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一连三天没发文章,我已经被1977~2003年间所有关于张国荣的旧新闻淹没了。我逐年阅读他的每一条文娱新闻、专访,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暗线,是“搬家”这个主题词。

这26年中,有确凿新闻报道的,张国荣至少搬了14次家。也就是说,同一个房子,他平均居住时间不会到两年。

这让人联想到他在《阿飞正传》中的那句台词,仿佛一语成谶:

“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这样飞啊飞,飞得累了便在风里睡觉。这种鸟儿一辈子只可以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频繁搬家,对他的人生是否有着特别的意义?

1994年张国荣接受《电影故事》的记者采访时,主动把“搬家”和“爱”这两个概念联系了起来:

“我演了很多角色,每个对爱的表现都不太一样,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疯狂性,舍命追求,结果追到的都是空的,或者跟自己原来想的相反,他们就变得很空虚,很绝望。我自己也常常有这种精神状态。比如我赚了一些钱,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换房子。买了一处房子,我自己忙着做设计,画图纸,逛店家,购家具,布置房间,甚至装修游泳池、花园,这个过程是最叫你兴奋的,像是一种享受。全弄好了请朋友来玩,大家说'好,真好'。这时我的心情法反而很奇怪,除了满足,还有一种空虚,新的空虚。怎么啦,做完了?那下面去寻找什么?所以常常住了两年就会有一种腻歪,自己一直跟自己过不去。人家说你活得真累。可我觉得人生就是一直在寻找,一直在做梦,一个长长的梦。

原来,搬家,就像寻一份爱,不停地寻找,不停地做梦。

后来记者追问:如此完美主义地追求下去,万一还是得不到,岂不是很失望吗?

他带着俏皮的神色回答:

“对,我想我可能会采取一种毁灭的办法,就是把坏东西扔掉,宁可毁灭。”


00 / 1977年之前,称不上温馨的那个原生之家

一说为宝华大厦(香港筲箕湾金华街);一说为某“唐楼”(香港湾仔道81号),都在香港岛

张国荣的爸爸是一位有名的定制西服裁缝,客户名单里甚至有加里·格兰特、威廉·荷顿、马龙·白兰度、希区柯克等好莱坞大腕。张国荣从小就见识过香港名流的豪宅,也是因为帮爸爸送货。

但爸爸不止妈妈一个女人,很早就没跟他们住在一个屋檐下。只是舍得送这个最小的儿子去英国留学。13岁开始,张国荣过着穷留学生的日子,一直念到利兹大学的服装设计,幻想着未来回香港设计女装,和爸爸的男装生意并驾齐驱。

可爸爸突然中风半身瘫痪,他被迫中断了学业。19岁的张国荣回到香港,第一次生出“落魄”的感觉。他不愿意在爸爸拜托的律师楼打工,自己在跑马地卖过鞋,在牛仔裤店做过店员,辛苦一个月才挣几百一千块。

对人生的一片迷茫中,跟朋友去了丽的电视参加唱歌比赛。从家里去电视台的路程挺远,要“搭电车上中环,再搭天星小轮过海,最后搭巴士到广播道”。

对儿时的“半个家”,张国荣从未说过“温馨”的回忆。爸爸妈妈关系紧张,姐姐哥哥大他八岁以上,寂寞的童年只有音乐盒和芭比娃娃陪伴他。八哥记得他为某个玩具哭过,发了薪水就买给他,这件事他如获至宝记了一辈子。

这个家里他最爱的人,是看着他长大、一直疼爱他的保姆六姐。当唱歌比赛需要5块钱报名费时,六姐掏出了20块,交给了张国荣。

这一笔路费,带着张国荣飞出了原生家庭。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宝华大厦现在的外景为市集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湾仔道81号早已不复存在。此为湾仔唐楼照片。

根据一本1970年香港电话簿的记录,张国荣童年时期的住址是湾仔道81号的一幢“唐楼”,南洋建筑风格,并排紧密相连,二层以上都有突出的阳台,一层有海鲜、中药、菜铺等生意,促狭嘈杂。


