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为何灭宋之战打的却如此艰难?

成喜英


有人说宋朝并非像大家所普遍认为的那样孱弱,依据是南宋能够在蒙古大军压境之下从南宋端平元年(1234)一直坚持到南宋咸淳六年(1270),而同时代的其他强大帝国,在蒙古军的兵势之下,无不是短时间内就被攻占,灭亡。以此为对比,就显现出南宋的军事实力似乎还要强于同时代的其他诸国。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南宋能够在蒙古军的铁蹄下坚持这么久,真的是因为其本身的军事实力出众,军队作战能力强悍吗?或许真实的原因并非如此简单。蒙古国内部的混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正是因为其自身的混乱状况,就使得其主要精力并没有一直放在攻打宋国上。南宋端平元年(1234)蒙宋联军灭亡金国,蒙古此时在任的可汗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他在五年前登基,是从忽里台被大家正式选出来的可汗,到此时为止,蒙古内部统治阶级之间还并没有矛盾。

从南宋端平二年(1235)开始,混乱逐渐产生,这一年窝阔台派侄子拔都西征,这也是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此次西征规模庞大,历时总共七年,蒙古军一路征战至东欧,先后战胜波兰、匈牙利等国。本来窝阔台应该立自己的长子贵由为王位继承人的,但窝阔台并不喜欢自己的这个长子,反而更喜欢自己的第三个儿子窝出,并打算立他为自己的继承人。可惜窝出在西征中不幸战死,于是窝阔台又想立年幼的窝出长子失烈门为继承人,但由于失烈门年纪还小,就始终没有获得正式的加冕。

南宋淳祐元年(1241),窝阔台去世,皇后乃马真为保住自己儿子贵由的皇位,以失烈门年纪尚幼为借口阻挠老相国耶律楚材等人准备让失烈门即位的计划。乃马真从这之后开始专政,足足五年的时间里,乃马真为了笼络亲王及大臣们,滥加封爵,使得朝野一片混乱。而也就在此时,仍旧在西征途中的拔都在东欧中亚建立了金帐汗国。在南宋淳祐六年(1246),贵由在忽里台大会上被大臣们举荐为新的大汗,早就猜到结局的拔都并没有参加此次大会。

贵由痛恨拔都,于是出兵西征攻打拔都,但却死在了行军的路上。他死后朝野再度陷入混乱,亲王们一个个都在争夺大权。拔都后来在南宋淳祐十年(1250)与次年两次举行忽里台大会,举荐自己堂弟蒙哥为大汗,但都遭到了窝阔台系的反对,不久,窝阔台汗国独立。总的来说,从端平元年(1234)年到蒙哥汗八年(1251)间,蒙古帝国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内斗争权及西征之事上,且内部由于争夺汗位曾爆发多次内乱。直到南宋宝祐六年(1258),蒙哥才正式发动蒙古对宋的大规模战役。蒙军来势汹汹,南宋此时本已经岌岌可危,可是蒙哥却突然暴毙,于是蒙军内部又开始了一次夺权争位,便暂停了攻宋之事。

时间来到南宋咸淳三年(1267),这一年忽必烈已经自立为汗整整七年,并且花了大量时间来平息国内的内乱,休养生息整顿朝政。于是在做好完全的准备之后,忽必烈正式攻宋,襄樊之地为主要的进攻对象。十二年后,南宋的最后一支军队在崖山与蒙古军进行海战,战败,南宋彻底灭亡。

所以南宋在与蒙古军的正式交战中,虽然也曾抵抗住了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大家认为的数十年之久。蒙古因为自身权力争夺的混乱与西征之事的耽误,就一直没有将南下灭宋作为主要的作战方向。而且宋朝在当时也属于非常发达的国家,要完全吞下这个庞然大物也需要长时间的比较全面的准备才行。


邓海春


我是99随便,我来为您解答。

分析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当时的欧洲历史。

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分别发生在1218-1223年,1235-1243年,1253-1260年。

