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慾望+老齡化,日本為何依然堅挺

低慾望+老齡化,日本為何依然堅挺


10天前日本央行召開政策會議做出重大決定:為了提振市場,降低金融危機風險,將原計劃一年內投入到股市的6萬億日元預算翻倍增加到12萬億日元(相當於近8000億元人民幣),全部用來買指數基金。


腦補一下,如果中國央行發佈聲明將拿出8000億給A股輸血,估計股民要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了。


而且日本的股市市值相對較小,相同的資金量,後者更容易被撬動。A股市值合計61萬億元人民幣。日本股市合計37萬億人民幣。


這還沒完,日本央行嫌一年8000億不過癮時間太漫長,緊接著又向市場注入2000億元短期流動性,創2008年以來歷史新高。


這麼多錢下去股市還不濺起點水花?


果然在央行發聲後不久,股市就觸底回升,截止週五漲幅達到14%。


1. 日本之印象


一直以來日本給大家留下的都是一個”失去20年”的悲慘形象。每每提到她,都很容易聯想到其近乎於0的經濟增速和嚴重的老齡化問題。


低慾望+老齡化,日本為何依然堅挺


按照聯合國的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的國家就屬於老齡化國家。日本現在26%,早已在人口老齡化的這個指標上進入了高段位,甩開其他小夥伴好幾個百分點。


去日本旅遊過的人應該會對這個問題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尤其是出租車行業,司機平均年齡高達58.6歲。這要擱中國就不能叫師傅,得叫大爺了。


老齡化榜單排名第二意大利22%,排名第三德國21%。目前中國是10%。


低慾望+老齡化,日本為何依然堅挺


此外,過去10年以來,很多的日資企業開始逐步將工廠搬離中國,轉移到東南亞人力成本更便宜的地方。投基君買的優衣庫,現在都是Made in Vietnam(越南)。


還有在以前具有優勢的製造業領域,比如說家電,也早已被崛起的中國企業搶去了大量市場份額。


這種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就更強化了我們對日本沒落的印象。


但與這種直觀感知相矛盾的是,日本股市表現可一點都不差。從2011年到2018年的7年間,日經225指數上漲超過120%,不僅遠遠跑贏滬深300的30%,就連標普500的80%漲幅也被摁在地上摩擦。


日本這個經濟體,究竟是廉頗老矣,還是老驥伏櫪?


2. 安倍放水


安倍晉三,日本國第90、96、97、98任首相。出身政治豪門,外公和外公的兄弟都是首相,老爸是自民黨幹事,只因去世早了一些,與首相之位擦肩而過。


低慾望+老齡化,日本為何依然堅挺


2012年安倍重任日本首相後,新官上任三把箭,提出了大膽的貨幣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的治理方向。


之所以用大膽,是因為真的很大膽。從2012年到2018年,政府負債增加了200萬億日元。等於前七任首相小泉純一郎+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鳩山由紀夫+菅直人+野田佳宴的總和。這豈止是大,簡直包天了。當然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期間日本首相的任期都很短,平均每年換一個。


低慾望+老齡化,日本為何依然堅挺


按照經濟學泰斗凱恩斯的觀點,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央行不能坐以待斃,應該印出更多的鈔票,讓居民和企業手裡有更多的現金。錢多了自然要消費,就能夠扭轉頹勢,幫助經濟早日擺脫困境。


估計安倍晉三是凱恩斯的鐵粉,十二分認可凱老師那一套,覺得前任完全沒有把凱老師的理論發揚光大。他們澆花式的放水簡直是隔靴搔癢,於是自己乾脆直接抱來了消防管。


雖然安倍的水是放了大了點兒,不過這一招也很靈。硬是把2011年已經下滑到負增長的日本經濟拽了起來,從此保持7年正增長,GDP平均增速1.2%


雖然這個數字在我們已經習慣了動輒6%以上增速的國人眼中不值一提,但畢竟日本原來的增速太低,能夠有正增長,老百姓就已經要燒高香了。


值得一提的事,日本央行擴大資產規模的方式不僅是買國債和企業債,甚至還很粗暴的直接開進股市收割股票(主要是ETF基金)。這也是開了各國央行之先河,而且一發不可收拾。一方面是買了股票資產之後,如果再賣會打壓股市,另外一方面央行作為機構採取的策略往往是大跌的時候買入,而非散戶大漲的時候買入,這樣就降低了虧損的可能性。