01 / 1977年5月,他租到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小鸟自由了

(香港九龙塘广播道81号附近)

张国荣自己恐怕也没料到,他获得了1977年“亚洲歌唱比赛”的亚军。而且被叫到电视台办公室,告诉他获奖者都要签约,未来月薪1000元。

“什么都不干就有1000元拿?”张国荣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转身就在广播道租了一间月租500元的房子。剩下500元生活费,还拿出200元孝敬妈妈,自己整个月在电视台吃食堂,被人笑“垃圾口”。

虽然每个月只能存下几十块钱,但张国荣认为省了往返交通费和时间,很值。当然更值的是,他有了专属独立的自由空间。

所以即使拮据,他也要为自己的家“扮靓”。他跟台里预支了半年薪水,用来装修房间,铺上了地毯。他说自己在吃和住这两件事情上,绝不随便。

根据1979年的《星岛晚报》,他还当了二房东,将一个房间再租给别人,节省开支。

刚出笼的小鸟,在这个“新窝”度过了九个月。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一直爱听唱片的哥哥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到底是在英国读面料设计的,你看这窗帘和床品全是同色系的


02 / 1978年2月,涨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个更好的窝来宅,决心努力赚钱

荔湾花园(香港九龙西美孚荔枝角荔景山路)

刚出道一年的张国荣外形靓丽,常被电视台搭配女明星组“荧幕情侣”CP,星途顺利。听闻有人想高薪6000元挖走张国荣,丽的就涨薪到2950块来挽留。张国荣不忍跳槽,答应留下。

转身他就退了500租金的房子,换了间1000元的,在一栋新建一年的大楼里。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荔湾花园远景。

平时他跟朋友吃饭,每周都去的士高,偶尔打麻将,但最多的就是一个人享受新家里的各种“宝贝”,比如看书,听外地朋友寄给他的唱片,看请薛家燕搜集来的自己剧集的录像带,观察自己的演技,思考如何进步。

记者们发现这个“靓仔”原来爱宅家,听他躲在被窝里接受采访,“呼呼”地吹着无线电话的听筒,感到很吃惊。

顺便说一句,他的“荧幕情侣”之一毛舜筠,同样初出茅庐,但1978年在佳视的月薪已经是6000元了。毛的爸爸则是佳视的人事部经理。嗯,差距还是存在的。

张国荣的“神仙日子”在1979年有个转折。他因为肝炎住院,不得不让父母负责医药费。这件事情令他羞愧,“我现在知道钱的重要性了”。

以前他不喜欢去夜总会唱歌,这一年的圣诞却开始接商演,觉得自己“才开窍”。

他说,原来事业成功不只是作品好,也包括稳定的收入。“我很坦白,我并不是一个艺术家,在香港,我只是一个靠唱歌吃饭的人。”

开窍后的张国荣自称找到一个很好的经纪人,可以帮他谈价钱,他专心演戏。有记者看见他逛中环买劳力士,春风得意。

1981年,张国荣对记者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要买房啦。“远远不能说富,我只想自己供一层楼,有瓦遮头,因为我明年业主收屋,我无屋住了。”


03 / 1982年5月,人生投资的第一套房就是个复式,从心喜到心累

锦绣花园(香港郊区新界元朗区)

租约到期、新家搬迁的中间,貌似他有短暂地搬回广播道租住。

1982年5月,他正式从市区搬到元朗郊外的锦绣花园,这里有当时全港最大的人工湖,每栋房屋都有独立前后花园、车库。他开心地说这个环境很舒服,“很有新鲜感”。

新家是九百五十呎(约88㎡)的复式楼,楼上睡觉,楼下客厅,屋前小花园可以请朋友来BBQ。房子大,他请了个佣人打理收拾。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好品位的打扮,真的永不过时。

他透露,这个便宜房源是个律师朋友介绍的,但装修花了20万港币,“妹仔大过主人婆”。只因是自己赚钱买的第一个物业,花了好多心思来硬装、软装。

9月他过生日,在铜锣湾请张叔平等朋友们吃饭,吃到十点半,就在酒店睡。因为第二天凌晨四点要动身去拍日出的戏,新家一个来回要花掉三个小时。

其实他几乎天天有通告或朋友约会,每次想到回家就心累。他只有英国驾驶证,所以找了个助手兼职司机,还被朋友取笑:“小子有派头啊,学罗文请起司机来了!”