第一,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战火纷纷的欧洲中世纪。

当时十三世纪的欧洲,恰好被称为欧洲最黑暗的中世纪,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被一分为二,其中的西罗马帝国,由于遭到来自北方日耳曼等蛮族的进攻而灭亡,在此之后,北方蛮族纷纷入侵,在原属于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建立了十余个王国。

这一时期的欧洲大陆上,北方蛮族的日耳曼,斯拉夫等族,觊觎南方富饶的土地,纷纷离开北欧和东欧等地,大举南侵,与原罗马帝国内的主流民族相互厮杀。

(下图为13世纪东罗马帝国的主要疆域)

第二,蒙古帝国的前两次西征,都未进入欧洲核心地区。

1218年,蒙古与中亚新兴大国花剌子模对峙,次年,由于花剌子模劫杀蒙古商队和使臣,成吉思汗亲率大军20万西征,灭花剌子模。

蒙古铁骑乘胜进击,翻越高加索山进入顿河流域,这一区域当时属于北方蛮族波洛伏齐人和俄罗斯人的领地,1223年,蒙古军队大胜两大蛮族联军,劫掠俄罗斯各地,但途中被保加尔人所败,年末东归蒙古高原。

保加尔人,即保加利亚人,当时欧洲北方游牧部落,属于北方蛮族的一支。

1235年,窝阔台汗(成吉思汗第三子,1229年继汗位)第二次西征。

这一次,蒙古军队再次冲入俄罗斯平原,并向南攻入匈牙利,奥地利,波兰等地。

1241年4月,蒙古大军在波兰境内的里格尼茨城,击败了西里西亚公爵亨利二世率领的波兰军队,这是第二次东征中的经典战役。

当时,波兰王国已经建立,亨利二世向西方基督教世界求援,但当时的欧洲,正在发生神圣罗马皇帝和教皇之间的权力争夺,无人关心边远地区的波兰。

亨利二世带领自己的军队,另外还有雇佣兵,包括100余名条顿骑士、80名圣殿骑士和他们带来的兵卒与农夫,合计战兵1万人,总人数3万。

蒙古方面军队也在万余人左右,包括欧亚游牧民族钦察人,中亚的突厥人附庸,东欧的鲁塞尼亚和罗斯人仆从军。

最终,蒙古大军依靠过硬的战术素养和火药武器,取得胜利。

里格尼茨之战后,窝阔台病故,蒙古军队回归途中,建立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是蒙古帝国在欧洲最靠西和靠北的领地,主要辖区为: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地区,北临北极圈,对俄罗斯各公国享有宗主权。

第三,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正值阿拉伯帝国四分五裂之际。

1253年,蒙古军队进攻中东地区,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处于阿拔斯王朝后期,由于北方蛮族入侵,国内人民起义,帝国统一早已不复存在。

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率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导致阿拉伯帝国正式灭亡,又向西攻陷叙利亚大马士革,直抵地中海东岸。

当时,蒙古大汗蒙哥死讯传到军中,旭烈兀留下5000人驻守叙利亚,主力东归。

不久后,留下的5000人被埃及马木留克王朝歼灭。

蒙古大军的三次西征,为何能轻松横扫欧亚大陆?

首先,蒙古军队非常强悍,骑射能力恰好克制当时处于落后状态的欧洲北方蛮族军队。

其次,时机很好,蒙古军队入侵欧洲时,北方侵入欧洲蛮族所在区域,而那时候的欧洲核心地区,恰好处于四分五裂状态,蛮族主力军队正在与原罗马帝国内的国家和民族,争夺欧洲核心区域统治权。

再次,当时的欧洲,包括中东地区,恰好处于最虚弱时期。

结束语:蒙古大军骁勇善战,但之所以能在13世纪横扫欧亚大陆,除了本身战力出色之外,也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优势。相反,当蒙古大军向下灭宋时,遇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且南方长江流域,江河湖网众多,并不适合骑兵作战。


