公开说要废长立幼。传说武田信虎性情暴戾,当然这种记载不一定真实,有可能是后人加工的。据说武田信虎喜欢剖孕妇的肚子,鉴别孕妇腹中胎儿的性别,跟商封王干的事儿类似。家臣只要有人敢直言劝谏,就会被他用酷刑处死。他特别喜欢美女,连长官的妻妾都敢抢夺,家臣的美貌妻妾也经常被他霸占,导致家臣和治下的人民对他十分不满。

武田信玄第一次上战场参加战斗时年仅十五岁,也就是在那一年,幕府的第十二代将军足利义晴,把名字中的晴字赏赐给了信玄,信玄才有了大名。武田信玄小名叫胜千代,十五岁有了大名叫武田晴信,受封从五位,成了朝廷命官。十五岁上阵之后,一战成名。


日本研究(二十六):战国时代第一名将——武田信玄及其家族兴亡

武田信玄二十岁的时候,联络对父亲不满的家臣,趁着父亲前往骏河国探望骏河大名今川义元的机会,发动政变把他老爹流放了。今川义元是武田信虎的女婿,武田信玄的姐夫。信玄从此成了甲斐国国主。

信玄做了大名之后,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上杉谦信。上杉谦信特别注重武德,强调忠孝节义,对于武田信玄放逐亲生父亲的行为十分不齿。出于道义的原因,上杉谦信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信玄,没完没了地跟信玄打仗。这些战斗在历史上称为川中岛合战,一共打了五次,其中战斗最激烈的是第四次。

武田跟上杉都是名将,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前三次川中岛合战未分胜负。直到第四次,武田信玄的军师山本堪助建议:“咱们要采用一种新的战法——啄木鸟战法,就像啄木鸟捉虫子的时候,先是敲击虫子所蛀的树洞背面,诱使虫子受到震动,从洞里爬出来,然后将其吃掉。咱们打上杉谦信也不能直接进攻。”这个战术,说白了就是中国的声东击西。

武田信玄采用了山本堪助的建议,下令兵分两路,本队八千人,由他本人亲自率领,故意示弱诱敌;奇袭队一万三千人,利用晨间浓雾,进攻上杉军的军营。上杉谦信号称军神,绝非浪得虚名,一眼便识破了山本堪助的诡计,小样儿,跟我来这套,这都是老子玩儿剩下的!


日本研究(二十六):战国时代第一名将——武田信玄及其家族兴亡

上杉谦信亲率本队一万六千大军猛攻武田军的大营,面对对方二比一的兵力优势,武田打得非常吃力。军师山本堪助看到主君因为采用自己的计策而导致被动,深深地感到愧对主君,更是奋勇直冲,纵马挥刀,左杀右砍,直至战死。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武田军的奇袭队才匆匆赶到,救了主公一命。

据说两军激战之中,上杉谦信依仗兵力优势,一直杀到了武田信玄的大营前面,单骑跃马,向武田信玄挑战。当时的大将已经很少亲自上阵杀敌,都是身穿恺甲,手持军扇、采配,指挥若定。军扇是像团扇似的一个东西,有铁杆也有木杆的,采配就是一根木棍前面拴点儿纸条,一抖哗哗响,吸引大家注意,相当于指挥棒。武田信玄正坐在马扎上,挥着军扇,指挥战斗。没想到上杉谦信一马杀到,二话不说抡刀就砍,信玄慌忙之中,来不及拔刀,只得用手中军扇抵挡。上杉谦信连砍三刀,据说砍伤了武田信玄的肩膀。这就是日本人至今津津乐道的战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骑打,主帅之间的对决。幸亏信玄部下武士拼死来救,挡住了上杉谦信,信玄才得以逃脱。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以武田信玄最后失利而告终,但信玄并没有伤筋动骨。在接下来的扩张版图的战争中,信玄经常使用啄木鸟战法,他的对手却不都是上杉谦信,军神毕竟只有一个,所以他的啄木鸟战法屡屡获得胜利。这足见当时日本的战术有多么落后,日本国的大名、武士笨到了什么程度,竟然让区区的声东击西战术屡屡得手。

