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我的“草根儿”教研(九十九)


张贵栓‖我的“草根儿”教研(九十九)


从“四型三读”到“阅读策略”;从“一标统三书,一线串三珠,一题练三文”到“建构阅读体系 实施策略阅读”,这是一个实验的行动过程。在实验的道路上,程实老师从传承到创新,不过,他很谦虚,今天,他告诉我,他还是要“浅谈阅读体系与阅读策略”的。

阅读体系就是把不同体系的文章组合成一个阅读整体,简单地说,也是在无类的文章中,选择同类文章,形成系统。阅读策略就是指在一个阅读体系的阅读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技能和方法。部编版教材明显的特点是建构阅读体系,要求实施策略阅读。浅谈如下:

一、阅读策略在阅读体系中的系统性

新学年,小学三个学段的语文教材中,或穿插、或连续的建构,组成了一个有效的阅读体系。我们既要了解教材的整体性,还要掌握教材的单元性,阅读的策略,必须把握好系统性。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导语页是这样表述的:“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资料”,“ 结合查找的资料”,到底落实到什么程度呢?是需要让学生自己根据理解的需要去查阅资料,还是教师提供对理解有帮助的资料?资料的结合,是为了解疑促理解悟情感,还是用资料来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如果仅仅研读这个单元本身,是不容易给出答案的。怎么办?要梳理十二册教材,结合相应的训练要素表述进行梳理定位。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对比就会发现,五年级下册的资料是需要学生自己“查找”的,上册并没有提出“查找”的要求,六年级上册“借助相关”资料,资料怎么来,没做要求,是因为已经学习过“查找”资料,更关键的是这是一个走近鲁迅的特殊内容单元,是需要“知人论世”的,所以资料要更充分,要能够支撑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正确和深入理解。这么联系起来看,单元语文要素落实到什么程度就能把握得更适切了。

显然,教师仅仅研读一本教材是不行的,必须研读三个学段的十二册教材,甚至将初中的语文教材也要研读一下,做好中小学衔接。

张贵栓‖我的“草根儿”教研(九十九)


二、阅读策略在阅读体系中的层次性

新教材安排了一些策略单元。这些单元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相应的一些阅读策略体现出了相应的层次性。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单元导语安排:“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本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猜测与推想》阅读训练要素,导语是这样的描述:“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方法。”预测单元之后的第二个策略单元,安排学习的阅读策略是“提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四篇课文,无论是阅读提示,还是课后思考题,不仅都围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方法来设计的,而且,四篇课文在发展学生提问能力上,是有层次地、递进地设计安排课后思考题的。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思考题一:“读完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思考题二:“小组交流,仿照下面的问题清单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读完课文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再在小组里一起梳理问题,根据泡泡里的提示整理问题清单。

第二篇课文《蝙蝠和雷达》先引导学生可以看“问前提示”:“一位同学独立这篇文章,针对课题和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的问题是什么呢?把它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接着,谈阅读过程中的批注问题,在读完课文后再提出问题。1、“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最后,在课后思考题中引导学生学习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来提问,进一步拓宽了提问题的思路。“一位同学阅读后提出的问题:1、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了飞蛾、蚊子会怎样?2、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第三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思考题引导的重点是甄别问题的价值,提高提问的质量。课后思考题二:“下面是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1、我发现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理解课文内容。3、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我深入思考。”

第四篇课文《蝴蝶的家》是对前面四篇课文学习中学到的提问策略进行综合性自主运用,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应用中养成提问思考的习惯,提高提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文前提示”:“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这样看来,这个单元围绕阅读训练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课文学习内容和任务的编排有层次性,有设计感,应该能够保障学生熟练掌握“提问”策略,促进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和品质。

张贵栓‖我的“草根儿”教研(九十九)


三、阅读策略在阅读体系中的并列性

新教材中,更多的是建构了新的阅读体系,实施了相应的阅读策略,这样容易实施多了。还有些单元,虽是同一阅读体系,阅读策略却不具备系统性、层次性。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点面结合”,意在要从课文中了解的表达方法;一是“场面”,意在方法应用的对象。大家知道:“点面结合”是文章写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于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当中。“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细节性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概括性描写。“点”重而深;“面”全而广;点面结合,既有整体,又有部分,能表现出人、事、景、物真切的形象状态。

本单元四篇课文分别是毛泽东的《长征·七律》、沈重的《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社的《开国大典》和王愿坚的《灯光》。对点面结合中,写场面不是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而是不同的策略,它们形成了并列的关系。

《七律.长征》写的是红军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时期,全诗生动的概述了长征的艰难历程。阅读策略为:可以把诗词作为朗读训练的好文本,读出点面不同的气势,感受长征精神;《狼牙山五壮士》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无名战士为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集体英勇跳崖的故事。阅读策略为:初步了解,“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例文;《开国大典》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大典盛况,里面有很多场面,有多处“点面结合”的精彩语段,语言文字经典,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中的一段往事,作为略读课文,重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读懂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不同革命时期的历史画面。体现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策略。

“以教材为例子”意在告诉我们要发挥好教材的例子作用。的确,部编版教材已经给我们构建了阅读体系,指出了相应的阅读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语文主题学习的核心理念是“课内大量阅读”,在实验的过程中,教材作为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需要建构阅读体系,实施策略阅读。

张贵栓‖我的“草根儿”教研(九十九)


张贵栓‖我的“草根儿”教研(九十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