99随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并不是打宋朝如此,其实打金国、西夏之内也很艰难。

这主要是,当时无论宋、金、西夏都是实力强大的军事集团,实力超过西面的那些敌人。

蒙古灭金用了23年,灭西夏用了22年,和宋朝的战争持续了44年之久。

为什么会这么旷日长久,主要在于无论渡过长江。

在渡江的几个点,比如四川、湖北、安徽江苏均失败。

这主要是蒙古大军长于骑兵作战,适合在北方平坦地形作战。

让他们进行诸如野狐岭这种短期的山地战,蒙古人也可以胜任。

但对付大宋,蒙古大军必须掌握长江制江权,还有能够胜任在山地和水网复杂地形长期攻坚战。

这都是蒙古人不擅长的。

蒙古水军的实力低下,之前甚至干脆没有海军。

直到灭亡之前,宋军曾经在水战和海战中多次打破金国、蒙古水军,牢牢掌握制江权。

没有制江权,蒙古人即便能够渡过长江,也很容易被切断补给和退路,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选择在地形复杂,适合步兵发挥威力的湖北和四川登陆,是蒙古人无可奈何的决定。

在四川和湖北这些陆战复杂地形作战,水战方面要求相对较低,却又需要适应可怕地形的攻坚战。

以城池防御,宋军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无论的修建钓鱼城这种的坚固城市,还是强弓硬弩甚至早期火药武器的守城,均是世界一流水平。

在这种作战模式下,蒙古人战斗力并不占上风,数量又没有什么优势,长期攻而不克后被迫撤走,也是必然。

相反,蒙古人西征受到的压力较小,敌人规模也较小。

以蒙古人对付的基辅罗斯为例,分为若干个小公国,每个公国能够出兵几千就不错了。

当时整个欧洲,能够拿出数万精兵悍将的国家屈指可数,当然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比如埃及的马木留克骑兵和盟友4万人,就能够在艾因贾鲁之战,击败拼凑起来的旭烈兀麾下将领怯的不花率领的2万混合部队。


萨沙


也不算很艰难,这个主要是早期蒙古人的作战方式有关系,宋蒙的冲突在窝阔台时期就短暂出现过,那时宋蒙刚刚联合灭掉了金国,蒙古人派了少量军队驻扎在金国境内,而宋朝趁机派兵北上试图收复北方失地,但是被蒙军反过头来打败。

攻而不占的战争传统

蒙古人以此作为借口,在窝阔台的命令下,第一阶段宋蒙之间长达7年的战争拉开了序幕,初期蒙古人占领了四川、陕西、河南、湖北部分版图,在总体上蒙古军队占据有利条件,南宋不断收缩战线,如果说蒙古人一直打下去,应该说南宋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这个时候东路军元帅阔出病死,东路军主力因此撤出四川,开始北归,但在窝阔台的命令下,忒木台继续率军南下,再度攻进四川,在宋将孟珙的防守下,南宋收复在了四川的部分领地,蒙古人则在西路军的配合下,第三次攻进成都。

可见,蒙古人三进四川,攻占成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垮南宋只是时间问题,但是这个时候的蒙古人在战争理念上还没有转变过来,基本上还是秉持着“烧杀抢掠”的作风,每打下一个城池就大肆抢掠物资,掠夺人口,然后就把城池扔在那里不管。

这种作风从成吉思汗西征中亚的时候就体现了出来,这一点主要是蒙古人作为游牧民族,并没有统治城邦社会的经验和意识,所以每打下一个城池只想着抢现成,从而没有考虑到通过长治久安的统治源源不断的收割利益。

于是蒙古人打下城池后,往往只留下很少的士兵把守,导致被占领的城池很快又被敌人夺回,这种作风不管是在中亚还是其它地区都是如此,另一方面蒙古人的高级将领或者大汗去世的话,蒙古人就会回师奔丧。

