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很多都不願和父母溝通交流,怎麼辦?

白菊逸


其實可以想一想為什麼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呢?我個人認為有幾個原因:

1.孩子在青春期遇到的問題,比如感情問題,喜歡上了女同學或者男同學了,他(她)們肯定只會告訴自己的好朋友,如果和父母溝通的話難道是想捱打嗎?

2.其餘有些生活上的問題,有時候和父母討論起來發現根本不在一個平臺上,可能是有代溝的原因,實在是沒法說下去。

3.雖然大家都是從青春期過來的,但是不得不承認自己長大之後會覺得自己小時候做的有些事是愚蠢的,不應該做的,即使是當時大多數孩子都在做的事,所以有時候父母並不能理解孩子所做的事。

所以說,如果真的想和孩子交流的話,不妨真正的打開心扉,抱著體諒的態度,認真傾聽孩子的問題,不要聽著聽著突然發火,並且冷靜的分析,給孩子一種安全感,讓他覺得你是理解和尊重他的,你們在交流的時候是平等的朋友關係。這樣的話也許他們會選擇多交流一些。





小島醬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不要認為,他們是針對你的。要知道這種反應是正常的。

  如果你學會了良好的傾聽技巧,這個階段就會過去,當孩子和你說話時你要傾聽,並對孩子述說的事情問一些問題,即便是電子遊戲或者你不太瞭解的事情,要讓孩子看到你對他/她想談的事情很感興趣,很多孩子不再和父母說話,是因為父母在聽到孩子想法時,很快露出不贊同的表情,或者很快就開始說教。

  要學會閉上嘴巴聽,並表達出理解,不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你會驚訝地發現,當感覺到有人傾聽時,他會說那麼多。例如孩子在整理上學的東西時,你只是坐在她的身邊,可以找些輕鬆地話題,開始你們的聊天,也許,女兒就會喋喋不休地說起自己的事情;有時候父親和兒子坐在沙發上,可以充當無聲的陪伴,當孩子開始說起自己發生的事情,就充滿興趣地傾聽,表示關注和理解。

  如果你比較容易被孩子激怒,並習慣於大喊大叫。建議要立即停止。需要用尊重的方式和孩子說話,孩子通常是會從大人的行為中學習的。

  還有一種可能的方法是在孩子實在不願意溝通的時候,可以用手語或者寫紙條的方式,慢慢打開之間的隔閡,並逐漸建立起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溝通方式。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記憶力差,學習靠死記硬背、平時學的不錯但一到考試就發揮失常、很努力就是成績不理想......是因為沒有掌握對學習方法。

  只要有好的記憶力和學習方法,必然事半功倍,輕鬆拿到好成績!讓孩子輕鬆快樂的學習!


廖英東King


您好!我來回答一下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握手]

1.首先,孩子進入青春期,這是從少年到青年的一個轉變階段。所以,既然是轉變,自然會有諸多方面的變化。[笑]

我們都知道,青春是最美好的年華,同時,青春也是最叛逆的時期。這兩點,是唇亡齒寒般的依存關係。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中,叛逆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中之一就是和父母的關係會有“格格不入”般的差異(但並非所有孩子)。

2.孩子進入青春期了,這應當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兒。因為,在父母眼中,意味著孩子在長大。事實也確實如此:身體上的變化,男孩兒長鬍須,女孩兒來月經,這都是生理上的變化。就問題中所說,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交流,這就是心理上的問題了。[心]

3.那知道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首先就要知道是哪些心理因素導致的問題。我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說一下吧。比如:我從小學就一直是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習成績是我比較自豪的事兒。我拿到獎狀的時候家長就會很高興。等到上了初中也是如此。青春期大概就是從初中開始的。上初中後,假如我有一次學習成績不盡理想的時候,我也是不願意跟家長溝通交流的,因為會想到讓家長失望了,所以才會忍著不說。我心裡知道這樣不好,但是還是不會跟家長說自己心理其實很自責和難受[泣不成聲],也不想讓家裡著急擔心。就這樣忍著,繼續努力,找補差距,等到下次考試的時候,再重新拿起經過努力奮鬥而來的獎狀,向家裡述說自己上次沒考好的事實。[尬笑]這樣,起碼心理會好受些,舒服些。因為知道:上學不易,雖辛苦卻滿足。[心]

