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預期疊加代理人繼續率雙降,中國平安就算跌破內含價值也不買

中國平安公佈了2019年的財報。大家都知道,在2018年平安年報分析《 》的時候,老王(荔枝醬的合夥人)其實不是很看好平安。不是平安不好,一部分原因是整個行業的問題,另一部分原因是平安自身前幾年快速發展帶來的後遺症,導致現在的平安沒以前那麼好了。

我在《 》提到過,平安由於2015年到2018年之間代理人的高速擴張,導致平安的代理人質量(平均水平)持續下滑,從而導致費用率增高,產品性價比不高。規模的快速增大還讓平安不得不賣的更貴來抵禦小概率事件的發生(對股東是安全的)。但是由於2015年至2018年眾多原因,總體的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是在不斷提升的,所以股價也在不斷創新高。

2019年開始,平安代理人人數下跌,同時由於產品性價比較低,繼續率開始下跌。當時我給出的判斷是,代理人人數的下降會導致新業務增速放緩,繼續率下降會導致續期業務增速放緩,在雙重放緩的基礎上,平安的業績增速會放緩甚至下跌,導致股價上漲動力匱乏。很不幸被老王猜中了,從2020年一月的銷售數據看,平安新業務和續期業務都降了,一月份數據可是2019年12月份談的,那實惠還沒疫情呢。

降息預期疊加代理人繼續率雙降,中國平安就算跌破內含價值也不買

平安各月保費數據,老王整理

那麼站在當下,現在平安的問題在哪?

1.代理人人數下降

平安目前的核心問題是代理人下降。

對於以銷售為主導的保險行業來說,代理人人數很重要。因為大多數保險屬於長期性金融產品,專業度極強,外加21世紀初保險行業不專業的發展,造成“保險都是騙人的”心理壁壘,所以一般的保險銷售,都是通過轉介紹的方式來拓客。

2018年前後,恰逢90後大學畢業,許多90後或身邊的朋友都有參加過保險培訓,因此這些90後對保險並沒有他們父母那一輩人那麼牴觸。再加上互聯網保險的興起,以及90後愛探索的性格,一部分保險的銷售從線下逐步轉移至線上。目前這些轉移至線上銷售的產品絕大多數是短期保險(一年期的意外險、醫療險),而此類產品需要超高的性價比,眾安在線就是在此基礎上崛起的。

對於短期保險來說,投保人可以接受沒有人服務。但是對於動輒10年20年的重疾險或理財險,保單十分複雜,投保人更需要人工講解。人在交際中,存在150人交際定律,單個代理人服務的人數是有極限的,就算科技帶來轉介紹鏈式傳播,在代理人下降的基礎上,總客戶群也不會大幅提高。

降息預期疊加代理人繼續率雙降,中國平安就算跌破內含價值也不買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平安代理人人數為116.69萬人,較2018年底141.74萬人下降17.7%。

降息預期疊加代理人繼續率雙降,中國平安就算跌破內含價值也不買

因此,平安想要保持原有業務量,一方面要開發原有客戶的二次三次消費,另一方面要科技賦能代理人。平安也在積極做這兩件事。

從下兩張圖可以看出,客戶的人均合同數在不斷增多。

降息預期疊加代理人繼續率雙降,中國平安就算跌破內含價值也不買

降息預期疊加代理人繼續率雙降,中國平安就算跌破內含價值也不買

科技也確實為代理人賦能了,但是無法彌補代理人大幅流失帶來的影響。受代理人數量下滑影響,來自於傳統渠道的新增客戶同比下降17.5%至2167萬人,來自於五大生態圈的新增客戶數佔總體新客戶1490萬人,佔比40.7%。

降息預期疊加代理人繼續率雙降,中國平安就算跌破內含價值也不買

因此,平安目前科技賦能還不能抵消代理人下降的影響,平安如果想要恢復原有的增長,必須要大量招人,並且將人員留存下來。

想要留存下代理人,就需要知道為什麼代理人流失。

2.代理人流失的原因

平安代理人的數據基本上都在這張表裡。

降息預期疊加代理人繼續率雙降,中國平安就算跌破內含價值也不買

從代理人收入層面來看,代理人創造了更多新業務價值,但是收入並沒有提高。這就意味著保險代理人賣了更多新業務價值率高的保險產品。從公司介紹來看,員工賣出了更多的定期壽險、疾病險、長期意外險。

降息預期疊加代理人繼續率雙降,中國平安就算跌破內含價值也不買

和其他保險公司相比,平安長期保障型產品的性價比並不高,平安代理人賣產品更難賣;在自身內部相比,長期保障型產品天然的就比年金保險難賣,因為很多買理財的老年人不需要長期保障型產品,客戶量自然就少很多。

因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平安代理人為了得到和原來一樣的收入,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這是平安員工大量流失的原因。

另外,在前天的公司業績會上,公司高管明確表示目前公司的代理人人數遠遠不夠,未來需要更多的代理人。

3.平安的問題能改麼?

能改是能改,但是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等。

為什麼平安的代理人需要賣更多的長期保障型產品?繼續賣理財不好麼?其實這是行業問題。

134號文件以後,國家要求保險要姓“保”,打著保險旗號的理財險都需要變著花樣繞過監管。這樣就導致理財險的現金價值直接大打折扣,首返時間也越來越靠後。這樣一來,理財險和貨幣基金完全沒法比,如果代理人沒有理財規劃能力,單靠複利著一個賣點,是沒辦法賣出去的。你給我講資產傳承?身價不過億不要提資產傳承好嘛。

既然保險調結構是必然的,那麼就必須優化產品,讓平安的產品和市面上其他的產品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如果這麼做,一種方法是科技賦能,在新業務價值率不變的情況下,降低各種費用率回饋客戶;另一種方法就是直接強行降低新業務價值率。

如果強行降低新業務價值率來回饋客戶,雖然是個立竿見影的好事,可以大幅提高平安產品的性價比,有利於代理人銷售。但是新業務價值率的下跌勢必會影響平安的盈利能力,如果因此導致平安在投資者心中高高在上的地位崩塌,股價會大幅下跌,平安自己就受不了。

所以大家知道為什麼平安這兩年一直在提“科技+金融”了吧,這是他唯一的出路。可是平心而論,科技賦能是個慢過程。

如果你是馬總,你願意壯士斷腕麼? (單選)
0人
0%
用科技+金融慢慢改
0人
0%
一次大洗澡,以後一身輕
<button>投票/<button>

4.繼續率下降

在代理人人數下降的基礎上,平安的新單承壓,科技賦能也是個慢過程。平安後續的業績只能靠續期來維穩。

可是年報顯示平安的繼續率依然在下降,續期也很難保住。19年半年報的時候,只是13個月保單繼續率下降,到了年報,25個月繼續率也開始下降。平安後續的續期保費可能要加速下跌了。

降息預期疊加代理人繼續率雙降,中國平安就算跌破內含價值也不買

降息預期疊加代理人繼續率雙降,中國平安就算跌破內含價值也不買

5.總結

平安的本質是沒問題的,好行業好公司,並且公司還隱藏了些利潤,不過前兩年擴張帶來的擴張病這兩年顯現了出來。所以說,財報出來後,平安股價並沒有漲,反而跌了。

目前中國平安已經跌破了內含價值,但是我依然不會抄底。一方面,降息讓保險公司的投資回報降低,前兩年賣的越多,利差越大,損失越多。另一方面,經濟形勢不好,存在資產暴雷的可能性。

這個時間點,你會抄底麼?

降息預期疊加代理人繼續率雙降,中國平安就算跌破內含價值也不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