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喜德县建设三级物流体系 打通贫困地区农户增收通道

央广网凉山州3月30日消息(记者刘涛 郑轶)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电商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也给地处四川大凉山的喜德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凉山州喜德县通过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大同贫困地区农户增收通道,让当地燕麦粉、苦荞茶、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走进千家万户。

农闲时间,喜德县拉卡乡四合村村民的日有呷莫就会到镇上的农产品加工厂打工赚钱。这已经成为她和村里不少村民的重要收入,“我们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有近3000块钱收入,比种庄稼收入高多了。”

的日有呷莫家里有5口人,只有三亩多田地,以前地里种的土豆、玉米等农作物,刚够家人填饱肚子。几年前在当地政府鼓励下,她跟合作社签约,保底收购花椒,山坡上的2亩多山地上,种植的花椒去年刚有收成,就给她家增加了3000多元的收入。“今年花椒的产量会更多一些,收入会更增加一些,起码能卖4000多元。”

作为四川省还未脱贫的7个县,喜德县仍有1.7万多人仍未脱贫,脱贫任务十分繁重。当地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经,“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不少像的日有呷莫这样的农户增收。

喜德县袁野农业公司是当地一家农业企业,专门将燕麦粉、苦荞粉、羊肚菌、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后售卖。公司负责人袁星说,他们用保护价收购合作社社员的农产品,带动农户增收:“咱们的优势就是产地这边天气环境比较好,种的农作物质量比较好,没有污染,都是纯天然的。咱们就是按照市场价格或者高于市场价格一点,从社员家里面把这个猪包括其他农特产品收回来,我们统一加工往外销。目前我们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多的话一家有一万多两万块钱,少的话几千块钱。”

喜德县有超过22万人口,分散在24个乡镇,其中不少人住在远离乡镇的山村里。由于山高路远,从县城送到乡村,远一点的要走几个小时,一些快递公司就不愿意送东西下乡,农户种植的农产品,也难以走出大山卖到外面去,快递“最后一公里”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难题。喜德县利用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的契机,建立了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108个电商服务站点,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

喜德县委常委梅勇介绍说,他们整合快递公司资源,从县城到108个配送网点由邮政一家公司负责,让农户买的东西能下乡,让农产品能卖出去:“在这个县里面,是交通非常不便的,而且它的物流成本也很高。这108个服务站点应该说覆盖了我们50%以上的贫困村,它把我们以前零散的物流下行模式和农产品上行模式把它整合起来,免费给老百姓配送到站点上,让老百姓到服务站点来取,这样一项措施,大概一年为老百姓减少支出1200万到1500万之间。”

三级物流体系让喜德县物流资源得到统筹。2019年喜德县电商交易突破1.68亿元,其中农村电商交易总额6970万元,同比增长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