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

若依據吳甘霖提出的“中國式管理”即《心本管理—管理學的第三次革命》的觀點,那麼管理學理論的發展歷史大致經歷了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三個發展階段,總的趨勢是管理的柔性化。那麼心本管理的概念、特點、實質是什麼?瞭解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三者的聯繫與區別,掌握三種管理的運用技巧,對於提高管理現代化程度和人力資源管理效果至關重要。

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

物本管理即制度化管理或叫硬管理。它把管理工作中的員工當成機器人,通過管理制度嚴格控制與約束來達成管理目標。它只關注工作效率而不關心人,認為人的行為是為了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是為了取得經濟報酬。強調管理者要制定嚴厲的管理制度、規章和嚴格的工作規範,來加強對員工的法規管理,用權力和控制手段來保護組織的利益和引導員工為其工作,用金錢刺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對消極怠工者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物本管理的積極方面就在於它將以往那種分散的勞動力,通過組織化、程序化的管理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效率,其消極方面就是在一定的角度扼殺了人性、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


人本管理即人性化管理或叫柔性管理,就是指管理中強調以人為中心,通過調動人力資源的積極性,去發揮其他資源的作用從而達成管理目標。它認為人除經濟利益以外,還有許多社會性需要,管理者不僅要關心工作更要關心人,多傾聽員工的意見、要求,瞭解他們的情感與需要,創造機會或平臺讓他們獲得各種需要滿足,讓他們參與管理,提倡以集體獎勵制度為主,不主張個人獎勵。人本管理的特點是:①組織即人,強調管理要以人為本;②組織為人,“造物之前先造人”;③組織靠人,組織要靠人去決策、靠人去經營才能達成管理目標。人本管理的積極方面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抓住了管理的根本,通達組織與協調、教育與激勵調動了人的工作積極性,大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它消極方面是,人是被動而非自動接受管理,仍然帶有一定的強制性,人的潛能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掘,特別是當管理者用人不當時易導致人力資源的破壞性。


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


心本管理,就是指管理的關鍵是抓住人的心,讓員工自覺自發地參與管理,並積極主動工作,以達成管理目標。心本管理的特點是攻心為上,假如你要用一個人的“手”,必須要用他整個的“人”;假如你要用他整個的“人”,你必須影響他整個的“心”;“治人者必先治己,治己必先治心;爭天下者必先爭人,爭人者必先爭心。”心本管理的積極方面是通過溝通、教育與激勵觸及人的思想與心靈,讓人產生心靈的自覺自發自動,建立起相同的價值觀、社會觀標準,由於使用同樣的標準看問題,自覺地把自己當成集團中有責任的成員,就不會再感覺外在的強迫,從而真正充分發揮出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其侷限性就是隻有當組織創建為一個具有共同目標、共同願景的真正團隊時心本管理的作用才能得以發揮。

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


趨勢:結合

物本管理告訴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和工作規範,使員工工作有標準,管理監督、檢查與考評有依據。過去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總是出了問題首先找人的麻煩,處理幾個人以後管理制度不變,下次照樣出同樣的問題;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出了問題先找制度及管理上的問題,關鍵是制度管理上堵漏洞,當制度管理上沒有問題後,再去檢查人的問題。人本管理告訴我們管理者要關注員工最切身的利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錦上添花的活。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它要求組織發展歸根結底都要著眼於人,著眼於人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要,以及自身發展需要的滿足。心本管理告訴我們要讓人打心眼裡服你、敬你、愛你,死心踏地跟隨你,攻心才是上策。

想要獲得更多創業知識小竅門,請點擊上方“關注”每天不斷更新中……

想了解更多書籍知識在個人首頁“櫥窗”可直接下單購買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