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借的錢,通貨膨脹幫你還!真有這樣的好事?

2020年開年,我們遭遇了什麼?一場新冠肺炎病毒的入侵讓全球陷入了健康危機當中。全球新增確診病例還在持續上升階段,截止28日上午,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一日新增19253例,累計確診103942例,成為了第一個突破10萬的國家,意大利新冠病毒感染病例86498例,西班牙新冠病毒感染病例65719例……與此同時,新冠肺炎還讓全球經濟停擺,陷入僵局?

你借的錢,通貨膨脹幫你還!真有這樣的好事?


全球疫情地圖

2020年金融市場遭遇的黑天鵝——為了應對危機,“印鈔機”是各國政府採取的最為簡單快捷的策略。比如美國目前總計“印鈔”規模已經達7850億美元,甚至還提出了“無限量化寬鬆”的政策。中國央行也在香港招標發行了100億的中央銀行票據……種種舉措都顯示,為了對沖停工停產及債務臨界的問題,目前可行的策略也就是通過貨幣槓桿,將債務延期。體現在個人財富上,那就是財富又將縮水,且這種全球性的問題,不是簡單持有外匯就可以規避的。

經過這次疫情後,可能很多人都心有餘悸了。

你借的錢,通貨膨脹幫你還!真有這樣的好事?


停工之時,每個月的貸款卻不會少一分錢。這讓許多收入縮水的人一下子感到了捉襟見肘。許多人都下定決心,疫情結束後,要儘快清理掉自己的負債。甚至一些媒體舉大學生遭遇分期陷阱的例子,來說明負債的危害。

這就完全是驢唇不對馬嘴的結論。

實際上,分期本無錯,用的不對確實會帶來災難,比如超前消費;但用對了,分期竟然是一種有效地抵禦通貨膨脹的手段;其本質就在於“延遲支付”。

你借的錢,通貨膨脹幫你還!真有這樣的好事?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我們要從通貨膨脹的原因及表現說起。

金錢對於時間的消磨,更是無法抵禦,隨時時間的推移,金錢往往會消失殆盡。這個問題的實質在於貨幣增發等因素帶來的通貨膨脹,而且通貨膨脹率要高於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同時,在國際貨幣比較中,人民幣的貶值,也造成了人民幣絕對購買力的降低——這些,都導致了你的財富“灰飛煙滅”。大家都認同“愛情經不住時間的考驗”,實際上,金錢比起愛情,並不會更加持久,以下幾個例子可以驗證:

例1:

萬元戶現象 :1985—1988 年期間的一萬元,大約相當於當時城鎮職工 120—150 個月的工資收入。到現在,1萬元大約相當於目前城鎮職工 3—4 個月的收入,97% 的財富消失了。

例2:

養老金 :25 年前也許普通退休職工會以為 3 萬元足夠養老,因為這 差不多是其當時 30 年的工資收入,現在這個數字則上升到了約 100 萬, 即 100 萬差不多是當下 30 年的工資收入,那麼請問 25 年後多少錢夠養 老?(案例來自鍾偉博客)

例3:

貸款買房。早先貸款買房的人,在一個二線城市,20年前月供2000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可能是一個人一個月的收入,而且還是相對高收入的群體。如今,月供還是還那麼多,但現在的最低工資都快逼近這個數了,對於高收入群體,2000元輕鬆應對。

三個例子比較,不難發現,想要讓金錢留在身邊,最糟糕的方式就是儲蓄。尤其是過早的清理掉自己的債務時,看似好像是省下了利息,卻忽略了未來連本帶息還錢,實際支付的也比現在支付的要少很多。尤其是國內的房產已經成為政策市,房住不炒讓房價增長對沖通脹這條路也堵死了,最終也就難以規避貨幣貶值的趨勢。

你借的錢,通貨膨脹幫你還!真有這樣的好事?


相反,如果適當持有債務,看似未來要連本帶息還很多錢,實際上,央行放水,量化寬鬆即將帶來貨幣貶值;大約 5 年之後,“通貨膨脹”替投資者歸還 1/4 的債務,大約 10 年之後,“通貨膨脹”將替投資者歸還 1/2 的債務,30 年下來,時間將使投資者的債務如夏日冰塊一樣消融殆盡。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理財思路,是以時間換空間,如果債務持有時間不夠長,且負債是用於消費而非保值品的投資,就不適用於以上原理了。商家也不傻,消費分期最長也不過36個月,這麼短時間不但不會讓通脹為你還債,相反,短期的波動還能遇到通縮等黑天鵝事件,讓分期負擔更重。這也是為何“分期”被妖魔化的原因——謹記,負債追求長期,消費量力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