窝阔台死后,不仅正在攻宋的军队撤回了蒙古,连远在中亚的拔都也停止继续进攻的攻势,而这时候的拔都已经打到里海地区,甚至打算进兵攻打北非埃及,但是因为窝阔台去世,大汗位置空缺,拔都不得不撤军。


南宋据险而战,一定程度了阻碍了蒙古人的进攻

蒙古人擅长平原骑兵战术,所以蒙古人很顺利的灭亡了北方的国家,但是当时据守长江以南的南宋在地理位置却和北方截然不同,多山、多雨、潮热,这些恶劣的地理环境都不是来自于草原上的蒙古人所能忍受的。

以至于蒙哥在发动灭宋战争后,一向攻无不克的蒙古人却被挡在了钓鱼城下面,虽然蒙古人已经相当熟悉攻城战的打法,但是西南地区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地理条件给蒙哥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加之钓鱼城凭险而守,蒙哥足足攻打这个地方长达5个月却没有任何进展。

最终由于恶劣的气候,或者又因为在战斗中负伤,关于蒙哥的死一直众说纷坛,总之蒙哥死在了钓鱼城外面,而蒙古一死,已经攻破武汉的忽必烈不得不撤军,进而开始了他争夺汗位和平定内乱的历程。

忽必烈夺得汗位后,继续发动灭宋战争,深受汉人文化影响的忽必烈任用了许多汉人谋士和将领,在他们的建议下,他制定了夺取襄阳,进而打开进攻南宋的门户。襄阳之战双方打了六年,襄阳凭借着高大的城池和足够的粮草,硬生生的把蒙古人挡在了外面,但也被蒙古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起来。

尽管南宋前后派出8次救援的水军,但无一例外被蒙古人挡在了外面,最后襄阳城弹尽粮绝,襄阳城陷后,蒙古人在南方如入无人之境,几年时间南宋即宣告灭亡,当然如果在崖山海战中宋军能够打赢的话,说不一定还能继续存活几年。

其实纵观蒙古灭宋战争本来不必持续这么长时间,但是由于各种突发因素,譬如在窝阔台时期南宋就已经出现亡国的危险,但是由于窝阔台的去世让战争戛然而止,同样尽管南宋已经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但凭借着南方天险,宋人还是把蒙古骑兵挡了几年,但是从忽必烈发动灭宋战争,仅仅12年南宋即灭亡。


围炉谈史


蒙古骑兵,彪悍、勇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横扫欧亚大陆、制霸欧亚大陆,威慑四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能有如此的战绩呢?主要是这些方面:

1.成吉思汗谋略高超

成吉思汗,作为蒙古帝国的缔造者,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拥有高超战略思想以及过人战术指挥才能,在建立蒙古帝国过程中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切为蒙古帝国的建立提供了核心支撑力量。

2.武器代差

优良战马、锋利蒙古刀,复合弓威力巨大,而当时欧洲方面,铠甲笨重,弓箭原始,当两者相遇时,欧洲军团只有被虐杀的份。

3.蒙古骑兵战力强悍

在冷兵器时代,打仗中更多时候拼的是单兵实力。而蒙古骑兵方面,得益于日常生活习惯与日常强化训练,让蒙古骑兵组织严密,执行力超强,作战灵活。

4.兵种优势

当时的蒙古军队,拥有强大的骑兵军团,而当时很多国家主要兵种却是步兵,而骑兵在战场上可以说是步兵的克星,不管是战力,还是机动性,骑兵面对步兵时基本上具有压倒性优势。

5.后勤补给优势

蒙古军队出自游牧民族,对于他们来说,有草地就有补给,所以补给问题很容易解决,且当时他们采取以战养战的补给政策,所以他们可以轻装上阵,能够大范围、长途奔袭与作战。

6.心理战

从战争开始之前,一直到战争结束,敌方一直经受蒙古人所施加的强大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迫,说来也简单,就是采取残暴手段。对于拒不投降的城市,破城之后,蒙古军队的做法就是血腥屠城,无一例外。所以,少于城市敢于坚持抵抗在蒙古骑兵,无疑,蒙古骑兵的攻城效率间接中得到大大提升。

