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前:她送书写信称学生并与丈夫分居,鲁迅去世:她破口大骂

民国的才女极多,百花齐放,多是一些名媛小姐,在西风东渐的环境中成长,形成了激烈鲜明的性格。与民国众多才女不同的一位,名叫苏雪林,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依靠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完成了弯道超车,在人才济济的民国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曾经与大师鲁迅有过一面之缘,从此二人之间便结下了一段“奇缘”。

鲁迅生前:她送书写信称学生并与丈夫分居,鲁迅去世:她破口大骂

小村求学的孩子

苏雪林的祖籍在安徽太平县岭下苏村,小村坐落在黄山脚下太平湖的北岸,根据《太平苏氏宗谱》记载,她家的祖上并不寻常,乃是宋朝时期大文学家苏辙的后裔,名门望族之后,到了她这一代却已不复当年了。

苏雪林小的时候没有机会读书,这与家庭的传统守旧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只不过苏雪林并没有因此任命,在苏雪林7岁的那一年,在她强烈的“争取”之下,凭借祖父的关系,去了当地私塾里偷偷的跟读。在那个女子不需要文化的认知时代,小苏雪林却有着自己的执著,也正是这份执著,使她有机会读书识字。但是好景不长,在一年多以后,她的跟读生涯结束了,哥哥们都去学校读书,离开了私塾,她也就失去了跟读的机会。

鲁迅生前:她送书写信称学生并与丈夫分居,鲁迅去世:她破口大骂

但是苏雪林却在这宝贵的时间里,认识了不少的汉字,凭借这样的积累,她在哥哥们上学带回来的书籍中畅读,期间包含了史书、译作、名家专集等等,使苏雪林在学习和积累上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后来又辗转流离的读了小学、中学,最终竟然考上了一所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毕业后就在那里做了一名教师。当然了,这期间的辛酸只有苏雪林自己最清楚,多少次哭闹、哀求才换来这样的机会,多次的努力才换来读书成为教师。

只不过这样的现状并不能满足她的需求,她选择继续求学,最终考取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从此苏雪林的人生发生了巨大改变,她与庐隐同学,向胡适、李大钊、周作人等人求学,在接受全新思想的冲击之下,她整个人都焕然一新,随后又去了法国留学,最终因父亲病故的原因提前回国,在病重母亲的威逼和哀求之下,选择了与素不相识的未婚夫结婚。

鲁迅生前:她送书写信称学生并与丈夫分居,鲁迅去世:她破口大骂

新思想熏陶下的守旧女孩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雪林虽然接受了全新文化熏陶,身边又有不少有着女性解放思想的同学,但是她的骨子却依然有很深的传统观念深植,最终接受了一段自己不喜欢的婚姻,并在1927年与丈夫一起回到上海教书。只不过苏雪林却依然对文学有很深的执著,在1928年的时候,她的《绿天》出版的第一时间,她不是邮寄给丈夫,而是邮寄给了鲁迅,在一同寄去的信中,苏雪林表达了自己对鲁迅的敬重,并且自称为学生,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注意,在那本赠予鲁迅的书中,还加盖了“绿漪”朱红印章。

苏雪林不仅给鲁迅寄书,而且还在公开发表的文章内对鲁迅大加赞赏,并且表达了鲁迅可以跻身世界文坛,与很多著名的世界文学家并列。可见,在苏雪林的心中,鲁迅地位极高。

“鲁迅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

鲁迅生前:她送书写信称学生并与丈夫分居,鲁迅去世:她破口大骂

期间,苏雪林与鲁迅曾有过一次会面,在一次交流会中,苏雪林私下与鲁迅进行了交谈,鲁迅当时已经是文坛大家,一个素不相识的萌新来找他叙谈,或许鲁迅确实有一点孤傲,或许鲁迅被无意表达这样的欣喜,只是性格使然,但是苏雪林却经过此次谈话,认为鲁迅是一个高冷的人,对自己态度冷漠。当然了,苏雪林很大程度是误会了鲁迅,因为在1936年鲁迅逝世之后,在他的藏书之中还保留着苏雪林邮寄给他的书籍,如果鲁迅真的是冷漠蔑视苏雪林,又怎么会一直留存她的书籍呢?

一百八十度态度转弯,为何?

但是苏雪林并不理解,她在鲁迅死后,性情大变,早已不是当年的“绿漪”,对鲁迅的态度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仰慕追捧,变成了口诛笔伐,仅仅恶语相向,直接对鲁迅破口大骂的文章,加一起就达到了几十万字。

鲁迅生前:她送书写信称学生并与丈夫分居,鲁迅去世:她破口大骂

对于苏雪林态度的转变,当时认为她是“因爱生恨”的说法呼声很高,对此,她也曾经专门作出了回应,说明她不是因爱生恨,这样的说法只是无端的猜测而已。不过,她的辩解在其他人看来,反倒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出卖了自己的内心。也有人认为,苏雪林对鲁迅态度的转变,与她的立场有直接关系,只要想想鲁迅先生生前,如何用犀利的语言化为“匕首”,又投向了谁的胸膛,就不言而喻了。

野哥倒是认为,苏雪林的转变依然还是感情方面的影响更大。因为苏雪林是一位接受当时西方新思想的女性,她身边也聚集着很多女性解放思想的同学,她的思想自然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而且她一直都在与命运作斗争,从7岁开始私塾跟读开始,就是在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在斗。她的求学史,几乎就是对家庭抗争史,只不过在父亲离世,母亲重病的哀求下,她没有再继续坚持原则,选择了接受母亲的包办婚姻,嫁给了她的现任丈夫。

鲁迅生前:她送书写信称学生并与丈夫分居,鲁迅去世:她破口大骂

但是苏雪林并未在内心真正接受丈夫,而是为了不忤逆母亲做出了让步,这样的让步看似“孝顺”,其实对她的丈夫极其残忍。在他们新婚2年后,苏雪林便与丈夫分居,直至丈夫死去,都未曾与丈夫有过夫妻间的亲密。

或许,鲁迅才是她心目中的理想对象,是她情感的依托, 却因为鲁迅给她“冷漠”的错觉,又早早地离开了,造成了苏雪林内心无处安放,最终“因爱生恨”,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抑郁。在她丈夫离世之后,她一直守寡未嫁,直到她102岁寿终正寝,依然还是一个人,她在等谁?又在守护着什么呢?!

参考文献:《一个真实的苏雪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