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选”变为“必选”,为什么现在要推广消费券?

从“可选”变为“必选”,为什么现在要推广消费券?

文|花朵财经

上一周资本市场的一通操作,令我等吃瓜群众眼花缭乱。

那边,美国为了能够应对疫情触发的危机,开始新一轮全面放水之旅。、

无限QE在市场看来,就是无限印钞。

对此,花朵财经研究院指出,这种用短期刺激行为应对长期危机的做法,和国内P2P领域的以短还长一样,是一个不可持续的零和游戏。

这种交易的一边,是华尔街的大佬与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交易的另一边,是无数使用美元作为交易货币的商人、平民甚至国家。

简直是现代版的“饮鸩止渴”。

G20峰会之后,“二十国集团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支持各国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促进金融稳定和增强全球市场的流动性。”

5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是35万亿元,全球一共70亿人口,折合每人发5000元人民币,刺激!

各国如何落实这5万亿美金的承诺?

消费券成为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在国内,采用消费券方式直接刺激消费,已经成为多地已经落地的政策。

从“可选”变为“必选”,为什么现在要推广消费券?

近半月时间,贵州、河北、安徽、四川、浙江等省份,以及南京、北京、济南、常州等城市,均出台了相应政策,为居民发放消费券,以此来刺激消费的快速恢复。

各地之所以用消费券的方式刺激消费,是因为消费券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相对于直接向居民“撒钱”、“分红”的方式,消费券更能直接的转化为消费。

相对于食品券、教育券、旅游券等定向消费券,非定向的消费券既能满足居民不同的消费偏好,也能够有效应对疫情的冲击。

当然,消费券并不是我们国内的发明,而是有“悠久的历史”,在多国和多地都已经有成熟的经验和运转模式。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进入失落的30年后,为了应对萎缩的经济和低迷的通胀,在1999年3月面向1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推出了名为“地域振兴券”的消费券。每张面额 1,000日圆,受领者每人2万日圆,总额约发放6194亿日圆(约60亿美元),使用期限为半年,只能在受领者居住的社区内使用。大约四分之一的日本人口领取到了消费券。

投放之后,这批消费券在多大程度上拉升了当时的居民消费?

据日本经济企划厅事后调查,消费券对消费的额外拉动作用在32%左右。其中,对于价格较为昂贵的可选消费品,消费券的拉动消费作用相对不明显,但也达到了14%

除了日本,我国的台湾地区,消费习惯和我们更为接近。

2009年初,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低迷,台湾地区推出了“振兴经济消费券”,向每位中国台湾居民发放新台币3600元,面额有200元及500元两种,共计新台币 858 亿元。消费券的有效期至 2009 年 9 月 30 日。

2009年底,台湾统计显示,居民在获得消费券后,在必需品上的使用比例为49%,在耐用品上的使用比例为 34%,仅有 9%用于服务。

从“可选”变为“必选”,为什么现在要推广消费券?

▲台湾地区消费券对消费的额外拉动

根据台湾地区“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的《振兴经济消费券执行相关统计及影响评估报告》数据显示,大约60%-80%的消费券被用于原本就要购买的商品上,而高达86%以上的居民在使用消费券时会搭配现金或刷卡,平均加码幅度约为新台币3854元。简单计算可得额外拉动作用=(1-80%)*3854/3600=21%。与实证得到的额外拉动作用相似。

在我国,也有部分城市曾发放过消费券。

现在炒的火热的“阿里消费券”实际使用地——杭州,在2009年就曾经用过这个“大招”。

2009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杭州市在当年1月发放总额 1亿元的消费券。其中,面向市、区两级持证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约 1.5万户,每户 200 元;杭州市区 2008 年12月31日登记在册的企业退休职工,约31万人,每人200元;市本级注册在内的小学、初中、高中生,共26万人,每人100元。消费券每张面值20元,有效期至2009年4月30日。

根据《钱江晚报》的报道,2009年1月最后一周,杭州城区商贸行业累计回收消费券3150 万元,其中超市占比达 94%,且大部分用来购买食品饮料(60%)。

杭州市时任财政局综合处处长寿学军表示:“消费券对商贸行业拉动效应为 2.06 倍。”

当然,从杭州消费券的使用品类来看,必需品占据了主要部分,实际的额外拉动作用要小于 100%,预计与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相近。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汽车销售额同比下降37%,家电下降30%。

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的措施背后,其实也隐含我国应对疫情全球蔓延局势恶化,进行必要经济转型的雄心。

到3月30日,全国除湖北外的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 95%,企业人员平均复岗率约为90%;中小企业开工率已达到70%左右。

从“可选”变为“必选”,为什么现在要推广消费券?

国外疫情则大幅度攀升,全球确诊病例突破70万,达到723740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国,确诊病例达到143025例。意大利的死亡病例则突破1万例。

我国出口货物的主要消费市场都面临“熄火”的风险。因此经济启动内需就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部分地区投放的消费券,已经产生明显效果。

根据南京市商务局监测的19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3月20日-22日的营业数据,全市消费市场出现回暖迹象,16家企业的营业额环比前一周末出现增长,平均涨幅为61.84%。

3月15-23日,苏宁超市鸡胸肉、牛肉、酒水、休闲零食等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100%以上。“疫情缓解,被抑制的购物意愿正得到释放。”苏宁超市相关负责人说。

所以,在非常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用内需导向型经济逐渐替代出口导向型经济,让内需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

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复产复工+消费券刺激内需,可能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让经济快速复苏的法宝。

最后,我们也做一个小调查,请问大家有没有领到消费券?领到之后都买了什么东西?

欢迎大家后台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