4.以上只是自己其中之一的心理因素,其他的因素還有很多,青青期是躁動的,這一點是最強烈的因素,(1)早戀問題也是導致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的“洪水猛獸”;(2)不良嗜好(抽菸喝酒燙頭等)泥足深陷,無法自拔;(3)追求成年人的世界,渴望花花世界🌸,酒紅燈綠的生活卻根本招架不住;(4)自我意識過於強烈,總是認為自己是孩子就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5.這些問題等等,都是孩子出現了問題,所以,家長如果想要知道怎麼辦,就要知道孩子是在哪方面出現了問題。畢竟治病求醫,求醫問藥,藥到病除,還是得知道病從何來,才能對症下藥。相信每位家長,首先就要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時不時跟孩子多做交流溝通。不然,等意識到孩子不願意和你交流溝通了,那時,可以說家長也“不稱職”了。自己的孩子都不瞭解,談什麼“稱職”的父母呢?比如,想想,是不是因為自己總是忙於工作,疏忽了對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關懷和問候等等。是吧。[握手]

6.綜上所述,孩子出現了問題,就從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這樣的問題出發,先尋根。再反思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沒做到位,跟孩子疏遠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因素。這樣,全方位考慮,才能很好的跟自己的孩子慢慢消除隔閡,走進孩子的心,也讓孩子走進你的心,這,才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心]

7.和孩子交流溝通,需要做父母的也以孩子之心去和真正的孩童之心交流溝通。這才是貼心的交流。[心]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握手][握手]也希望您和孩子都能和諧溝通交流,您陪孩子長大,孩子長大陪您![心]



君子一諾言


青春期的年齡階段為10歲到20歲,孩子處於第二次生長髮育的高峰,在這個時期也是身心變化最為明顯和迅速的的時期。隨著身體、行為模式、自我意識的變化,會產生困擾、焦慮的心理問題。產生不願和父母溝通交流這樣的情形,在於孩子處於一個以自我為主導的觀念階段。此時的父母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改變與孩子的說話方式和行為模式。

孩童時期的孩子更多的是依靠父母,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父母負責給予而孩子只負責接受。而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也正在形成,此時更應該將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擺至天平並且需要努力的保持平衡。

1、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家庭環境。

滿足孩子合理的物質需求,可以通過成績獎勵、以勞獎薪等的方式,促進孩子的進取心以及理財觀念的形成,進而正確倡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在缺少溝通交流的情形下,通過雙方付出等價行為的方式間接提供交流的機會。

2、以身作則、善於傾聽孩子的觀點

可以每週或者每月開一次家庭會議。期間可以設置,家庭的資金消耗情況、未來家庭出遊計劃等等,爭取孩子的意見,並且通過聽取孩子的意見也可以知道其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父母對其的關心,更不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進一步拉近孩子的距離。這樣孩子更願意和父母去訴說和聽取你的意見。

3、認同孩子正常的朋友交際圈。

進入青春期,孩子的注意力轉移至外部,會結交很多的朋友。會產生和朋友放學打球、逛街、上網吧等晚歸的情況,此時的父母更不應該在孩子一回家就甩臉色、甚至是大罵。父母做的更應該心平氣和的詢問晚歸的原因,若是合理的,應以平等的關係闡明晚歸會造成什麼,比如父母對其的擔心等等;若是打架之類造成的晚歸,這時的父母更要引起重視,考慮是否有校園暴力這種情況,即使疏導情緒,切不可以打罵來解決問題。

溝通和交流是相互的,創造的條件也必須是等價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應該轉化為親情+友情的融合。


Koo易之


幾乎所有的家長或多或少都經歷過與孩子溝通的困惑,而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有著更多的與孩子溝通的煩惱。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特殊的時期,如何與青春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是我們家長需要學習和值得探討的問題。由於在心裡諮詢中經常碰到各種各樣與家長溝通有障礙的青春期孩子,在這方面自己多了一些思考。

一、家長,您瞭解青春期的孩子需求嗎?

