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亡国之君”本来富有四海,为什么最后偏偏就会输了呢?

1

夏朝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他展示了中国历史中的许多个第一。

第一次王位世袭,第一次政变,第一次篡位,第一次复国,同时他也注定要展示中国第一次的王朝覆亡。

包括夏王朝在内,许多朝代的覆亡,我们往往会把罪责给予他们的最后一任君主。

那些“亡国之君”本来富有四海,为什么最后偏偏就会输了呢?

但我们一定要明白,在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超过百年的政权,都很少出现突然性死亡,也很少直接被一位君主就毁了一切。

夏朝也是如此。

在很多时候,人们一提夏朝的灭亡,总是要批评夏桀,批评夏桀的妃子——妺喜。

这好像是评价中国上三代灭亡时的一个惯用模式,昏君+妖姬。

夏朝灭亡:夏桀+妺喜。

商朝灭亡:商纣王+妲己。

西周灭亡:周幽王+褒姒。

可事实当真如此么?

2

我们看看《史记》在记载夏桀登基时的场景。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史记·夏本纪》

夏桀即位之初,就面临着一个政治上的烂摊子——各地诸侯多已经开始背叛中央政府。

但始作俑者并非夏桀,而是孔甲。那么孔甲是谁?

孔甲是夏桀的曾祖父,就是夏桀爷爷的爸爸,是夏王朝的第14位君主(夏桀是第17位),是夏朝末期的一个非常出格的昏君,贪玩好色不务正业,最终给子孙留下了一个诸侯多背叛的烂摊子。

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夏桀的爷爷没能解决,夏桀的爸爸也没能解决。

在父亲与祖父的得过且过之后,夏桀是出面主动解决问题的。

摆在他面前的路有两条,一、靠德化,让诸侯再次信服;二、靠武力,镇压造反诸侯。

夏桀选择了第二条路,结局是“百姓弗堪”,诸侯们受不了了。

那些“亡国之君”本来富有四海,为什么最后偏偏就会输了呢?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个历史的小知识点,就是“百姓”的含义。

在上古史中,诸侯贵族以封地为姓,所以“百姓”指的是诸侯贵族,而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一般平民。大约在战国以后,“百姓”不再指贵族,开始指一般国民。

夏桀为了统一各诸侯的意志,决心在“仍”地进行诸侯会盟,但有一位诸侯拒绝了此次会盟。

而这位诸侯的拒绝,当时的人们或许没有感觉,可站在后来人在回顾历史时,这个事件可谓间接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3

这支诸侯部落名叫“有缗氏”,随着他拒绝会盟,夏桀率大军讨伐。

有缗氏战败,为保全部落献给了夏桀两位美女,一个叫琬,一个叫琰。

夏桀得到了两位美人之后,连续犯了三个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夏王朝的历史自此急转直下。

第一个错误:抛弃正室发妻。

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竹书纪年·夏纪·桀》

夏桀抛弃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妺喜,把妺喜遗留在洛水一代。

那些“亡国之君”本来富有四海,为什么最后偏偏就会输了呢?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妺喜非但不是祸国殃民的美人儿,反倒是与夏桀的爱情故事中被抛弃的糟糠之妻。

不得不说,纵观中国历史,君主但凡薄情,似总不得善终。

多说一句,妺喜在被遗留期间,认识了一个人,叫伊尹。伊尹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影响很大。

4

第二个错误:大兴土木,失去民心。

夏桀带着两个美人儿回到都城,做了件大事情。

就像今天的男同志讨老婆要买房一样,夏桀也要给自己的两位新媳妇儿,盖两栋大房子,叫“倾宫”、“瑶台”。

有说法,倾宫的意思就是“宫满一顷”,当然这一顷多大,还有争议。有说法是3万平米,总之是能大到让一般人看见就想骂人的水平。

大兴土木的背后,是对人民的无限盘剥。

一时间民不聊生,人民纷纷感慨,“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太阳(指夏桀)你啥时死啊,我们跟你一起同归于尽算了。(出自《尚书·商书·汤誓》)

那些“亡国之君”本来富有四海,为什么最后偏偏就会输了呢?

5

第三个错误:枉杀忠良。

这倾宫瑶台两个大工程启动之后,很快就有大臣发觉夏桀的行为,不是在给自己盖房,而是在给祖宗扒坟。

这位大臣叫,关龙逄。

关龙逄进谏曰:“古之人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今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韩诗外传·第四卷》

关龙逄说:“过去的君主、奉行礼义、关爱百姓、节省财务,所以才能国家太平,个人长寿。再看看大王您如今的样子,花钱没有底线,杀人没有尽头,您若是再不改正,必定要遭天谴的啊!”

关龙逄说完,站在大殿上,不肯离去。

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都懂,可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夏桀,他显然不懂,也做不到。

大夫关龙逄谏瑶台,桀杀之。——《竹书纪年·夏书·桀》

关龙逄死后,成为直言敢谏的忠良典范。以我有限的记忆而言,关龙逄应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因忠言逆耳被杀的大臣。

那些“亡国之君”本来富有四海,为什么最后偏偏就会输了呢?

在孔甲昏庸,诸侯多叛的局面之下,夏桀武压诸侯、抛弃发妻、大兴土木、枉杀忠良,夏王朝已显亡国之相。

中国历史上,常有昏暴之君,夏桀是第一个,但显然并不是最后一个,是后来的那些帝王不懂夏桀的错误么?

不,他们都懂。

只不过帝王也是人,会逞强,会侥幸,会明明知道什么是对的,却偏偏不去做。

因为对的事,都太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