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導引術可以拯救白領們僵硬的身體嗎?

來源: 上海正昌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運動養生 | 古代的導引術可以拯救白領們僵硬的身體嗎?

“導引”見於《莊子·刻意》:“吹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運動養生 | 古代的導引術可以拯救白領們僵硬的身體嗎?

導引術歷史悠久,據《呂氏春秋・古樂》記載遠古氏族部落時代的先民們常年居住在水道淤塞,沼澤遍地的地方,不免人體內氣血淤滯,筋骨萎縮,腿腳發腫,行動困難。當時部落首領堯帝便創編了一種舞蹈來宣導氣血,通利關節,消除腿腳腫痛之病,這大概是導引最早的起源。

運動養生 | 古代的導引術可以拯救白領們僵硬的身體嗎?

春秋戰國時期,求仙之術盛行。許慎《說文解字》對“仙”字曾有解釋:“老而不死日仙。仙,遷也,遷入山也。”即隱居山林,專事養生的人,代表人物有彭祖、赤松子王子喬等。追求長生不老的學術和文化得到空前發展,術士們百家爭鳴,威名遠播。《漢書・藝文志・方技略》把這些專業術士稱為“神仙家”。

運動養生 | 古代的導引術可以拯救白領們僵硬的身體嗎?

戰國初年(公元前380年),有一篇《行氣玉佩銘》銘刻在一個十二面體的小玉柱上,共鐫刻45字,具體描述了行氣的功法及其作用。由此可見,春秋戰國時期導引術已經具備完整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方法。

運動養生 | 古代的導引術可以拯救白領們僵硬的身體嗎?

導引術歷經千年的發展,從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太極拳到揚名海外的中國功夫。中國的導引功法逐漸成為少數健身愛好者和眾多老年退休人士保健功法。我們的年輕人要麼在健身房揮汗如雨,要麼宅在家裡玩手機用APP健身。那麼中國傳統的導引術,對現代年輕人還有用嗎?讓我們來看一下年輕白領的工作環境和體質特徵吧。

運動養生 | 古代的導引術可以拯救白領們僵硬的身體嗎?

現代年輕人由於長時間保持伏案工作的姿勢,脊柱和相關的肌肉都處於不平衡的緊張狀態,極易造成頸椎、腰椎、盆骨的扭轉和變形。辦公室空調在夏季長期保持非常低的溫度,人為製造了寒溼的環境極易造成風溼和五臟的損傷。長期“宅”的生活方式,使大多數年輕人氣血不暢,筋骨萎縮......雖然安居廣夏卻一直處於慢性病和亞健康的威脅。

運動養生 | 古代的導引術可以拯救白領們僵硬的身體嗎?

年輕人有限的時間無法確保每週2次有質量的健身房訓練,而相對較小的城市居住環境限制了有限的健身方式選擇。而導引術的練習所需時間可靈活安排,空間施展在3-5平方米左右,即便是家居環境亦可滿足練習需要。

運動養生 | 古代的導引術可以拯救白領們僵硬的身體嗎?

導引術與簡單的跑步、跳繩等肢體運動不同,講究氣、經絡、筋骨協調。因此導引術的學習需要在初期通過專業課程入門,在進階的階段需要專業教練的指點。然而這些要求與音樂、美術等愛好相比並非苛刻,可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個體修為的差異經年累月會有天壤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