甲斐地方不靠海,盛产骑兵,从而成就了武田家号称天下第一的骑兵队。武田信玄的军旗更神,直接使用了《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武田家把这句话写在军旗上,后人就用“风林火山”代指武田信玄。


日本研究(二十六):战国时代第一名将——武田信玄及其家族兴亡

武田信玄在战国群雄之中,称得上是少数智勇双全、用兵如神的谋略型武将。他虽然没能打败上杉谦信,但是通过不断地对外战争,版图扩充非常迅速,已经完全占有了甲斐、信浓、骏河三国,还占领了上野、美浓、远江、三河等地部分区域。随着势力越来越强大,信玄希望到京城去朝见天皇。

在日本的史书上,对于大名前去京城朝见天皇,有一个专用名词——上洛。历史上日本的京都是由东京、西京两部分组成,东京仿效中国洛阳城、西京效仿中国长安城建造。镰仓幕府时期,被称为长安的西京衰落,被称为洛阳的东京却很兴盛,所以日本人也将京都称为洛阳,大名进京也就称为上洛。

上洛对于战国时期的大名来说极具诱惑力,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梦想。说白了,就是具备强大的实力之后,率领大军,一路浩浩荡荡开往京都,朝见天皇,得到天皇对自己的肯定,由此证明自己拥有争霸天下的实力,可以登上号令天下的大位。

京都虽然自应仁之乱后被不断争夺,但仍然是日本的政治中心,也是日本的第一大城市,更是日本纺织产品的主要产地,学术文化重镇。再加上当地商人的经济实力很强大.京都早已成为一个自治的商业都市。天皇家虽早已徒有其名,但毕竟是日本的象征,地方大名纷纷以进人京都为荣。在战国时代,不止一位大名想去上洛,今川义元就率领两万五千大军上洛,不料事与愿违,桶狭间一战,被织田信长给干掉了。

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这些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大名,都曾计划上洛,可惜除了织田信长以外,其他的人都没成功。武田信玄在上洛过程中,虽然在三方原一战大败德川家康,据说吓得德川家康在马上大小便失禁,拉了一裤档,但是还是死在了上洛途中,死时仅五十岁。关于武田信玄的死因,有说肺结核的,有说胃癌的,还有说是被敌人的狙击手用铁炮打死的。


日本研究(二十六):战国时代第一名将——武田信玄及其家族兴亡

据说武田信玄早就料到自己死期将至,临终留下遗言:“我五年前就知道自己要死了,早已画好了花押纸七百张。我死后三年内秘不发丧,所有的公文都用我留下的花押纸,这样一来,敌国不知道我已死,必然不敢轻举妄动。”

武田信玄遗命武田家由自己年幼的孙子信胜继承家督,在信胜长大以前,由信胜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儿子胜赖摄政。最后,他嘱咐将自己的遗骸沉入湖底,让弟弟信廉担任影武者——就是他的替身,每天起居饮食跟信玄一模一样,上阵也穿着信玄的盔甲。果然,三年之内,其他大名不明真相,真没敢轻举妄动。三年之后,武田家公布信玄死讯,将其下葬。在他下葬后仅仅两年,武田家就败亡了。

得知武田信玄死讯之后,他的老对手上杉谦信异常悲痛。上杉谦信是典型的儒将,特别强调武士道精神。据说当年武田信玄的甲斐国由于不靠海,导致获取食盐困难,其他靠海大名对他实行食盐禁运,上杉谦信却给自己的对手送去了食盐。上杉谦信跟武田信玄讲:“我与公战,以刀剑,不以食盐。”我用刀剑跟你打仗,不靠经济封锁你。真是很爷们儿的一个人!武田信玄一死,上杉谦信痛哭流涕三天三夜。他认为信玄是他一生之中最强大的对手,也是唯一配跟他打仗的人。上杉谦信并没有乘机进攻武田氏,终其一生,再也没有与甲斐作战。最终,武田家被织田信长、德川家康联军所灭。


