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为何签“肃”字而不签本名?原来是这样

李鸿章是清朝内阁首辅大臣,晚清中流砥柱,与其他大清官员相比,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些人都是实打实富强国家,两次鸦片战争让李鸿章和恭亲王奕䜣看到西方国家的强军之策,在李鸿章的主持下,清朝开始大张阔斧改革,建立国营工厂,创办水军。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为何签“肃”字而不签本名?原来是这样

这些都是典型的实干救国,然而李鸿章的一番操作毁在一个人的手上,这个人就是晚清的统治者慈禧。

对于慈禧这个人,百姓对她没有好感,因此当东陵大盗孙殿英盗取慈禧陵墓之时,反对的声音很小,孙殿英敢盗东陵看中的就是慈禧早已经臭大街,即使自己做了挖人祖坟这种事也没人敢说什么,如今的爱新觉罗一脉早已经名存实亡。因为有这样一个顶头上司,李鸿章也不敢造次,当北洋水师因为军费问题无法及时更新战舰以及武器之时,李鸿章只能表现出无奈。最终甲午海战,中国败了,归根结底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腐败。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为何签“肃”字而不签本名?原来是这样

甲午海战李鸿章成为替罪羊,前往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在日本李鸿章受尽侮辱,可李鸿章还是坚持为清政府站完最后一岗,马关条约后,李鸿章彻底失去慈禧信任,恰逢此时,维新变法出现,触碰到慈禧的利益。慈禧这才想到李鸿章,在李鸿章等老臣的支持下变法失败,大权重新在握让慈禧自信心爆棚与义和团合作企图灭洋,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慈禧再次实力打脸。

慈禧自己作祟制造导火索,让西方国家有机可乘“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再次屁颠屁颠跑了,这次他放下架子来到陕西,一路上受尽各种委屈,要不是乔家人的接济,只怕慈禧早就在路上饿死。慈禧一跑把北京城留给外国人,这些人在北京城是无法无天。这个时候替慈禧背黑锅的自然是李中堂。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为何签“肃”字而不签本名?原来是这样

李鸿章再次受命全权处理与八国联军的和谈事宜,这件事情原本李鸿章不愿意干,毕竟有过之前马关条约的先例,可八国使臣执意要李鸿章出面居中调停,与列国商量后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当时李鸿章签订条约时已经将近八十,背负着国家重担李鸿章无奈落笔,这里要重点注意李鸿章签订条约时落款不是他的名字以及官称(李中堂)而是一个肃字。正是因为这一个肃字,引起不少人的猜想,很多人猜想是李鸿章逃避责任,这才不愿意去签下自己的名字,反而用一个肃字来代替。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为何签“肃”字而不签本名?原来是这样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李鸿章不是在逃避,因为在条约上有李鸿章的印章,印章就像是一个防伪标志,李鸿章签订的时候思想已经麻木,写下肃字更像是在批改作业毕竟在晚清时期几乎所有的条款都是经过李鸿章签订。

我个人认为李鸿章,签订时写下肃字,是一种尊严,造成今日之结果并不是李鸿章造成,是慈禧,之所以签下肃字是因为在自己做官的时候没有做到严肃、公正、公平、肃清。写下肃字是对自己一生的警醒,同时也是在告诉自己的后代在今后一定要做到以上几点。李鸿章的一生是残缺的,他想要办实事,可惜他不能坚持本心,在官场上迷失自己,当北洋水师遇到克扣粮饷问题时,李鸿章没有彻查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才导致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为何签“肃”字而不签本名?原来是这样

有的人说李鸿章生不逢时,在我看来的确如此,李鸿章的能力是毋庸置疑,只是他没有遇上康熙,倘若他的君主是康熙,李鸿章会是另一个周培公。在签订完辛丑条约后,李鸿章身体慢慢不好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咳出血来。没过多久李鸿章便去世,在临死之前李鸿章再次替慈禧背了次黑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