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圖《抱朴子》:海內外現存最早宋刻本

遼圖《抱朴子》:海內外現存最早宋刻本

遼寧省圖書館藏有百餘部素有“一頁一兩黃金”之稱的宋元刻本,這些珍寶大部分出自清宮,很多是精品、孤本。如宋版《抱朴子內篇》。遼寧省圖書館所藏《抱朴子內篇》是海內外現存最早的宋刻本。所謂刻本,就是用雕版印刷方法印裝的書籍。《抱朴子內篇》為晉朝葛洪所撰,主要講述煉丹服藥、成仙得道。就其內容來說很荒誕,但從中可以瞭解道教思想及當時的社會習尚,更具特殊價值的是,該書卷末有75字的“刻書牌記”,記錄了刻書的時間、地點、所用底本和刻書者,以及金兵入侵後汴梁的刻書鋪南遷等情況,為研究我國出版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內外二篇《內篇》最著名

辽图《抱朴子》:海内外现存最早宋刻本

據省圖書館特藏部主任劉冰介紹,葛洪出身士族,受道家、儒家影響甚深,處世主張神仙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著書《抱朴子》內外二篇。《內篇》主講修道成仙、煉丹養生之事;《外篇》則專論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即《晉書·葛洪傳》所引《抱朴子內篇自序》葛洪所云:“故予所著言黃白之事名曰《內篇》,其餘駁難通釋名曰《外篇》。”

辽图《抱朴子》:海内外现存最早宋刻本

《抱朴子》內外二篇《內篇》最著名,是一部重要的承前啟後的道教典籍。《抱朴子內篇》全面總結了晉以前道教的神仙理論,並系統地總結整理了神仙方術。《抱朴子內篇》在中國科技史、哲學史上也有較大貢獻,比如葛洪的書中含有豐富的化學知識,書中記載的“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這句話所指的化學反應是:紅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汞,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黑色硫化汞隔絕空氣加熱(昇華)變成紅色晶體。葛洪還煉製出了密陀僧(氧化鉛)、三仙丹(氧化汞)等,這些都是外用藥物的原料,就當時的化學技術來說是非常難得的。

劉冰向筆者詳細地介紹了《抱朴子》一書,他說,《晉書·葛洪傳》引《抱朴子內篇自序》說“(《抱朴子》)大凡內外116篇”,今本《抱朴子內篇》20篇,《外篇》52篇,共72篇,較葛氏所言少44篇。

誰刻的《抱朴子》

辽图《抱朴子》:海内外现存最早宋刻本

此本是誰刻的?劉冰說,南宋紹興二十二年榮六郎臨安所刻《內篇》,以篇為卷,共20卷。其中有《暢玄卷第一》《論仙卷第二》《對俗卷第三》《論金丹卷第四》《論至理卷第五》《微旨論卷第六》《塞難卷第七》《釋滯卷第八》《道意卷第九》《明本卷第十》等。卷末有刻書牌記五行75個字:“舊日東京大相國寺東榮六郎家,見寄居臨安府中瓦南街東,開印輸經史書籍鋪。今將京師舊本抱朴子內篇校正刊行,的無一字差訛。請四方收書好事君子幸賜藻鑑。紹興壬申歲六月旦日。”

清初藏書家錢謙益讚譽此牌記內容為“一部《東京夢華錄》”。此牌記記錄了南北宋之交,榮氏書籍鋪由北宋東京汴梁南遷杭州,重操舊業,所刻之書系據北宋本校正刊行等情形,是研究雕版印刷史重要的第一手史料。《中國版刻圖錄》“考《東京夢華錄》,相國寺東門大街皆是幞頭、腰帶、書籍鋪。榮六郎書籍鋪,當即開設於此。靖康之變,榮氏隨眾遷杭,舊鋪新張,遂刻此書”。此書系據“京師舊本抱朴子內篇校正刊行”,版式頗具北宋風貌,或為榮氏據北宋舊刻覆刻之本。

文徵明等曾收藏此書

劉冰說,《抱朴子內篇》現存最早的為敦煌寫本,然僅存《暢玄》《論仙》《對俗》三篇,惜為殘卷。南宋紹興二十二年榮六郎刻本為《抱朴子內篇》 現存最早的足本,明清諸本皆祖此,一脈相承。

榮六郎刻本《抱朴子內篇》,諸家書目鮮有著錄,學者、藏書家難覓其蹤,無以獲觀。黃丕烈曾說:“餘家子書多善本,惟《抱朴子》無之……即世行本亦未聞有宋刻。”

此本鈐有“仲岳家藏”“劉氏圖記”“炳文秘玩”“江左”“清風蘭雪”“守中”“竹塢”“御史振宜之印”“乾學”等諸方朱文印,另有“季振宜藏書”墨印一方。可知此本明代藏文徵明,清代曾藏季振宜、徐乾學處。《季滄葦藏書目》著錄有“宋版《抱朴子》二十卷”當即此本。後入藏清宮。

所藏古籍文獻大部分接收自長春偽滿皇宮等

省圖書館收藏的包括《抱朴子內篇》在內的60萬冊古籍文獻,大部分是從長春偽滿皇宮等接收來的。其中館藏的宋元版古籍大部分出自清宮,一些精品宋版書是溥儀盜出宮的。

為了籌集去英國留學的費用,從1922年起,溥儀開始有計劃地“賞賜”伴讀溥傑、溥佳珍寶書畫。溥儀在回憶錄中曾寫道:“溥傑每天下學回家,必帶走一個大包袱。這樣的盜運活動,幾乎一天不斷地幹了半年多。運出的字畫、古籍都是精中取精的珍品。”溥儀還寫道:“在古版書籍方面,乾清宮西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書的珍本,都被我們盜運走了。”溥儀離宮後,到1925年,清室善後委員會清點故宮物品時發現,從1922年7月至9月,通過“賞賜”這一辦法,溥儀共盜出宋元善本209種,其中絕大部分為宋版書。《抱朴子內篇》幾經輾轉入藏東北圖書館即今遼寧省圖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