7.天时优势

在蒙古军队四处扩张时,阿拉伯世界开始衰落、甚至是混乱不堪,吐蕃也是四分五裂的,欧洲其他国家同样是战力堪忧,如此一来,蒙古军队实力优势就更为明显。

但是,就是这样一支横扫欧亚大陆、制霸欧亚大陆、所向披靡的军队,面对他们眼中软弱的南宋,却用了40多年才灭掉,那么,蒙古在灭宋时怎么会如此艰难?

1.地利优势

南宋出于自保目的,京城不断迁移,一退再退,最后退到长江后面,希望借助长江天堑阻挡蒙古军队。

事实上,南宋确实取得了预期效果。蒙古军队战力确实强悍,但是,蒙古人毕竟是生活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并不擅长渡江水战。1235年,蒙古南路灭宋大军已经攻到长江边上,这个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南宋悍将孟珙利用长江天险最终成功击溃南渡蒙军。

2.南宋军民顽强抵抗

蒙哥在继位后,扛起前任大汗窝阔台未完成事业的大旗:灭宋。

这次,蒙哥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决定采用迂回策略,绕开长江,兵分三路从西南侧灭宋。

蒙哥率领中路军顺利抵达要塞之地—钓鱼城,蒙哥原来以为,可以很轻松就拿下钓鱼城。但是,夺城难度却大大超出蒙哥的估算,由于钓鱼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上守城军民的顽强抵抗,导致蒙古军攻城过程异常艰难,且伤亡惨重,最终,蒙古军不仅没有达成夺城的目标,反而以蒙哥付出性命为代价结束了这次灭宋计划。

3.蒙古内部内耗

蒙哥一死,蒙古内部又开始了汗位争夺,而夺位内耗客观上延迟了蒙古灭宋计划,也间接给了南宋喘气的机会。

由于地利优势、军民顽强抵抗,加上蒙古内部问题,虽然忽必烈继位后最终灭了南宋,但是,从1235年开始实施灭宋计划到1279南宋灭亡,已经过去了40余年。


历史田野


宋朝从立国以来就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军队始终保持战斗状态,虽然自颤渊之盟以后和辽国保持120年和平,但在这期间也不断和西夏爆发战争。辽之后又有金国,金国之后又有蒙古,面临的游牧敌人越来越强大,处境越来越危急,军队自然不敢懈怠,在长期的与游牧民族军队对抗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御敌方式,再依托南方水网密布,湖泊、丘陵众多以及长江天险的地形优势和炎热的气候优势,另加宋朝上下一心抗敌守城,迟滞了蒙古兵的进攻锋芒。而欧洲各国之所以无法地挡住蒙古军队,主要是蒙古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对手,欧洲的作战理念向来是重甲士兵和骑兵排成方阵冲击敌军方阵,这样的理念相对于蒙古军两侧迂回包抄的作战方式明显落后,在作战中,蒙古骑兵机动性良好的优势大大体现出来,笨重的重甲骑兵在追击蒙古骑兵过程中不断被箭矢射中,最终被击败。因此欧洲军队的主要是败在对蒙古军队的不熟悉上,而大宋朝明显不存在这个问题。


左山先生


在宋朝、金朝、西夏还有蒙古对持的时候,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带着他们的军队与金朝和西夏发动了雷雨般的攻击,并一举消灭了他们,而在后来又紧接着消灭了南宋,建立了一个较为强大的元朝。

就以灭金朝、西夏朝和南宋朝的时间和顺利程度来说,灭西夏、金所花费时间是较短的,而在在这些国家中,花费时间最长的便是他们曾经瞧不起的南宋政权。就按照大家以往的记忆和所读到的历史书来看,宋朝是一个经济、商品以及文化发展较高的朝代,所以在后来人们称赞宋朝的时候,大多会夸赞那个时期、那个朝代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但当时军队的水平是不及金朝和蒙古的。