現在日本央行持有ETF規模近30萬億日元,佔日本股市市值的5%。


3. 股市翻倍了還是便宜


關於日本經濟,人們很容易被一個問題迷惑,那就是GDP增速。


從GDP增速來看,日本可謂是無可救藥。別說是跟中國這樣中高增速國家對比,就是在他的小夥伴美德面前也只能墊底。


但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日本整體經濟增速慢,但上市公司利潤增速卻很快。


投基君對比了德國,美國,日本幾個市場代表指數的相關信息。過去7年日經225成分股的淨利潤增長10%,同期日經225指數上漲129%。由於每股收益漲幅大於指數漲幅,導致雖然日經225翻了一倍多,但是估值卻仍然保持低位。


這是優質資產的特性,買入後漲了很多,你以為應該很貴該賣出了吧,卻欣喜的發現它的估值還是在地上爬著。


低慾望+老齡化,日本為何依然堅挺


4. 出口對沖老齡化問題


日本股市上漲,除了有央行放水助推之外,上市公司自身也有很強的盈利能力。


日本經濟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其老齡化問題。老人既不能提供廉價的勞動力,消費能力又低於中年人,對日本經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但日本是一個外向型的經濟體,企業具有極強的海外拓展慾望。


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把日本當做第一個學習對象。日本企業也給予積極的回應,日立、松下、富士通、三洋等紛紛在大陸開展業務。日本產品在中國風靡整個80年代。


除了更強的擴張慾望,日本人在工藝方面也是精益求精。相對高性價比的產品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


但這也讓日本對許多國家造成了鉅額貿易逆差,給其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1986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佔美國貿易逆差總額的50%。這讓山姆大叔很不開心,結果就連哄帶嚇的拉著日本的小手簽了著名的廣場協議。結果是日元兌美元升值100%。其他幾個小夥伴也未倖免,德國馬克也升值101%,英鎊升值67%,法郎升值100%。


美國這一悶棍打下來,加上後來日本央行的錯誤操作,整整20多年日本經濟都沒緩過來。


但這並沒有打消日本對外貿易的念頭。對於日本這樣一個地域狹小,資源有限的國家來說,不向外發展就沒有希望。而大量的對外貿易,極大地緩解了日本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


投基君列舉了日經225指數中市值排名靠前的一些公司收入中本土收入佔比。


低慾望+老齡化,日本為何依然堅挺


包括豐田、索尼、武田藥品、迅銷、本田、佳能等,這些公司平均超過一半以上的收入是來自於海外。


此外,日本歷任首相也不傻,積極的加入到各樣的貿易協定當中。包括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日本歐盟EPA,日本加拿大EPA等,不斷提高自由貿易比例。


5. 研發實力強勁


2000年後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內製造業快速發展,迅速成長起一批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在Made in China享譽全球的同時,日本企業在一些領域也紛紛選擇退出,比如家電等。於是不少人就下結論,日本不行了。再加上本土滿大街的糟老頭,怎麼看怎麼覺得是一個夕陽國家。


但實際情況並沒有這麼簡單。


9年前日本電腦生產巨頭NEC將電腦出售給聯想,此舉震驚朝野。不少國人當時都心裡竊喜,暗暗罵人家傻帽。回過頭來卻發現人家是在頂部出逃。


出售電腦業務後,NEC轉身投入到AI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中。同時在其傳統的強項半導體中也實現升級,專注尖端技術,牢牢掌握核心科技。


佳能也是在其傳統的相機業務面臨拍照手機的挑戰之後,開始轉型投身在小型火箭發射衛星的研發上。


富士膠捲更絕,一看小夥伴柯達不行了,知道自己再走下去也是死路一條,趕緊華麗轉身,換賽道。其把膠片膜技術用來生產化妝品,比如艾詩緹ASTALIFT就是富士旗下品牌。甚至富士還參與研發抗埃博拉病毒藥物。


索尼、東芝、夏普等日本企業都是走類似的轉型升級路線。


感覺日本的企業就像打不死的小強,看起來好像快不行了,扭頭換個地盤,又撐起一個場子。


這與日本企業在科研方面巨大的投入成本不無相關。全球研發100強中,日本企業有14個,中國企業只有7個。


2018年主要國家科研投入強度排名在前5的國家分別是韓國4.32%,日本3.5%,美國2.84%,德國2.84%,加拿大2.34%。中國這個數字是1.9%不高,但增速較快為6.7%,僅慢於印度的8.3%。


與中國注重應用技術不同,日本將科研經費的55%花在基礎研究方面。白花花的銀子沒有打水漂,過去20年日本人摘走了18個諾貝爾獎。日本政府2001年提出“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經完成了60%。


6. 機制不夠靈活?


