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是圣人为什么也不能参透生死呢?

偉大的時代


生与死是人类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一个终极追问,早在几千年前先哲们就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命观,比如道家的追求长生不死,主张修炼成仙,佛家的修福来世,苦度今生,而作为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儒家,也有自己的生命观:就是积极入世,活好今生、热爱生活,重生轻死。

在孔子开创的儒家眼里,身而为人,就得让生命的价值在今生得到最大的绽放,无论是穷则独善其身,还是达则兼济天下,积极努力的过好每一天,尽好自己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该有的责任,最后让自己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死在儒家眼里,不过是生命的回归,只是一个结果,而生的过程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去探索的,探究如何生才是生命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所在,所以说孔子没有参透生死是对儒家生命观的一种误解。

一、儒家生命观:每个人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

《论语 先进第十一》: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未知生,焉知死”是孔子对季路的回答,在殷周时期,占卜流行,神权观念是当时的主流,认为鬼神是生命的主宰,而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理念的提出,让人们对生命的思考重新拉回到了中华文化的正统,从神权回归到了人权,每个人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

其实中华文化自创建之处,人的自强自立始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精髓,比如我们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诸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钻木取火等等,都是在告诉我们自助者,天助之,每个人才是自己生命的主宰。

所以当季路问鬼神与生死的时候,所以孔子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告诉他,人作为一个当下活着的生命体,搞清楚人本身,尽好自己身而为人的本分,才是最重要的,探究人本身如何好好的活着才是最有意义的,所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二、儒家的生命观:生命的最大意义是尽好今生身而为人的本分,实现生命的价值。

珍爱生命:

儒家提倡珍爱生命,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本身,比如孔子的箴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乃至源于父母的身体发肤,都得爱惜而不可以随意伤害。

《孝经·开宗明义章》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为人之道:超越生死,立德、立功、立言:

儒家重人伦,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因为人有基本的道德伦理观,身而为人除了满足自己个体的生存以外,还要担当起人的家庭责任乃至社会责任,所以儒家历来提倡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人除了生存需要,更需要有精神追求,所以生命最大的意义是在有生之年,能够尽最大努力的实现生命的价值,能够立德、立功、立言以超越生死,达到精神的不朽。

儒家的“三不朽”生命价值观,可以说是儒家的生命观的核心所在,也正是因为超越生死的“三不朽”观点,充分调到了人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最大能量和价值,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家国情怀,每当中华文化遇到危机和危难的时候,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以维护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正是儒家三不朽真言的最好诠释。

热爱生活:

儒家认为,人生在世,从事工作养家活口,同时要尽己所能服务社会,同时人也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比如孔子就非常喜爱音乐,他曾经有过”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经验,同时孔子更讲究美食,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热爱生活,积极生活。

三、儒家的生命观:重生轻死但不畏死。

儒家重生轻死,但儒家并不畏死,儒家认为死亡是自然生命的结束,是生命的一种自然回归,儒家讲究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要死得其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朝闻道,夕可死矣。”

同时儒家重视祭祀,儒家讲孝道,重视祭祀,但并不迷信,主张以礼行事,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结论: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不是说孔子未参透生死,而是孔子的生命观早已超越生死,认为生命最大的意义是对生命本身价值的探索和追求,积极入世,活好今生、热爱生活,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

为人之道在于立德、立功、立言让生命的价值永垂不朽,身而为人,不要让自己的生命浑浑噩噩,虚度一生,这才是生命的最大意义,而死是一个结果,人皆有之,无需探究。



知微通元


孔子是公认的圣人,但是他不是仙人,他学载五车,但未学过佛,道脱凡之术。


老龚166916589


参透生死是人生之大事,人随时都有可能死,不能参透生死,只能说他并没有悟道,不了解生死的来去。需说他是圣人,圣人也不可能他就全知,世界上很多的事情他也是不知道的。就好现在的人来说,修练开悟了,也不是全知还是要学习,还是很多东西不懂。


胡代泉


孔子参透生死才会这样说。


靖淞


孔子是中国最大罪人


用户5253555725133


要看这个“圣人”真正的发❤是为了谁[祈祷][祈祷][祈祷]


未来这样的


此句本质上已经参透而得,孔子儒家思想学说论点基于老子道源始出而节节细分化,可惜隔道之维众充其量识个一知半解,熟表不体内,参事不透本,学了个半仁半义……,哀哉自惜,妄自执着罢了!(借胆识心、就当妄狂)🔒了


明k月心


告诉一个简单,又必人人知道问法。

包含:为什么结婚?为什么生子?

为什么没生?为什么不生男儿?

为什么多生?为什么少生?

不搞清楚,等于白活!焉于死也。


用户97062005697


首先参透生死的标准是什么?不是不怕死就是参透了生死。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恐怖组织的人肉炸弹都参透生死了。孔子的意思是活明白了才能去琢磨死的意义。生的意义还没琢磨透,研究死的意义有啥用?[呲牙]


无锋剑本尊


他的学问还不够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