蒙古的崛起

就按道理来说,蒙古和金人一样,都属于是游牧民族,也都是在马背上驰骋的民族,但是就崛起的时间和实力来看,在那个时候,金人的发展便远远的超过了蒙古人,并常常的压迫他们。但是在后来,他们的一些部族中看到了金人的崛起和强大,便觉得为什么他们可以,我们却不可以?!于是他们便开始了自强的道路。在后来,他们凭借着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最终实现了从弱小到强大的转变。

在他们组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战斗力后,他们开始筹划起了开疆扩土的事情;在他们将西夏国吞并后,便接着想去解决当时还是“巨无霸”的金国。而在蒙古的上层决定了这样的方略和方针后,在他们的阵营中有反对的声音,但也有同意的声音,反对的一派认为,当时的金国等于是亚洲大陆上的一个“发达国家”,而刚刚崛起的蒙古属于是“土著”,也就是现代的“发展中国家”,正因如此,在他们的阵营中,才会有反对的声音。但“认同”的声音确觉得此时的金国并不是不可取的。后来,在蒙古的细心计划下,他们利用高超的战术、战斗力,以及较快的急行军能力,将当时不可一世的“巨无霸”金国给吊打了。为了能够扩大战果,为了能够一举消灭金国,蒙古人决定利用南宋的力量。

在接到了蒙古人这样的请求后,当时的宋廷也有两个声音,他们一个是赞成,而另一个是不赞成。就第一个声音来分析,这些人是为了报金朝对于他们欺辱的大仇,为了能够雪耻当年的“靖康之耻”。可是不赞成的声音却认为,在蒙古灭了西夏后,先今存在的力量就剩下了蒙古人、宋朝以及金朝,这相当于是一种平衡,如果这个时候宋朝帮助蒙古人灭掉了金朝,就会使得宋国直接暴露在了蒙古人的铁蹄下,没了金朝的掣肘,会使得宋国很是危险。但是后来在这两派的声音中,赞成的声音较大,便使得宋和蒙古人联合一举灭掉了金国。

为什么打宋的时候花费的时间最长?

首先是因为蒙古人对于南宋的轻敌,他们认为自己在打军事大国金朝的时候都很是顺利,打南宋一定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于是便导致了蒙古军队整体的轻敌,这才使得宋军能够继续固守,能够继续的保卫着他们的国家。

而其次便是南宋军民对于侵略者所表现出的排斥,在经过了北宋的耻辱后,南宋的军民们对于侵略者便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仇恨,正所谓“靖康耻,何时雪”,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在后来南宋的军队能够豁出了命的和蒙古人“死磕”。

三是则是因为蒙古内部的一个内斗,内部产生了混乱,自然就不能按照以前的计划实现他们的统一大业了。

窝阔台死后,蒙古国的统治权力开始转变,新的掌权者就做出决定要在几年之内实现全国的统一,灭掉南宋政权,但是却困难重重,这个困难也恰恰几乎是他们自己带来的。在和南宋对抗的过程中,新的统领蒙哥也不幸战死,这个时候忽必烈趁机争夺汗位,蒙古内部的斗争也开始,所以蒙宋的斗争就在这样暂时停滞了一段时间。因为在蒙哥死之前,并没有选定接班人,所以继承人不明确,所以他的弟弟忽必烈就开始参与了权力的争夺战。

忽必烈掌权成功之后,改为元朝,也加速了灭亡南宋的脚步,最终蒙古统一了全国。


木剑温不胜


1235年,蒙古大军在西征东欧、东征金辽的同时,大举出兵南下攻宋。自此,双方在西起川陕、中抵荆襄、东至江淮的三大战场,展开数十年攻防。因地处长江上游,扼夔门天险,顺江可趋吴楚,巴蜀地区在相当一段时期里成为蒙古攻宋的首要目标。 [3] 

