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人干政+刻薄寡恩,李存勖斷送大好前程

伶人干政+刻薄寡恩,李存勖斷送大好前程

名角皇帝——李存勖3

不講歷史只說故事,大家好!我是講故事的呂秀才。今天我們繼續講述“名角皇帝——李存勖。”上期我們講到,李存勖登基坐殿,當上了皇帝,定國號為唐,後世史學家為了好區分,別稱之為後唐。但此時他的北面有耶律阿保機,南面有朱友貞,他倆也都是皇帝。這三個人的排列方式,就好像是一根肉串上的三塊肉。好久沒有吃肉串了,因此用了這個帶香味的比喻。

此時這三個皇帝各自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最南面的朱友貞,他的想法是:我可以誰也不打,只求誰也別來打我,最好是李存勖不要來打我;最北面的耶律阿保機,他的想法是:仗還是要打的,不過我得把主要精力放在東北。至於李存勖,沒事派些人騷擾騷擾,如果沒有絕佳的機會,我肯定不大舉出兵,我也希望他不要來打我;夾在中間的李存勖,他的想法是,北面的耶律老頭,你給我等著,等我在強大強大,我一定得收拾你,一定要完成我老爹遺願,早晚乾死你。你好好活著,東北的人參你多吃點,你要活到我去打敗你的那一天。至於這個小朱,我知道你不歡迎我,但是我還是要去打你的,而且立刻馬上就要動手。

按照李存勖的想法,那先發動戰爭的一定是李存勖的唐軍,事實上,先發動戰爭的的確是唐軍,不過這個情況有點特殊,不是唐軍打梁軍,而是唐軍打唐軍?就在李存勖登基後沒幾天的時間,潞州守將李繼韜叛變投降了梁國。李繼濤為什麼要叛變呢?因為他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李存勖稱帝,他也沒升官,也沒封賞,這口氣還沒嚥下去,唐國朝廷又讓他交幾百萬斤米做軍糧。李繼濤一怒之下可就發兵造了反,他攻城略地,投降了梁國。

李繼濤投降了,但是他手下的一員將領裴約卻不想投降梁國,於是裴約佔據澤州,就是今天的山西晉城,打算跟李繼濤對峙。李繼濤沒能力拿下澤州,再拖下去可就得被李存勖給滅了。在這種情況下,朱友貞也屬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此派將領董璋率軍圍攻澤州。這一次梁國對澤州的圍攻讓李存勖感覺到了威脅,因為山西是他的老根據地,要是澤州失守,那接下來太原,乃至整個山西也就都很難保住了。在認識到這一點之後,李存勖決定,先不管進攻澤州的梁軍了。這身邏輯?李存勖的腦袋是不是壞了?當然不是。這高人就是高人,李存勖發現了一個天大的戰機,那就是自己可以沿著東面,南下攻打中原呀!這可不是痴人說夢,因為朱友貞把大批士兵排到的西面的澤州,那東面的中原,汴梁城肯定是防守薄弱的。此時不打更待何時?李存勖就這麼決定了。

伶人干政+刻薄寡恩,李存勖斷送大好前程

大家冷靜的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樣的決定的確是奇謀,但也屬於兵行險招,基本是和《三國演義》裡邊,魏延提出的出子午谷奇襲長安是一個思路。膽大的魏延遇到了謹慎的諸葛亮,所以這事他幹不了。膽大的李存勖自己就是皇帝,所以這事他可就這麼幹了。李存勖的第一個進攻目標就是梁國控制的鄆州,鄆州指的是今天的山東東平縣。這個地方在當時是十分重要的戰略要地。因為它扼守著以條重要交通運輸線,這是一條河,名叫“五丈河”他是一條半人工運河,因為利用了原有的一些河流,並不是全部都重新開鑿的。其實在五代後周代以前它叫廣濟河。我們這裡為了好理解,就稱之為五仗河了。

鄆州扼守著五丈河,而五丈河又是梁國往山西前線運送糧食的重要通道,那些糧草輜重要經五丈河運到河南蘭考,再利用黃河入山西。五丈河顧名思義,河寬五丈,他一頭連著黃河,一頭連著水泊梁山,中間還穿過了汴梁,也就是開封。很可惜後來在南宋的時候,金人不善於河道疏通,黃河一氾濫,美麗的五丈河也就不復存在了。

李存勖親率起兵跨過黃河,突襲了鄆州,一夜之間就拿下了鄆州城。朱友貞得到鄆州失守的消息後,立即組織軍隊抵抗李存勖的下一步進攻。鄆州被攻下後由李嗣源鎮守,期間唐、梁兩軍圍繞鄆州、澶州、東阿、聊城一帶鏖戰了三個月的時間。戰場除了在陸地上,還在黃河上進行了水戰。但最終這些地區還是全部被李存勖佔據,朱友貞失敗了。