说到汽车,他之前有辆二手奔驰,太费油,就换了一台宝马。有记者见他平时跟其他明星打得火热,但也经常安安静静躲在车里听音乐,或者自己抓个水龙头卖力洗车,那个记者形容当时感觉张国荣这个人“很孤僻,心事重重”。


04 / 1982年12月,搬回市区离事业更近,约六姐同住,还有汤汤水水的滋补

(香港岛半山区罗便臣道)

新房子才住了半年,张国荣发现每个月要供楼、供女佣和助手、供汽车油钱,开销接近两万块。恰逢地产淡季,他决定回到市区租个房子住。元朗的复式要么留着度假,要么狠狠心出租、出售都可以。

果然12月份,锦绣花园就顺利卖掉了。

17年后,张国荣吐露此时搬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遇人不淑,辛苦赚来的钱,被他信任的经纪人KK谭国基私吞。

他想在窝打老道找个四百呎(约37㎡)的房子,但拍戏辛苦,被人欺骗心也很累,想念六姐给他熬的汤汤水水,于是宁肯多花点钱,在罗便臣道找个五百呎(约46㎡)两房两厅,和六姐同住。

他还说将来有了钱,一定会好好享受,钱就是赚来花的,守财奴太刻薄自己,活得太可怜了。

后来的经历证明,很多时候,张国荣确实会因为“不顺”而搬家。主动去寻求、打造一个让自己舒适的环境,换个心情,就会迎来更好的人生——像他第一次离开那“半个家”一样。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05 / 1983年12月,搬入太古城,事业和心情都进入上升期

太古城海景花园(香港岛东区鲗鱼涌)

搬回市区之后,张国荣真的觉得转运了。

音乐方面,他加盟了华星娱乐,出了《风继续吹》《一片痴》两只唱片,第一次计划要开个人演唱会;电影方面,他拍完《杨过与小龙女》,期待拍许鞍华的新片;赚快外方面,他计划和梅艳芳一同去印尼演出。

罗便臣道只是暂居,随即他搬入太古城,传说是100平米的16楼高层。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1980年代的太古城,靠山面海的地理位置。

那段时间他应该非常开心。因为有记者问平时什么时间打电话找他,他调皮地回答说,早上吧,因为自己都很早起床,或者出去玩个通宵,早上也刚好回家。

他大方地请记者到家里采访,看以下照片,应该至少拍过两组照: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浅焦糖色皮沙发,应该很舒服。画和灯都很现代感。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时髦的白色显示器和白色吹风筒!还有卡带、录像带、功放音响!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完美的侧颜!睡房养一缸金鱼,在风水上是有说法的。

这组明显摄影师水平更高,构图更靓: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看得出室内的画作是一个系列的。旁边的黑色雕塑很有趣。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小小的佛像雕塑。讲究的八仙椅。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哈哈哈,无线电话的炫耀。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谁告诉我,那个皮箱是不是LV?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左下角哥哥的唱片。他曾说在家爱听古典乐,如巴哈、莫扎特、贝多芬、海顿,音乐感浓郁。最讨厌简化改编。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一本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画册。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墙上是1983年唱片《一片痴》的封套,陈幼坚设计作品。