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为了抗击蒙古军,派甘闰于潼川府路合州(今重庆合川)东十里钓鱼山上筑寨。

1242年,为稳固“西门”“后户”,南宋朝廷以淮东制置副使余玠升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主持全川防务。鉴于成都已失陷,川中残破,余玠兼知重庆府。重庆由此成为全川抗蒙的军政大本营。 [3] 

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玠始筑钓鱼城。 [2]   遏阻蒙古军继续南下据长江破夔门,成为余玠到任后的头等大事。他“集众思,广忠益”,充分运用巴蜀山险对抗蒙古的骑兵优势。

1243年,命人筑城于嘉陵江下游三江交汇、重庆正北的合州钓鱼山上,并迁合州治所、兴元(今陕西汉中)戎司于此,驻以重兵。 [3] 

1251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继承汗位。雄心勃勃的蒙哥大汗,决心建树功业。在相继派出诸王西征西亚、东征高丽、远征大理国后,又谋划以左、右两路大军,会同已占据云南的军队,大举攻宋。蒙哥决定亲率右路军经关中进攻四川,企图攻取重庆,东下夔门,与左路军和南翼军会师于鄂州,再顺流东下,直捣临安,灭亡南宋。 [3] 

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的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今重庆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后,改变先取巴蜀的灭宋战略,逐渐把进攻重点转移到长江中游的荆襄战区。蒙宋双方在四川战场进入相峙状态。作为重庆前哨的钓鱼城,与嘉陵江、长江沿岸诸多山城相互支持、依存,足以控扼东川,因而仍是蒙宋争夺的焦点。

1268年,忽必烈先后调集近十万大军围襄阳,开始了长达5年的襄樊之役,也揭开了蒙古第三次征宋的序幕。为牵制南宋从巴蜀调兵援助襄阳,蒙古军在四川开展大规模袭扰,尤其加强对钓鱼城的包围,并在钓鱼城与其他山城之间“筑城进窥”。但钓鱼城守将张珏战守有力,“往往出奇制胜,斩获累捷。”直至襄樊战役结束前,蒙古军在钓鱼城只能“春去秋来,出没无常”。奈何历史的车轮终归无法阻挡。

1273年,元军进占襄阳后,忽必烈下诏水路并进,大举灭宋。四川诸多城镇也相继被元军取得。

1276初,南宋朝廷在临安降元。元军也加快了平定四川的步伐,一年多时间里,先后陷泸州、平东川。

1278年农历二月攻破重庆城,绍庆、南平、夔、施、思、播等州皆下。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279年正月,钓鱼城守将、合州安抚使王立,以不可屠城为条件终止抵抗,开城降元。为南宋坚守了36年的钓鱼城,至此最后陷落了。同年,逃至崖山的幼帝赵昺,蹈海而死,南宋灭亡。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继续派对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蒙古大汗窝阔台死后,在拔都与拖雷的操纵下,蒙古部落于1251年,宣布拖雷的长子蒙哥为新的大汗,蒙古帝国的统治大权从窝阔台家族转向了拖雷家族,这个疯狂的帝国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

蒙哥沉默寡言,洁身自好,头脑冷静,富有理智,他成为大汗以后,完全恢复了成吉思汗建立起来的强权,又一次成为蒙古世界唯一强大的君主。

1252年,蒙哥发动了对今天伊朗、巴格达、叙利亚的战争,拒不投降的阿拔斯王朝的都城报达(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被屠城。

1257年,蒙哥发动了对南诏都城大理(今大理)和安南(今越南)都城河内的战争,两国失陷。

随后蒙哥发动了对南宋的三面夹击,他令兀良哈台从云南出发,直达桂林和长沙,他令忽必烈从河北南下,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昌),自己亲率主力部分,从陕西直逼四川。

在他看来,生性凶猛的金国人,在蒙古大军面前都不堪一击,而南宋这群人,只会吟诗作对,拿下南宋应该是手到擒来。

“十年之内必定灭宋”,蒙哥发这个宏愿的时候,自信心是满满的。

可是,他们碰到开战以来,南宋最顽强的抵抗,让他的平南大计艰难重重。

那么,这支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为何灭宋之战却打的如此艰难?