另外一個很容易被大家所詬病的是日本的固化機制。


社會層面存在階層固化的問題,比如安倍之所以能夠上臺,也是因其家族在本州島山口縣具有根深蒂固的政治影響力。日本人也認死理,家族中沒有優良的政治傳承,能力再強也不會選你。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這麼多的首相當中,平民出身者非常罕見。


這個問題在企業層面反映出來就是僱員的終身制。很多人認為,這極大地限制了企業的創新力和活力。


投基君太太以前學日語,對日本的企業文化有一定的瞭解。她從另外一個角度剖析了這種制度,對我很有啟發。


雖然靈活的競爭機制和淘汰機制能夠激發人內在的動力,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但這也會讓人覺得不安全,不安定,過於浮躁,追求短期利益。


對日本人來說,他們從進入到一家企業開始,就認定了她,會專心幫公司做事。


這種態度更容易締造出匠心精神。在全球百年企業數量排名的榜單中,日本有2.5萬家,高居首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建國曆史僅有200多年的美國竟有超過1萬家的企業上榜。我們這個擁有5000年曆史的泱泱大國卻沒有進入前10,當然這有許多歷史的原因就不展開了。)


這也是投基君前面所說的,為什麼日本企業能夠在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的基礎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的原因之一。浮躁的心態肯定做不成。


7. 日本的方法無法複製


咱也不能一味的誇日本的股市多麼牛而忽視了這裡面的問題。有水分該擠的還是要擠一擠。


物以稀為貴,反過來就是物以豐為賤。貨幣發多了就會貶值。


由於安倍晉三抱著消防管四處注水,日元相對於其他貨幣顯著貶值。從11年底到18年底兌美元貶值44%,對人民幣貶值33%。如果我們2011年把人民幣換成日元買日經225指數,2018年換回來的收益率其實是 129%×67%=87%。


低慾望+老齡化,日本為何依然堅挺


但好處也很明顯。市場上到處都是錢,利率長期維持低位。這對企業來說借錢的成本會大大下降,提升企業的利潤。


對政府來說,這種做法也解決了政府負債過高的問題。因為雖然債務龐大,但是利率很低,償還利息的壓力大大降低。


低慾望+老齡化,日本為何依然堅挺


放水這一招在日本好使,在其他國家未必如此。


對很多國家來說,放水容易引發兩個問題,第一是貨幣貶值,第二是通脹。


貨幣貶值前面說了,日本是外向型國家,對外貿依賴非常強。貨幣貶值有利於增強其海外競爭力。當然這會帶來反噬,即進口的物品比較貴。再加上日本本身的資源相對有限,導致日本的消費水平並不低。


通脹問題在日本來說也不是個事兒。低消費慾望解決了通脹問題。


日本民眾是出了名的佛系,大家各過各的日子,互不攀比。人內心攀比帶來的消費動力,在其他國家好使,但在佛系的日本人面前煙消雲散。


所以不論政府怎麼放水給錢,民眾就是不買,通脹長期保持低位。2%的通脹目標在日本同學這裡始終完不成作業。


低慾望+老齡化,日本為何依然堅挺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前,經濟出現過熱苗頭,央行不得不加息調控,這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房地產泡沫破裂的進度。而目前日本央行卻不存在這樣的擔心,想熱都還來不及呢。


民眾佛系不花錢,政府也就一不做二不休,反正通脹起不來,我就擱這兒攢勁兒放。結果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就越來越大。


8. 機會


在上一篇文章《比金融危機跌的還猛!這一次與08年究竟有什麼不同?》中,投基君提示大家關注日經225的指數投資機會。目前日經225指數相比發文章時上漲了17%,估值11倍。


另外,日經指數屬於海外資產,進行一定比例的配置,可以分散我們投資組合的風險。


看著什麼好就可勁的擼,滿倉幹,這是投資中的大忌,是過度自信,認為自己一定踩得準。歷史上哪一次危機,哪一次爆倉,哪一次資產大幅縮水,不帶著過度自信的盲目樂觀。


股市上活得久的人才能笑到最後。要想活得久就需要做分散配置,降低風險。這是千百年來無數投資大師所驗證的道理。


日經指數和我們主力倉位A股資產相關性比較低,適當的配置能夠讓我們的投資組合更加的安全。


低慾望+老齡化,日本為何依然堅挺


此外日本央行正在加大購買指數基金的力度,綜合來看目前的這個位置是一箇中長期配置日經指數的好機會,後續回落時可以加倉。


提一下,在之前所寫文章中提示的石油抄底機會,由於基金公司暫停申購,目前低於28元加倉計劃無法執行。大家只要繼續持有已經建倉倉位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