此時局勢已經很明朗了,李存勖這是奔著滅亡梁國來的。所以朱友貞決定拼命,他就想十一年前,自己的父親朱溫一樣,要把幾乎全部家當壓上,做最後的一搏。他組織了十幾萬軍隊,兵分四路進行反攻。攻擊的目標分別是澶州、鄆州、鎮州、太原,他要四路並進,徹底翻盤。這時的朱友貞就像是一個輸紅眼的賭徒,現實中,這樣的賭徒沒有贏過。朱友貞的這種打法,有兩個致命的缺陷。第一,兵力分散,難以體現優勢,容易被各個擊破。第二,後方極度空虛,特別是都城汴梁,幾乎可以說是城門洞開了。針對第一個缺陷,朱友貞是固執的,他覺得自己是對的。針對第二個缺陷,朱友貞採用了一個解決辦法。就是掘開河南滑州的黃河大堤,製造認為的黃河氾濫,路難走了,這樣就可以拖住李存勖的進攻速度。這種事朱友貞幹了,在一千年以後還有一個人也幹了,那個人就是蔣介石。怎麼評價呢?雖是為國家,但卻害黎民呀!

朱友貞的四路反攻沒有確定預想的效果,決堤放水也沒有阻擋住李存勖進攻的腳步。公元923年農曆十月初九,李嗣源率領唐軍到達汴梁城下,隨即便開始了猛攻。朱友貞最後剛烈了一把,為了不當李存勖的俘虜,他命令身邊護衛將自己殺死。朱友貞的死訊傳出,汴梁城守將王瓚開城投降。隨即,李嗣源迎接李存勖進入汴梁城。五代第一朝“後梁”正式滅亡了。“後唐”開始統治以中原為中心的國家了。對於朱友貞的死,李存勖是很感慨的,他曾說:他們之間本是沒有恩怨的,恩怨源自於父輩人,朱友貞和自己鬥爭了十年,也算是個人物了。可是,自己卻從來沒有見過活著的朱友貞。

在次之後,李存勖的唐國顯然就成為了華夏第一大國了。也許有的人會說:“北方的,就是你們東北那嘎的,此時的遼國不強大嗎?”的確挺強大的,但是大家不要被地圖給忽悠了。我們看的地圖越往北,顯示的面積就越大,這是因為“球的展開面被不同比例的拉伸”所導致的,有關遼國的事情我們後續會提到。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長城以南。李存勖此時決定繼續向南開疆擴土,當然李存勖的策略是先招降。只要南部的這些小的割據政權,派遣使臣來表示忠於皇帝陛下李存勖,並且保證年間進攻歲歲來朝,那麼就不打了。

伶人干政+刻薄寡恩,李存勖斷送大好前程

這時候,各個小國紛紛遣使來朝,表示稱臣效忠,只有一個沒有來,它就是前蜀。前蜀的都城在成都。這句話好像一副對聯的上聯,大家試試對下聯吧。當時的國主叫王衍,他是第二代國主,他爹比較厲害,叫王建。好現代的一個名字,你身邊肯定不止一個。王建建立的一個小國叫蜀國,稱之為前蜀,並且自稱皇帝,這顯然是和中原王朝分庭抗禮了。以前李存勖忙著和朱友貞打架,沒時間打理前蜀。現在朱友貞都被滅了,前蜀還是那麼猖狂,那不好意思,自然是要打的。

此時的前蜀國主王衍屬於典型的垃圾皇帝,每天尋歡作樂,不理朝政,縱容百官貪汙受賄,連他的后妃都幹起來了賣官鬻爵的買賣。他還不斷的大興土木,全國各處巡遊,搞得是民不聊生。再此情境之下,李存勖決定,先不著急打,先試試他的智商。按照李存勖的性格,他應該很快就會去打的,為什麼這一次比較緩慢呢?這是由於前述所在的位置。四川盆地的腹地,那裡離李存勖唐國的新都城汴梁有將近三千里的路程。這可是一千多年前,在那個時代出兵的話,三千里的補給線是個什麼概念?所以要好好準備一番。

李存勖先是遣使入蜀,名為兩國友好,實則是刺探虛實。之後有派人忽悠前蜀國主王衍,說要締結和平友好條約。以後就是兄弟了,不可能在打仗了,這王衍一看,那也就沒有必要放那麼多士兵在邊境了,那麼多人,太浪費。士兵都撤回來,剩下的錢,朕還留著出去旅遊呢。此後,王衍就等來了李存勖的進攻。公元925年,李存勖以自己的長子,魏王