溝通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目前的狀態,我們家長對孩子以下的問題了解多少呢?比如:孩子最近為什麼不開心?好朋友是誰?最煩惱的事是什麼?最喜歡什麼活動?最喜歡哪位老師?誰對孩子影響最大?在看什麼書、上什麼網?有沒有異性朋友、關係如何?家庭給孩子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小時候,我是一個很快樂的孩子,雖然那時候家裡並不富裕,但是我卻得到了所有人的愛,很幸福,天真得可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慢慢的變了,變得沉默寡言,變得現實,變得對現實失望,對家失望,變得不那麼容易信任別人,我開始孤獨,無奈,寂寞無時無刻不伴隨著我,我怕接觸別人,因為我怕成為朋友之後又突然失去,有好幾次都是這樣,因為聽父母的話不停地轉學,雖然父母是為了我,但是這徹底改變了我的性格。這幾年來我的生活一直都那麼壓抑,有時候會情緒失控,但我沒辦法,我控制不住,我的內心已經飽和了,已經承受不起了。我想改變——可是我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夜裡,我只想哭……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譏諷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讚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愛。





小媛夜話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跟父母溝通,通常有以下幾種原因:

1. 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他們敏感脆弱,渴望獨立,不喜歡被強迫,同時他們又很依賴,更渴望心靈的關懷,反感說教。如果父母只關心學習而不注重情感關懷,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被忽略的感覺,也就不想再跟父母溝通了。

2. 父母強勢,不尊重孩子。父母和孩子對事情的看法總會有差異,也就是所謂的代溝。可父母總是擺出一副“我是你父母,我為你好,聽我的沒有錯”的架子,然後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時間久了,孩子也就不再願意和父母溝通了。

3.父母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當孩子犯了錯誤時,有些父母不問青紅皂白,只用用發火、吼叫甚至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雖然表面上屈從,但是內心會覺得無道理可講,就會和父母越來越疏遠。

怎樣才是跟青春孩子溝通的正確方式呢?

1、首先要信任孩子。良好的溝通是從信任開始的。高明的父母要學會傾聽,傾聽的前提一定是信任。孩子只有信任父母,才肯向父母傾訴,父母才有傾聽的機會,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2.要給孩子適當的空間。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處於“半獨立、半依賴”的狀態。在這個半成熟心理的驅使下,特別不願意父母對指手畫腳,他們需要空間和隱私。父母要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要尊重孩子,給予適當的空間,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要尊重孩子,允許孩子犯錯,犯錯也是一種成長。

3、創建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促進親子感情交流。人的需要包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

好的家庭關係,能讓孩子放鬆,讓孩子願意和父母交流。在生活中,父母多跟孩子聊聊天,增強彼此的感情,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青春期是孩子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青春期時,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幸福密碼


首先要對孩子和你之間的溝通模式進行評估:

1.如果之前就是父母一言堂,現在指望孩子和你溝通有些難,只能先你試著分享父母的心得和困惑,引導孩子慢慢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

2.如果屬於內向型的孩子,那他的交流模式就是做多於說,你需要在他做完一件事時說一下感想,慢慢打開表達因子。

3.試著回想是否有孩子之前表達時有過被否定的經過,而產生了挫敗感,如果有這樣的情形,多鼓勵孩子表達,慢慢的打開心扉他就說了。

對孩子多傾聽,鼓勵,擁抱[點亮平安燈]


蝴蝶霞光


兩個世界的人聊不到一起去,正常現象。

家長立場看,想溝通,必須學會另一個世界的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