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接替布尔加宁就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赫秃”对于苏联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

甚至可以说,赫鲁晓夫是苏联历史上贡献最大的领导人之一。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赫鲁晓夫维持了苏联长达30年的阳寿。

如果没有赫鲁晓夫的努力,苏联怕是早就崩溃了。

赫鲁晓夫对苏联的贡献,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赫鲁晓夫坚持集体领导。

赫鲁晓夫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批判斯大林的专制。

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是,赫鲁晓夫不应该批判斯大林。

谁都知道,所谓斯大林制度,也就是一人说了算的制度。

斯大林时期,国家大事大体是斯大林一言九鼎,其他人只能建议,无法决策。

因提出建议也可能存在风险,久而久之,就没有什么人愿意多说话了。

可惜,一个人就算再牛逼,终究也有不擅长的领域或者失误的时候。

有一个人想要掌握苏联这么大的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斯大林错误的将大量苏军集结在边境附近。

这导致苏军一系列惨重的失败:苏军在1941年遭受了超过310万人的不可恢复损失,其中近240万被俘失踪,许多官兵因为陷入合围弹尽粮绝而被俘。军队的骨干损失惨重,新组建的兵团普遍缺乏经验丰富的官兵且训练较为仓促。要知道,战争爆发时期,苏军正规军加上依然在训练的后备兵,合计只有约290万人。

如果不是有着惊人的动员机制,苏联差点就因此亡国。


而当时朱可夫等将领,都指出这种部署的错误。他们要求将主力收拢到莫斯科附近,只利用部分军队迟滞消耗突入边境的德军。最终,像当年对付拿破仑一样,苏军在莫斯科附近决战,一举击溃疲惫的德军。

甚至作为外国党同志的林彪,在面见斯大林的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话。

只可惜,斯大林不采纳,朱可夫和林彪的话,就连屁都不算。


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从自己执政角度考虑,谁不喜欢做斯大林呢?谁愿意把权力分给别人,让别人对你指手画脚甚至作对呢?


显然,赫鲁晓夫只是为了自己掌权,恰恰应该支持斯大林。

事实却恰好相反。

1958年,赫鲁晓夫将中央委员会会议的人数,扩大到数百多位官员。

1962年,赫鲁晓夫将省的党委划分为两个平行的机制,它们分别负责农业和工业。这在某种程度上带来管理上的混乱,也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

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目的,并非同他有什么冤仇。

实际上,一直到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同他关系非常好。

赫鲁晓夫目的,是为苏联重新制定集体领导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国人常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这个道理了。

从赫鲁晓夫时期到苏联灭亡,苏联并没有做出什么重大的决策失误。

就连入侵阿富汗也只是保持10万军队小规模,打不赢就果断撤军。

讽刺的是,这让苏联保持了政治的稳健,却导致了赫鲁晓夫自己被大家推翻。

赫鲁晓夫被大家联手推翻,被迫强制退休时曾经大声抱怨:要不是因为我,你们根本就不可能推翻我!


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第二,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尝试对苏联的经济,特别是农业进行改革。

他的农业改革有很多问题,成绩也是明显的。

斯大林时期的1951年到1955年间,苏联的粮食的年平均产量为3850万吨。

赫鲁晓夫改革以后,1961年到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猛增到1.303亿吨,增长近50%。

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除了基本的粮食以外,苏联人食物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肉类的年平均产量由570万吨变为930万吨,增加60%以上;奶类年平均产量由3790万吨变为6470万吨,增加70%以上。农庄庄员的生活明显改善,1955年的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5年达到51.3卢布。

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工业方面,赫鲁晓夫进步也非常明显。

1951年到1965年间,苏联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7%。钢的产量从3810万吨增长为8500万吨,煤从3.2亿吨增为5.5亿吨,石油从5280万吨增为2.23亿吨,电力从1340亿度增为4590亿度。

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


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第三,减少国家军费开销。

赫鲁晓夫同美国搞缓和目的,是为冷战对峙降级,以避免苏联被军事竞赛拖垮。

1955年到1957年苏联单方面将军事力量削减200万人,1958年裁减30万人。

要知道,1955年苏军有高达570万规模。

作为一个人口不过1亿多的国家,这么多军队实在是沉重的负担。

1961年赫鲁晓夫宣布继续裁减120万人的军队。

这引起苏联军界人士的极大不满,也是赫鲁晓夫失去军队支持。

然而,裁军近半却大大减少了军费开支,让苏联有钱发展核心武器。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进入地球轨道,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

这都显示了苏联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科技。


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第四,外交缓和。

赫鲁晓夫多次访美,同美国建立了相对友好的外交关系。

赫鲁晓夫不惜同梦露晚餐,要求去迪士尼乐园,以降低美国民众对苏联的反感。

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赫鲁晓夫不惜丢面子,主动服软,为军事对抗降级。

在赫鲁晓夫时代,美苏对抗并不算很夸张。

赫鲁晓夫曾公开暗示,苏联不会进行核大战:核战争会毁灭全人类。

这并不是赫鲁晓夫怕美国,而是考虑到苏联国家利益的一种政治策略。

如果同美国剑拔弩张,尤其在国力、军力都大大弱于美国的时候,对苏联的国家和人民没有任何好处可言。

古巴的海上对抗中,苏联海军仅有的几艘远洋潜艇,几乎被美国航母战斗群玩死。

事实证明,至少在海上,苏联海军没有同美国对抗的实力。

一旦开战,吃大亏的只能是苏联人。

尤其当年还是核时代,一旦战争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赫鲁晓夫这么做,是对自己的子民负责,不会因为一己之私让人民为他去送命,就像萨达姆那样。


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另外还有很多。

甚至,赫鲁晓夫对中国也有很大贡献。

据前些年已经解密俄罗斯档案记载,赫鲁晓夫不顾军方坚决反对,决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生产技术,帮助建立核工厂。

赫氏对苏联的贡献极大: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就任部长会议主席


从1957年末起,苏联开始履行协议,对华提供了P-2导弹作为中国导弹事业起步最早样品。

翌年,苏联又向中国提供所需核工业设备,并派出近千名专家,建成湖南和江西铀矿、包头核燃料棒工厂及酒泉研制基地、新疆核实验场,中国进入核工业建设和研制核武器新阶段。


本文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