李繼岌jí為主帥,領兵六萬攻打前蜀。李繼岌jí率領著唐國軍隊在前蜀攻城略地,可打著打著他卻碰到了一個人。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爹李存勖要他找的前蜀國主王衍。那是不是王衍來投降了呢?投降能叫碰到麼?王衍,人家明明是在旅遊。這可真是太滑稽了。一國之君在自己的國家旅遊,自己的國家被進攻,打了一個月,自己也不知道,竟然還跟敵人來了一次浪漫的邂逅。然後彼此看了看,沒多說話,就一個跑一個追了。

王衍一溜煙跑回了成都,把門一關,他覺得自己可以躲在成都,繼續過美好的日子。但是他所幹的事情就像是一隻鴕鳥,為了躲避獵人的追殺,而把自己的頭鑽進草叢裡一樣。王衍讓自己看不到危險,但這並不代表危險就不存在了。很快,成都內部就出了問題,中書令王宗弼發動政變,囚禁國主王衍,開門迎接唐國軍隊。前蜀正是納入了唐國,也就是後唐的版圖。

我們一直在說李存勖打仗的事,但是李存勖的另外一個愛好也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唱戲。李存勖是政治舞臺上的名角,也是藝術舞臺上的名角。特別是在當上皇帝以後,李存勖把很多精力放到了演戲上面。他的皇宮裡豢養著很多伶人,李存勖閒暇時就跟這些人一起排練、演出。演戲的人都有一個藝名,有的人叫小桃花、有的人叫小秀才,也有叫什麼方倌、玲倌的。李存勖他給自己起的藝名很霸氣,叫“李天下”。痴迷於此的李存勖,跟伶人們接觸的是越來越密切,慢慢的這些伶人當中,也就出現了很多牛哄哄的貨色。這些得到皇帝李存勖寵幸的伶人,開始走上政治舞臺,當將軍的,當刺史的,當大臣的比比皆是。他們牛的可以隨意進出皇宮,可以羞辱朝臣,可以向皇帝進讒言,可以陷害忠良,甚至敢給皇帝大嘴巴。這就導致了亙古未有的一種情況,那就是伶人干政。在古代,這伶人可是不入流的人,李存勖因為自己的愛好而抬舉了他們,但是他們這些不入流的東西卻反過來報復李存勖。為什麼說是報復呢?因為李存勖拿他們當玩物,他們自然也想拿皇帝當玩物。

公元926年,河北地區發生叛亂。李存勖命李嗣源北上平叛,李嗣源率軍一路趕到魏州城下。就在李嗣源打算攻城的時候,突然他帶領的士兵也發生的譁變,這些李嗣源率領的士兵,劫持著李嗣源進入了魏州城,然後與城中叛軍合兵一處,共同推舉李嗣源為最高統帥,並且逼迫李嗣源率領他們南下攻打李存勖。聽到這裡大家是不是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了。其實這很明顯,這就是李嗣源自導自演的一出把戲,然後美化自己的形象而已。李嗣源不是歷史上的第一個這麼做的人,當然也不是最後一個。這種人,我們稱之為“當了那啥還想立那啥。”

去平定叛亂的李嗣源發動了叛亂,這讓皇帝李存勖大為惱火。因此李存勖便御駕親征,要將李嗣源消滅掉。但是李存勖沒有想到的是,此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背叛他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就要說一說李存勖的另外一個性格特點,那就是刻薄寡恩。他富有天下,但卻活得像個守財奴。他經常在戰前許諾將士賞賜,但是戰後卻很少兌現。他曾承諾投降不殺,但是當人家投降了,他卻又亮起了屠刀。這就是李存勖的一方面性格,與他的英勇、才學、智謀、顏值一併混合在他的身上。

李存勖率領大軍去迎戰李嗣源,可是還沒有見到李嗣源,他手下的將士們就越來越少了。李存勖打算回到汜水關,他要在哪裡等待自己的長子李繼岌,李繼岌是平定蜀地之後歸來的。關鍵時刻李存勖還是相信自己的兒子的。在那個亂世裡,帝王選擇相信自己的兒子,那也是很有風險的。但是李存勖別無選擇了。他在汜水關行宮裡焦急的等待著,可是很快他就等來了一場叛亂。負責保護他的禁軍將領郭從謙領著幾百人殺氣騰騰的朝李存勖的宮殿撲了過來。李存勖帶著身邊幾個忠於自己的護衛與叛軍拼殺,最終寡不敵眾,中箭身亡。這一年李存勖四十三歲,他一統天下的夢想也隨之徹底破滅了。他的長子李繼岌所率領的軍隊在得知李存勖死訊之後,紛紛反叛,李繼岌自殺身亡,之後趕來的李嗣源繼承了後唐的皇。李存勖這個名角黯然離場,但五代十國的亂世還遠遠沒有結束。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完了,歡迎大家登陸我的微信公眾號“呂秀才說”,那裡面有每期節目的文稿,也有我的遠傳古典小說《櫛風沐雨》都是免費觀看的,感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