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中學風雲人物紀》第一集——梅貽琦(兩岸清華終身校長)

提到梅貽琦先生,或許大陸清華大學的師生有了解的,也有不瞭解的,儘管梅先生為清華大學擁有現在的歷史地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由於意識形態及政治站隊的問題,大陸有意在淡化這個人,所以寫這篇文章,目的就是讓後人能夠了解梅貽琦先生為中國教育作出的巨大貢獻,為中國的發展培養出了大量的人才。

《南開中學風雲人物紀》第一集——梅貽琦(兩岸清華終身校長)


梅貽琦(1889——1962)男,天津人,1908屆天津南開中學第一屆校友。是“南開系列學校”創始人之一張伯苓先生的親傳學生。

《南開中學風雲人物紀》第一集——梅貽琦(兩岸清華終身校長)


(張伯苓與梅貽琦在美國)

梅貽琦,字月涵,為梅曾臣長子,1889年12月29日出生於天津。1904年天津南開中學第一期學生,與周恩來交往甚密。當時周恩來經常到梅家溫習。1908年梅貽琦入保定高等學堂,“庚子賠款”留學美國,獲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回國後於1916年擔任清華學校物理教授,先後任教務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1931——1948年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抗戰期間,清華、北大和私立南開大學合併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先是選址在長沙,叫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後遷到昆明,名字變為西南聯合大學。此時,梅先生擔任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委,後擔任西南聯大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席。。1946年,三校解散後,回北京覆校。1953年任中華民國教育部在美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1955年,回到臺灣,在臺灣創立新竹清華大學,並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1958年7月,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兼新竹清華大學校長。1959年,兼任中華民國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副主席。

在他做大陸國立清華大學校長的17年裡,清華大學得到長足發展,全校設有文、理、工、法、農五個學院26個系,在校師生2400餘人。1961年2月辭去教育部長,1962年2月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62年5月19日在臺北病逝。

梅貽琦個性沉穩,寡言、慎言,葉公超用“慢、穩、剛”三個字來形容。“身教重於言教”,以及“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教育名言身為海內外各界人士的推崇。


<code>

/<code>
<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