日本研究(二十六):战国时代第一名将——武田信玄及其家族兴亡

武田胜赖

武田信玄死的时候,遗命自己的孙子继位。由于孙子年幼,只得先让儿子武田胜赖暂时摄政。武田胜赖勇猛不逊于乃父,智谋可就差远了,有勇无谋,缺心眼儿。武田胜赖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不比他爹差,更是不间断地对外征战,侵略他国。虽然起初侥幸屡屡得手,武田家的领土在胜赖在位的时候,甚至超过了信玄,但是最终碰到了号称日本第一忍者的德川家康,终结了武田家的历史。

武田家不断地对外扩张时,德川家康也在积极想办法应对。首先,德川家康攀上了织田信长,甚至不惜杀妻灭子来讨好织田信长。另外,德川家康诱使武田前线的长筱城城主奥平信昌投靠了自己,甚至后来把自己的长女嫁给了奥平氏。奥平信昌投靠德川家之后,开始大规模建造工事,长筱城摇身一变,成了德川家的驻军基地,同时,也成为策动武田家将领倒戈的一个基地。


日本研究(二十六):战国时代第一名将——武田信玄及其家族兴亡

德川家康

武田胜赖对此突发变故,十分震怒。日本天正下年,也就是公元1575年,武田胜赖亲率一万五千人马,入侵三河,包围了长筱城。此时的武田家,还有很多当年跟随信玄的勇将。他们的主力更是令人敬畏的战国时代最强骑兵部队。当时日本的战马都是体型矮小的日本原生马,不是后来才有的东洋大马。原生战马虽然个头不大,但仍然十分健硕。一个武士所要配备的甲胃、武器超过六十公斤,再加上武士自身的体重,马匹仍然能够承担负荷,使武士纵横战场。

武田的骑兵采取步骑并进的战法:步行的武士,先用弓箭、火枪射击,等敌人的反击受到压制之后,再用长枪进攻;骑兵趁敌阵混乱的时候肆意践踏。武田信玄大力发展骑兵,并以骑兵为作战主力,因此武田骑兵天下无敌。胜赖萧规曹随,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这套战法。

武田胜赖亲率一万五千大军进攻长筱城时,长筱城的守军只有五百。虽然长筱城建在两河汇成的台地上,是一座天然要塞,但是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城池陷落是早晚的事儿。值此危急存亡之际,城中派了一个叫鸟居强右卫门的武士突出重围,来到德川家康处请求援军。德川家康答应尽快出兵,但是鸟居强右卫门在回城报信的途中,被武田军俘获,武田军命令他对着长筱城大喊,说德川援军不会来,只要这么喊,就饶你一命。可是鸟居强右卫门不辱使命,朝着城门大喊:“家康公的援军三天后就会赶到,你们一定要死守城池。”城内士兵听到后士气大振。武田军大怒,一刀就把鸟居强右卫门给砍了。


日本研究(二十六):战国时代第一名将——武田信玄及其家族兴亡

织田信长

德川家康知道自己恐怕也不是武田军的对手,当年被武田信玄打得拉一裤档的记忆很深刻,所以就向大老板织田信长求救。织田信长觉得这是彻底击溃武田家的机会,就派自己的嫡子织田信忠率军前往增援。织田信长为了不损伤兵力,成功制敌,考虑到甲斐武田家的骑兵无敌于天下,决定采用火枪兵和防马栅栏结合的战术,一举打败武田家。

织田信长动员了两万七千人马,大多数士兵手里都拿着木头和绳索做的防马栅栏。德川家康也动员了七千士兵,两家兵力相加超过了三万,比对方多一倍。再加上大量的火枪兵,足以使织田信长确信可以打败敌人。

