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禄贞,一个隐藏在北洋军阀多年的“卧底”。对不起,我是革命党

《无间道》这部电影,想必大家应该都看过。这部剧说白了,就是讲述黑白两道互相给对方安插卧底、然后斗智斗勇的故事。

影片很精彩,不过很多人对其中一些情节有些不解。比如里面的黑道大哥韩琛派多名刚加入不久的手下去考警校,目的就是去警察内部当卧底,以便随时掌控警察动向。可是怎么看都有些匪夷所思:毕竟在我们看来,收买一个警司比培养一个警司方便快捷得多,前者“收成快”,而后者费时又费力,而且这些人未必在多年后能够爬到警队高层,我只能说,韩琛太有耐心了。

当然了,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可不仅仅出现在电影里面,一百多年,也就是清末时期,这种事儿真的发生过。


故事的主人公是吴禄贞,可能大家对他不是太熟悉,甚至有些人听都没听过。这也很正常,因为吴禄贞很不幸,在革命胜利的前夜,也就是辛亥革命前,吴禄贞就在石家庄被人刺杀了,大好头颅直接就被凶手割下,拿去请赏了。可是即使如此,也不能抹杀他对革命党的贡献。

吴禄贞,一个隐藏在北洋军阀多年的“卧底”。对不起,我是革命党

吴禄贞


在后世革命党中,他就和云南的蔡锷齐名,素有“南蔡北吴”之名。但坦白说,在清末时期,无论是地位、资历、还是军衔,吴禄贞都要远远高于蔡锷,毕竟他当时可是是北洋六镇之一的一镇统制。如果没有后来的武昌起义,袁世凯还依旧在河南老家钓鱼,有可能过个四五年就挂掉了。而善于交际的吴禄贞也会在北洋六镇站稳脚跟,领头北洋六镇并非不可能。

只可惜他却止步于辛亥革命前夜。至于他为什么被人杀死,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挡了某人的路。彼时辛亥革命席卷全国,而袁世凯从出山开始就一直在外“剿匪”。当时吴禄贞刚好控制铁路枢纽的石家庄,既挡住北洋军粮饷武器南下,也挡住袁世凯北上进京夺权,同时欲联合山西、东北革命党,三面包围北京、北上逼宫。

所以这位还没有等到中华民国建立的革命党人,就这样死掉了。

因为吴禄贞的惨死,革命党精神领袖孙中山就特意写下了《祭吴禄贞文》:

荆山楚水,磅礴精英,代有伟人,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谈笑相逢,倡义江淮,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关山万里,提兵燕蓟,壮心未已。

滦州大计,石庄联军,将犁虏廷,建不世勋。

猰貐磨牙,蜂虿肆毒,人之云亡,百身莫赎。

泉下同袍,惟周与张,庶相民军,恢复汉疆。

邦基始建,公目未瞑,敬奠椒桂,以酬忠魂。


吴禄贞,一个隐藏在北洋军阀多年的“卧底”。对不起,我是革命党

《祭吴禄贞文》

那么话说回来,吴禄贞是如何成为革命党的“卧底”呢?这就要从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说起了。

在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同盟会总理,黄兴被任命为协理,兼执行部庶务。

虽然同盟会建立了,可是彼时的同盟会还很弱小,在国内毫无根基,所以时任同盟会协理的黄兴将目光打向了清廷选派赴日的留学生。当时是这么个情况:在1904年至1908年这段时间,正值清廷委派赴日留学生的高潮,说白了,就是让他们赴日学习先进军事知识,然后回国为清廷效力。所以绝大部分是选派留学的新军军官,回国后大多出任新建陆军中下层基层军官以及各省陆军军校讲师。

黄兴这人虽然被称为“常败将军”,但是他好在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件事后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这件事就是拉拢赴日的清廷军官留学生加入同盟会。清廷送过来多少留学军官,黄兴就拉过来多少留学军官。所以说这些军官可能没见过长期在海外筹款的孙中山,但一定见过“拉他们下水”的黄兴。非但如此,这些些人曾表示愿意就此追随同盟会,不过黄兴却劝他们回国加入清军,投身中央,伺机而动。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做卧底,以便日后起事。所以这不就是清末的“无间道”吗?

那么吴禄贞和这个有什么关系?关系老大了。吴禄贞当年就是赴日留学的一批,自然而然他就被黄兴拉拢进入了同盟会。除了他之外,还有李烈钧、阎锡山、唐继尧、孙传芳等等,这些人都是日后民国各省军阀的都督。

这还只是留下姓名的,比如和孙传芳一同加入同盟会的北洋军官有30多人,但在史料留下姓名的只有不到10人。连北洋军官都有这么多,更别说其他各省赴日留学的新军究竟有多少人加入了同盟会呢?不排除全部加入的可能。足以看出革命党的卧底如此之多。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省纷纷起义的重要原因。一月之间,清廷半壁江山沦陷,崩溃之速,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不过这并不意外,鬼知道革命党在各省的卧底有多少人,可能连黄兴都不知道。

当然了,这当中一定有花名册,至于里面有多少,这就不得而知了。要知道这些人是谁拉拢进来的,是黄兴。他们宣誓革命、按手印签字画押的盟书都由黄兴保管。不过这可不能随便公开,万一误伤队友怎么办?

虽然不排除这当中有些人回国后,没能抵住高官厚禄,就把反清大事给忘了?但是说去检举揭发,这是不可能的。在当时的清廷体制下,反清盟书终究是新军军官们的一根刺。你按了手印、签字画押、宣誓反清,只要曝光就说不清楚的,怎么说?难道说自己年轻不懂事?当年闹着玩呢?而清廷对待“军中叛党”向来简单粗暴:武昌起义前,花名册上的彭楚藩、刘复基和杨宏胜一经逮捕、当天枪决,连托关系、走后门的机会都没有。这让绝大多数赴日留学、曾意气用事加入过同盟会的中下层军官怎么想?无疑在撩拨着他们本就敏感的神经。

那么吴禄贞当时是怎么一个情况?

吴禄贞其实早在维新变法时代就加入张之洞的湖北新军,之后东渡日本,在留日期间即参与反清革命运动。之后又与黄兴成立华兴会,回国督办延吉边务,力退侵占东北间岛的日本,闻名内外。当时摄政王载沣欲削袁世凯兵权,就引吴禄贞为北洋第六镇统制。就这样,吴禄贞一步步走上了北洋军阀的高层。可是吴禄贞很想脱离清廷,回归同盟会,可黄兴、孙中山却力劝他在清廷中枢伺机而动。

可是吴禄贞等了三年又三年,依然没有等到起义的信号。他无时不刻不在想:起义吗兄弟,我是革命党!可是等来的却是,摄政王载沣的一纸诏命:任命他为北洋第六镇统制。如果没有后来的武昌起义,吴禄贞很有可能就成了北洋军阀的老大了!

吴禄贞,一个隐藏在北洋军阀多年的“卧底”。对不起,我是革命党

吴禄贞墓


只可惜他死了。他活着的时候,

袁世凯以为他是摄政王载沣的人;

而载沣又以为他是庆亲王奕劻的人;

至于奕劻以为他不是“人”。因为吴禄贞以好色、嫖娼、纳娼为妾出名,怎么看都是胸无大志,让奕劻以为他好控制。

可是直到死的那一天,才知道吴禄贞他原来是革命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