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表示: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儘量別錯過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在六歲以前,將經歷三次大腦發育黃金期,如果把握住這三次機會,那麼孩子將變得更聰明。父母千萬別錯過,一定要給孩子更好的訓練,這樣頭腦才會變得更聰明。

因為大多人都喜歡可愛聰明的寶貝,所以家長對自家孩子的教育都非常嚴格,現在大火的早教機構也因此出現。雖然不鼓勵孩子過早進入學校,但是不得不承認早教的確會開發孩子大腦,同時孩子的智力也能得到適當的發揮。孩子也因此能在起跑線上超越別人,未來也能輕鬆很多。

哈佛研究表示:孩子6歲前,有3次

哈佛研究表示:孩子6歲前,有3次

第一次:0-1歲時期

在這一時期,孩子最常做的動作就是把小手和身邊的物品統統放在口中咀嚼,好像一切都是美味。孩子或許自己還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但是他們已經通過這種本能的方式,來感受外物,去探索這個世界了。

而家長該這樣做:為孩子準備一些乾淨的、安全的玩具,允許孩子將它們放在嘴裡,讓孩子用口去認識更多的物品。孩子咬小手時,不要呵責他們,要幫助他們把小手清洗乾淨,防止孩子將細菌吞到肚子裡。

哈佛研究表示:孩子6歲前,有3次

第二次:1.5-2歲時期

這時候,大部分孩子已經會走了,他們身上的調皮天分開始顯現,喜歡在家中走個不停,鑽進小小的箱子裡。此時孩子對空間有了認知,對位置有了概念,對大、小、長、短有了自己的判斷,是培養孩子空間感最好的時間。

而家長該這樣做:給孩子一個足夠大的探索空間。如果家中物品比較多,可以暫時收起一兩件傢俱,空出來的地方就作為孩子的活動區域。將桌角等帶有稜角的部位包裹起來,避免傷到孩子。多玩空間類遊戲,小空間遊戲包括拼圖、積木等,大空間遊戲包括躲貓貓等。帶孩子外出,看看更大的空間是什麼樣子的,讓孩子對空間的概念理解的更透徹。

哈佛研究表示:孩子6歲前,有3次

第三次:4.5-6歲時期

這一年齡,孩子的思維能力極快的發展,他們開始喜歡聽故事,喜歡講故事,喜歡看動畫、讀書。家長會發現,這一階段寶寶的記憶力非常好,很多時候看過一遍、兩遍的話,孩子就能複述出來,因此人們也將這一時期稱為黃金閱讀期。

而家長該這樣做:每天找點時間和孩子共讀,或是一起讀完一本書,或是家長和孩子各自完成各自的讀書計劃。如果孩子的閱讀興趣不是很高,可以時常帶孩子到圖書館坐一坐,這裡讀書氛圍濃厚,相信孩子能發現閱讀帶來的快樂。

為孩子選擇圖書時,要按照從易到難的原則,先給孩子看一些顏色鮮明的繪本,讓孩子產生興趣,再逐漸過渡為有圖案、有文字的書籍。閱讀完成後,和孩子做一做互動,問孩子幾個關於閱讀的問題,引導孩子學會思考。

哈佛研究表示:孩子6歲前,有3次

其實不管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最關鍵的時期是孩子的幼年階段,寶寶小時候的行為和習慣對未來起到奠定作用。與此同時,家長也應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在不斷鼓勵孩子的過程中,用更耐心的態度為孩子創造溫馨的教育環境。

優秀的孩子不單單是學習成績,是否優秀而是取決孩子的行為習慣,以及禮貌問題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哈佛研究表示:孩子6歲前,有3次

我家孩子小時候就看了不少的繪本,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哈佛研究表示:孩子6歲前,有3次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哈佛研究表示:孩子6歲前,有3次

10冊不過是4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哈佛研究表示:孩子6歲前,有3次

如果父母想和孩子相處地更融洽,在孩子3歲到6歲的時候,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玩耍,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

下方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