1、魂断钓鱼城

蒙哥在向南方进攻的时候,在一个不被人所知的小城,遇到了从末有过的顽强抵抗,这就是四川钓鱼城(重庆市合川区),在接下来的长达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不仅是南宋王朝与蒙古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战,更是改变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之战,创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处”。

1259年,身先士卒的蒙哥在攻城过程中,被宋军的抛石机击中,不幸遇难,这时离他当选大汗才刚刚八年。

由于蒙哥的突然死亡,历史被彻底的改写了。进军四川的蒙古大军停止了进攻,改护送蒙哥灵柩北上,而正在围攻鄂州的忽必烈为了争夺汗位也匆忙撤军,兀良哈台也随着大军北还,蒙宋战争停止。

2、忽必烈夺权

突然死亡的蒙哥生前没有来得及对继承权做安排,导致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忽必烈是蒙哥的四弟,而阿里不哥是蒙哥的六弟,当蒙哥的战死的消息传开的时候,忽必烈还在南方作战,而他的盟友旭烈兀远在波斯,而阿里不哥留守和林,得到了皇后及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的支持,所以,忽必烈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

忽必烈接受了南宋贾似道的讲和,顺利从南方抽身,于1260年自称大汗,与此同时,阿里不哥也在和林自汗。

两派随之开战。

1264年,经过4年的征战,阿里不哥战败投降。

1267年,忽必烈发动全面对宋战争。

1271年,忽必烈大汗效仿中原王朝,改“大蒙古”为“大元”一个新的王朝诞生了。

1279年,钓鱼城失陷。

随着文天祥,陆秀夫的死,南宋灭亡。

就这样,全国统一在了蒙古人手里。


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一笑读史


当年蒙古帝国的大军在成吉思汗时代可谓是横扫欧亚大陆,但是在遇到南宋的时候,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蒙古与南宋的战争持续了好几十年,最终蒙古花了很长的时间,攻下了襄阳,最终才灭掉了南宋。


蒙古帝国打南宋这一战,打得非常的艰难,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是南宋的军力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弱。

虽然北宋被人诟病说是弱宋,军事力量不行,但是南宋与北宋相比,没有那么差。历史上有北宋出相南宋出将一说,可见南宋的军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并不是人们通常印象中的北宋。在南宋初年的时候,当时宋高宗刚刚开始草创,所以并没有多少强有力的军队。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韩式中,张俊岳飞等中兴四将为首的一批强烈的军队。这些军队有力的阻击了当时处于强盛时期的金军的进攻,保卫了南宋的安全。



几十年后,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想一举灭掉南宋,最后在采石矶被宋军打的大败,也间接的导致了金朝的君主更换。可见南宋绝对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软柿子,而不是像北宋那样人见人欺的货色。所以南宋军队在遇到蒙古这样的入侵者的时候,南宋军民也同仇敌忾,保家卫国,屡次打退蒙古人的进攻。

其次,南方的地形不适合骑兵作战。



因为中国南方的地形水网密布,所以并不适合机动性很强的北方骑兵的作战。三国的时候,曹操占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攻东吴,一直没能成功。金国处于巅峰状态,也奈何不了南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的蒙古骑兵虽然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但遇到了南方那样复杂的地形也只能望之兴叹。在进攻钓鱼城的战役中,蒙古大汉蒙哥意外的阵亡,间接的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局势,忽必烈后来灭南宋也是费了相当大的周折,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争才成功。



总之,因为南宋军力一般比北宋要强大,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弱宋,同时中国南方的地形,水网密布,比较复杂,不适合机动性很强的蒙古骑兵作战,所以能够让蒙古灭宋之战争打得如此之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