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做好这四点,员工的执行力自然就提升了

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john. Templeton)

约翰.坦普尔顿(美国《纽约时报》评出的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之一,属于富兰克林坦普尔顿基金集团。)


对于员工教育,很多人都在强调主观能动性,主张多思考一点,多做一点,认为具有较强执行力的人,会比其赢得更多的机遇,获得快速成长。

学会创造性的工作,在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后,多想一想领导交代的任务有哪些不包括的工作,让领导得到额外的信息作为决策的支撑,这是在成全自己也在成全领导。

道理是没错的。

问题的核心在于,影响员工执行力的因素中,员工的因素固然存在,但是作为领导者,对员工执行提升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同样,对管理者来说,在工作中一直把眼光盯着员工,期待他们的自觉自动,不仅不现实,更是一种管理失职。

管理者,做好这四点,员工的执行力自然就提升了


那么,这种管理失职对员工执行力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指令不清晰。

二、管理行为单一

三、帕金森定律

四、自身缺乏领导力凝聚共识

下面详细分解。

一、指令不清晰。

办公室里,老板让一个员工去买复印纸,说完后员工就出去了,买了三张复印纸回来。老板大叫,三张复印纸,怎么够,我至少要三摞。员工第二天就去买了三摞复印纸回来。老板一看,又叫,你怎么买了B5的,我要的是A4的。员工过了几天,买了三摞A4的复印纸回来,老板骂道:怎么买了一个星期,才买好?员工回:你又没有说什么时候要。一个买复印纸的小事,员工跑了三趟,老板气了三次。老板会摇头叹道,员工执行力太差了!

上面的案例就是典型的指令不清晰的例子。老板在交代任务的时候,明确指出自己的需求,员工自然就不会分成三次去做一个简单的工作了,自然,在这个案例中,员工完成任务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员工和老板都不开心。

正确的做法是,利用SMART原则来进行工作和任务的分配。

所谓设定目标的“SMART”原则,在下达指令时内容中应包括:1.具体的(Specific);2.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4.和其它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5.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五个原则缺一不可。

根据这个原则,对上面的案例进行进一步的调整,调整后的指令安排如下:

“你去在xxx电脑城的XXX店面,购买XXX品牌A4白色80克复印纸三包,要500张一包的,价格大概在XXX,因为之前都是在那里采购的,所以可以的话谈一下价格,对方认为价格低了的,允许提价10%,然后就不要请示了,打个车去,在今天上午下班前买回来,来回的路费我给你签字找财务报销。”

这样的指令,该员工还会出现上面的错误么?

一个没有被正确理解和接受的指令是不可能被完成的,最可怕的是指令下达者还在等待结果,结果等到最终发现根本没有去做,自然没有结果,如果还有其它事情以该结果为前提,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灾难。

所以,对于下达指令者,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把指令下达得清晰、明确,要把做什么、目标、完成时间、谁负责、甚至需要取舍时的取舍原则都明确给出,这是指令能被完成的前提,也是领导的职责。


管理者,做好这四点,员工的执行力自然就提升了


二、管理行为单一

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不同需求、愿望及能力特长,针对不同成熟度,明确他们能承担的工作任务,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培训。

不同类型的员工,需要的管理方式肯定不一样,统一采用一种方式去管理,势必会造成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对于工作的开展于事无补。

同样,因为管理方式单一造成的工作停滞不前,效率低下,何尝不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浪费?

管理者,做好这四点,员工的执行力自然就提升了


三、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因为害怕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受到威胁,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帕金森定律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组织内部人员之间长期在鸡毛蒜皮的事件中争吵,却忽略了具体的重要事项,同时,对于员工之间的差异和适岗适用同样不会被管理者放在心中,组织的效率更加不能提高。

管理者,做好这四点,员工的执行力自然就提升了


四、自身缺乏领导力凝聚共识

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没有明白员工的绩效评判权与自身的绩效表现的关系。

管理者需要清楚,自己在组织内是否明确清晰了组织的未来目标和任务目标,通过目标来指引方向,是否建立了责任共担与利益分享机制来激发组织成员的活力,使组织内优势互补,能够协同作战,是否掌握了必要的管理技能,对畅通的沟通渠道进行了强有力的建设,并且有效地维护和履行了自己的管理职能?

所以,管理者要理解“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这样一句话的意思。管理者自己的管理绩效最终要体现在下属的成长和绩效创造上,对员工执行力低的问题自己要承担第一责任。


在新形势下,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和管理者能力体现,需要有重新的确认和审视。组织的变化与否,管理者对于变革和变革后的目标走向,是应该在组织内部日常的工作表现和管理效能中察觉并且警觉的。任何忽略组织管理的企业,无异于临渊骑瞎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