在战端开启之前,织田、德川联军就已经出动部队奇袭了防卫武田军后方的山寨,武田军提供后勤给养的老窝被人端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本来还能主动选择开战时机的武田军,陷入了不得不跟联军马上进行主力决战的境地。武田家的老将们,通过侦查织田、德川联军的阵势,觉得敌人的兵力过于强大,防守过于严密,一致建议主公别打了,撤退。武田胜赖不但拒绝撤退,还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当时担任武田军前锋的是号称武田军中头号勇将的山县昌景。山县昌景身高只有一米四七,号称日本当时第一骑兵大将。他善于将骑兵布置于全军后方位置,先派步兵前进,以弓箭、火枪、投石器打乱敌人的横队,然后骑兵再发起进攻。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武田军百战百胜、屡试不爽的战术这次失灵了。联军步步后退,把武田军引到了防马栅栏前面。

织田信长严令士兵不许跨出栅栏之外,等到敌方接近栅栏的时候开枪射击。当时织田、德川军的火枪大概有三千多支,山县昌景率军冲到栅栏前,纵马扬鞭,横踢马腹,手下的骑兵一律身穿鲜红的盔甲,号称赤备,个个英勇过人。可惜等着他们的却是联军不间断的火枪射击,只见周身鲜红的骑士接二连三地中枪落马。那会儿的枪,装弹速度慢,射击速度也慢,打五枪就不响了。但是织田信长把火枪手分为三队,一队攻击,一队点火,剩下一队填充弹药,这就是所谓的三段式射击法。火枪队连续不断地发射,彻底颠覆了以往的作战方式。山县昌景冲进防马栅栏的时候,还来不及拔出宝刀,就已经浑身被打成了筛子眼儿,血流满地,倒地身亡。一时间,武田军的骑兵简直就成了枪靶子。

山县昌景战死后,继续进攻的是武田信廉,也就是胜赖的叔叔,信玄死后的影武者。他的部下同样遭到联军的火枪攻击,伤亡超过半数:随后一连五队发起进攻的武田骑兵都被打得大败。从早上六点开始决战,打了将近八个小时,武田军一共发起了十九次进攻,只是徒然增加伤亡人数而已。战场上,武田军死尸遍地,血流漂杵,最后武田胜赖战败逃脱。武田家阵亡了六员大将,一万名战士。此次战斗,联军一改过去日本以刀马、长枪为主的作战方式,取得大胜,再一次证明了新式武器的强大。


日本研究(二十六):战国时代第一名将——武田信玄及其家族兴亡

长筱合战


长筱合战,武田军几乎全军覆没,至此武田家开始走下坡路了。七年后,也就是公元1582年,织田信长决定向武田胜赖占据的据点甲斐和信浓发动攻势。织田信长在好几年前,就暗中接触武田家的有力家臣,拉拢他们叛变。由于在长筱合战中,武田军惨败,武田家的家臣也有所动摇,不少人都投到了织田一方,武田家众叛亲离,连武田家的主城都已经被织田家占领了。武田胜赖只好携妻带子,仓皇出逃。跟着他的人是走一路跑一路,最后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人,许多起初信誓旦旦保护他的家臣,到最后也纷纷加入到了讨伐他的一方。

武田胜赖一行人逃到天目山的时候,只有四十多名武十还在跟随。这四十多人与一路追杀的五百织田军奋勇厮杀,想为主公逃生拖延时间。胜赖知道大势已去,无心再逃,准备剖腹自尽。临死的时候,他跟自己的儿子说:“你逃出去,继承武田家的家业。”他儿子当时有十六岁,已经成人,小伙子慷慨地表示:“咱们一家还是灭绝了的好,别给甲斐源氏丢人了。堂堂源义光之后,清河天皇苗裔流落到民间,跟个老百姓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最终,武田胜赖全家自尽,甲斐武田家四百年基业就此完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