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真的會引起全球糧食的劇烈波動嗎?

世界糧油價格走向主要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第一、近期的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國外防控不利,境外居民居家隔離,瘋狂搶購、儲備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導致個別國家超市糧食短缺,引發一定的恐慌,這是表面原因。

第二、同樣因素疫情蔓延,個別主要生產糧食國家為了備戰抗擊疫情,禁止出口,如世界第三產稻穀的家國越南近期出臺禁止出口的禁令,有新聞報道世界生產麥子的主要生產國俄羅斯也在考慮禁止出口,如果各國紛紛採取禁令,那麼容易造成全球糧食流動性緊缺,分配不均,價格出現劇烈波動,會產生一個現象,有些國家緊缺的糧食價格暴漲,主產國的糧食不出口價格偏低,全球定價機制失效的現象。

第三、從全球的貨幣政策上看,近期美國為了應對新冠病毒蔓延對經濟的打擊,再次啟動QE,向市場無限量注入美元,資本市場會預期產生通貨膨脹,那麼很可能資本藉助前兩條因素炒作糧食價格,帶來價格的巨大波動。如08年的美聯儲QE政策後糧食價格暴漲,當時處於經濟週期處於繁榮末期!下文詳細說明經濟週期的特點。

疫情真的會引起全球糧食的劇烈波動嗎?

第四、從經濟週期上看,經濟週期分為復甦期(回升期)——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總共60年週期,繁榮期是由於價格上漲的賺錢效應而過度生產,產生產能過剩的過程,衰退期是需求不足導致價格下跌,過剩產能出清的過程,而蕭條期是因為價格過低,產生虧錢效應,生產不足,也就是產能出清過度的過程。近些年全球經濟已經進入蕭條期,實際上蕭條期更多的是通縮而不是通脹,大家經常看到美聯儲18年開始一直強調要把通脹率提升到2%附近,但是一直沒有達到目標。(順便說一下美聯儲要提升通脹率的原因,因為通脹的實質是價格的上漲,美聯儲是想通過價格的上漲,產生賺錢效應,促進生產、投資,拉動本國經濟的增長。)

所以經濟進入蕭條期實際上是通縮而不是通脹,可能有朋友會說我國19年豬肉價格大漲導致CPI已經進入4%以上了,但是扣除豬肉佔比的話,沒有漲多少,影響不大,並且住豬週期從高點到低點時間很短也就不到兩年的時間,從豬供給時間也符合此規律,所以看CPI數據來判斷經濟週期中10年的蕭條期不符合規律和邏輯,實際上應該看PPI,PPI實質是表示基礎商品的價格,如銅、貼鋁、石油等,近些年一直處於低位徘徊,所以提升PPI很難,因為蕭條期需求不足,很難提升PPI,所以美聯儲的目標沒有實現。


疫情真的會引起全球糧食的劇烈波動嗎?

前文用極大的篇幅介紹了有關蕭條期的特點,主要想說明蕭條期不會產生通脹(實質PPI引起的通脹)的現象,更多的是蕭條,下面回到糧食上,實際上全球糧食產能是穩定的,隨著科技的進步,糧食供給是穩定增長的,糧食的供給主要影響因素是天氣!

實際上經濟週期與天體的運動週期有關的,有關天體的運動,太陽黑子變化有關,具體大家可以查找一下資料,這裡不贅述了,今年據有關部門推測,今年很可能是洪澇災害的大年,對糧食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最後風向標對糧食價格波動的可能的邏輯和路徑做一下總結,新冠肺炎全球蔓延觸發各國居民搶購,傳動到主產國政策上限制出口,造成不同品種的糧食供應不均,使得全球定價機制失效,給資本炒作提供了投機性炒作機會,這裡投機性炒作的理由可能還有一個叫做通脹預期,引發糧食價格的劇烈波動,造成價格情緒化的暴漲,加上天體的運動週期對氣候產生一定的影響,對糧食供給產生影響,進一步影響價格。

此題先回答到這裡,這裡風向標只是提供了一個研究思考方法,僅供參考!

大家有什麼宏觀經濟類問題、大宗商品、大類資產、外匯、A股市場等問題儘管來探討,希望大家一起交流學習進步,我是大A風向標,一個經歷多輪牛熊、深研各種經濟週期的菜鳥!歡迎大家留言、點贊、點關注哦,鼓勵風向標分享!

疫情真的會引起全球糧食的劇烈波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