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肅秋風起,重問後庭花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節選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

漢水逢遊女,湘川值二妃。

-----《春江花月夜二首》

這兩首詩風格迵異,一首大氣磅礴、豪邁高遠,一首清雅秀麗、風致婉約,很難把作者與殘暴無度、 荒淫無道的昏君楊廣聯繫在一起。隋煬帝雖在治國上是被後人詬罵的帝王,但是在文學上卻是正統的詩人。

清朝學者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價隋煬帝:“能作雅正語,比陳後主勝之”。沈德潛說,陳後主的宮體詩豔情之風,到了隋煬帝手裡變得雅正。在淨化宮體詩的過程中,楊廣的詩風功不可沒。

肅肅秋風起,重問後庭花


楊廣(公元569年—618年),本名楊英,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時間公元604年—618年。史書稱:“美姿儀,少聰慧”。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十三歲時封為晉王;20歲時統帥賀若弼、韓擒虎等大將滅陳國、定江南,結束中國長達數百年的南北大分裂;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公元604年)楊廣35歲時,登基為帝。

如果在現代,楊廣一定是個優秀的演員。起初太子並不是他,楊廣憑著超人的演技,一步一步登上了龍椅寶座。

肅肅秋風起,重問後庭花


當時的太子楊勇性格寬厚仁慈、善於寫詞賦,文采斐然、風流倜儻,有美人無數,這一點卻是獨孤皇后的大忌。楊勇平時喜歡給自己馬鞍上面的鎧甲點綴些小鳥、小花之類的花紋, 但隋文帝楊堅卻不喜歡,他生怕會重蹈陳國的奢侈之風。而獨孤伽羅是個傳統的女人,她非常厭惡自己的兒子及大臣的妾侍有孕,而楊勇寵幸的美人多,愛妾雲氏懷孕了,此時太子妃元氏卻突然死了,這筆帳就被獨孤皇后記在了楊勇的頭上。

而楊廣此時卻是一副清心寡慾的樣子,只和蕭妃在一起。他衣著簡樸,生活簡單,每日去拜訪韓擒虎請教軍國大計,和張衡談論民生國策,無論何時對大臣都是畢恭畢敬、恪守禮數,獨孤皇王覺得還是這個兒子好,為人謙卑,又不近女色,陳叔寶不就是毀在張麗華手裡,前車之鑑啊!

楊廣又時不時跑到獨孤皇后那裡吹風,誣告楊勇嫉妒賢能要陷害他除掉他,他 的軍師張衡等人也在旁煽風點火,以致獨孤皇后徹底地站在了楊廣一邊,而楊堅怕老婆啊,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終於在開皇二十年10月,隋文帝廢太子楊勇,11月改立楊廣為太子。楊廣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奪得了太子之位。

肅肅秋風起,重問後庭花

繼承帝位後,楊廣毫不猶豫的假傳楊堅旨意,賜死楊勇,又處理了楊秀等人,可謂殺伐果斷、心狠毒辣。此時的獨孤皇后已去世兩年了,他再也不用演戲了。

楊廣雖然是個書生,卻有著成為千古一帝的遠高理想。他修建大運河、西巡張掖、開拓絲綢之路、推廣科舉制度,建進士科,恢復國子監、太學及州縣學,削奪高門士族權勢,提拔平民人才,陸續攻滅交趾、林邑、契丹、琉球諸國,大大擴張了華夏疆域。但楊廣的急於求成嚴重透支國力、民力,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最終導致天下大亂,國家覆亡。

據載,隋朝當時人口不過七百萬,而他修宮殿、修龍舟、修運河每月動用了兩三百萬勞力,十年間累計動用超過一千萬勞力,這其中還不包括四處征討的兵員,這樣無限制地役使民力,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

楊廣好大喜功,三次對高句麗發動戰爭,耗費了大量物資,更因為指揮失誤,將士大批慘死異鄉,大隋積累的一點兒元氣被消耗殆盡。第三次遠征高句麗之後,李密等人先後舉兵反隋,楊廣再也沒有心思和精力去爭霸天下了,他的霸業永遠地停留在他曾經策劃的藍圖裡。

肅肅秋風起,重問後庭花


當民怨沸騰再難壓制,天下皆反時,楊廣卻帶著大軍躲到揚州去看風景,以為北方不可收拾,便力圖割據江南,甚至說出“大好頭顱,任誰斬之”這樣的自欺欺人的渾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楊廣就是這樣憑著骨子裡文人的秉性率性而為,敗光了隋文帝楊堅留下的赫赫皇朝、豐厚遺產,導致本該成就巔峰盛世的帝國,短短十幾年便滅亡、天下離亂,人口銳減四分之三。

所謂盛世唯在民心,是為記。若非楊廣自己治國無方,國破身亡,又怎會在死後被唐高祖李淵追諡為煬呢?"煬”在《諡法》中的解釋是表示昏庸殘暴、荒淫無道,是極為醜惡不堪的稱號。雖說歷史上的昏君、暴君不少,但是也僅有四位皇帝獲此“殊榮”。諷刺的是給別人諡號"煬",死後又被別人諡號"煬"的皇帝卻只有隋煬帝一個,而被他諡號"煬"的陳叔寶卻很少被人稱為陳煬帝。正是: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縱歷百千劫,披毛戴角還”,因果循環、天道輪迴,一千多年前,楊廣弒兄楊勇,一千多年後,2013年4月,江蘇揚州市邗江區。楊廣的墓穴被一個叫楊勇的房地產開發商挖出,這也是冥冥之中鮮有的巧合吧。

肅肅秋風起,重問後庭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