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再走一步就是天堂吗?年轻时的选择,不后悔就好

一谈起路遥,进入脑海中的,首先是小说《平凡的世界》。实际上,路遥早期小说《人生》是他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人生》在80年代曾拍成电影,高加林成了一代年轻人的缩影。

《人生》:再走一步就是天堂吗?年轻时的选择,不后悔就好

他身上有着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时代青年在改革年代,有了知识与文化却无法安置自身的惶惑感,有他们“出去”却又回来的无奈,思考着解放后的个人应该如何安置自己的问题。

一、“城乡交叉地带”的时代青年

“城乡交叉地带”是路遥小说中一个常见的状态,它表面上指路遥家乡陕北的城市与乡村的交叉,实际更深层是一种生存状态。那就是在地理空间的交叉中体现出来的深层次的文化冲突。

高加林就是一个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时代青年。他在农村长大,是农民的儿子,但他接受过高中教育,有知识,有文化。

《人生》:再走一步就是天堂吗?年轻时的选择,不后悔就好

他喜欢刷牙,爱穿着干干净净的白衣服,看上去并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青年。他在学校中也是个优秀的男孩,成绩不错,又热爱体育,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高加林横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感情中不仅得到农村姑娘刘巧珍的痴情,还得到了学校的同学——城市女孩黄亚萍的青睐。刘巧珍本来对高加林想都不敢想,在和高加林在一起之后,就开始了为高加林的痴情付出。黄亚萍在高中时期,就心属高加林,并在高加林有机会进城工作后,选择和他在一起。

二、 “出去又回来”

高加林经历坎坷与曲折,在命运之手轻轻的拨动下,颤抖着自己的人生。高加林高中毕业,先是经历了高考失利,这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他只得从城市回到乡村,做起了民办教师,也算是有着体面的工作。

但是好景不长,他的工作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他只能重新面对黄土地,开始接下来的人生。命运弄人,他通过关系有机会再次回到城市,但是不久被查出后又回到了农村。

《人生》:再走一步就是天堂吗?年轻时的选择,不后悔就好

在这段人生的经历中,高加林个人的力量似乎很小,他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支配着。这里先是高家的势力,后是叔叔的关系,以及后面对这种关系的发现和处理。

这个过程中,虽然高加林始终没有停止进步与追求,但是生活似乎只是短暂地给了他实现的机会。无论做民办教师,还是做通讯干事,高加林都竭尽所能,渴望发光发热。但是,

这样的他还是因为城乡的二元结构而被排挤,不得不接受时代强制执行的“人生”——从农村“出去”又“回来”。

三、被“搁置”的渴望

高加林是改革初期冉冉升起的个人,他拥有着为梦想进发的精神。他一直在追求着,从读高中到努力做民办教师,再到“进城”做通讯员干事。他是一个类似司汤达《红与黑》中塑造的“于连”一般的人物,内心燃烧着自己灼热的“拿破仑”梦想。

《人生》:再走一步就是天堂吗?年轻时的选择,不后悔就好

于连最终被自己的时代戏弄,在公诉时审判所有人,回归本心,继而死亡。高加林不然,路遥给了他一个开放的结局,让他回到乡村,并感慨农村的土地才是坚实又踏实的。那份曾经对于“城市”的渴望,对于“梦想”的追求似乎是被搁置了。

但是,经历了“出去又回来”的高加林真的可以做到甘心吗?路遥给了高加林安排了这样的结局,是因为其时的社会结构下,高加林并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换句话说,这个结局,是作家想象力的边际——路遥无法为高加林安置一个更好的人生。

结语

作为80年代“城乡交叉地带”的时代青年,奔腾的时代给了高加林们新生的渴望,给了他们激扬的追求。他们年轻又有着时代使命感,承担意识,但是,现实却让他们失望。“城与乡”的二元结构,让他们无处施展自己,人情社会中又处处是关系和权力。


《人生》:再走一步就是天堂吗?年轻时的选择,不后悔就好

一个人,毕竟也是一个时代中的人。正如《人生》中所演绎的,高加林并不清楚自己被“搁置”的梦想该从何安放。高加林的回归是不甘心的,或许在路遥想象力的边际本来还该有高加林更多值得挖掘的人生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