看得出这套房子的装饰色调明快柔和,时尚的现代简约风格,很吻合哥哥的时髦清爽的好品位。

但港媒最关注的,永远是风水、风水、风水。1984年有报道说,张国荣找人看了房子风水,把灶都移过位,然后才有了当年《Monica》红遍乐坛。


06 / 1985年,入住风水宝宅,但歌迷登门造访,安全感陡降为零

联邦花园(香港岛西半山区干德道)

1984年的《Monica》确实坐实了哥哥在香港乐坛的巨星地位。

之后他就搬到了半山区,大赞这里是一处他就算以后搬家也不会卖掉的“风水宝宅”。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住了一年多,张国荣发现在这里倍受骚扰,居然有乐迷能上门来找到他。

有歌迷来按门铃送蛋糕,祝贺演出成功,他也只好收下道谢。但歌迷说:“你不邀我进家里坐坐?”他只好答应。

还有一次,“我入浴室沖完凉出來,身上只围了件毛巾,突然见到有几个女歌迷站在我面前,吓了一跳,太没有安全感了,所以要搬屋”。

1986年底,他一边住着,一边买了浅水湾的新家开始装修。

这一段时间貌似哥哥另有投资合他眼光的物业,所以这里终究卖掉了,新业主是女明星杨盼盼的男友。


<code>存疑档案:
1985年10月,买入柴湾康翠台7座中层单位
1987年6月,买入半山甘苑中层单位/<code>


07 / 1987年春,入住背山面海的老牌豪宅,决定激流勇退

保华大厦(香港浅水湾)

1979年的那个觉得“做这一行,多多少少是有命运控制的,拜拜佛心里都会安定一点”的张国荣,在1987年却坚称自己“不信宿命,是个理想主义者,任何事都可以靠自己不断努力”!

他以《胭脂扣》、《倩女幽魂》一系列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内在实力。

春天,他搬进装修好的浅水湾保华大厦。这里的房子靠山面海,外面是私家路,用铁闸和马路隔开,歌迷很难找进来。他在天台晒太阳、做运动,都很自由。

现在,私密性是他最看重的住宅要素。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浅水湾豪宅区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老牌豪宅保华大厦

新家比旧家大了一倍,有二千多呎(约185㎡),是一套三复式,主卧约有20多㎡,张国荣却淡淡地说“刚好够住”。

“我是那种没工作便不喜欢出街的人,我会在家中听音乐、看录影带。”有空再约朋友来打台湾麻将,做炒牛肉、咖喱鸡给大家吃。

房子280万港币买的,装修依然不菲,花了约100万。“全是我想的心思,屋内摆设全由我设计。”

整体依然以米白色为主色,配以黑色家具。去过的朋友说:“地上铺着靓得不得了的意大利白色地砖,整间屋子都是白色的。”曾有朋友的鞋,在地板上蹭出一条让张国荣非常在意的黑印。

1989年黄霑写专栏大赞:“他这个人贪靓。我喜欢他这么贪靓。他的屋子,好HI TECH(高科技感),我笑他连养狗都颜色好搭。但这好舒服、好过瘾啊。靓,可爱!靓人,可爱!”

1987年年底,林夕给张国荣写了第二首歌词《无需要太多》,张国荣很喜欢,还邀请他来家里做客。林夕进来第一眼就“哇,好大啊”。他说自己后来爱买房子、看家居环境、买家具,都是受哥哥的影响。

再过一年多,林夕给他写《侧面》的时候,却惊愕得知他要告别歌坛,退休去加拿大了。

1989年5月,张国荣开始世界巡回告别演唱会。那一年,他33岁,33场轰轰烈烈的演唱会。

10月,演唱会最后一站开到温哥华。此时张国荣也已经在加拿大购入了房产(1987年左右他已经有意向在加看房产),作为退休的家。

告别演唱会“封咪仪式”上的大理石底座,也并未带去加拿大,留在了这套房子里。

此时的他,想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个房子,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即使要跟过去的事业说再见,他也敢。




张国荣26年搬家不下14次,这只无脚鸟追了一辈子心中的家(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