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平均费用是多少钱?为什么?

天天开心68797


这个题目太大,如果从大部分新冠病人是轻症角度属于能够自愈算也就是基本检测化验,隔离和对症中药以及吸氧费用,顶多再加上无创呼吸机的费用,费用不会太多。重症则不好说,跨度就大,除以上基本费用,治疗时间长,重症病房每天就是不少费用,包括呼吸机,血滤,ECMO,抗炎,各种药物液体营养免疫支持,持续各种监护,媒体报道下来几十万。尤其ECMO机器开机一次性材料就好几万。听话在家是在为抗疫做贡献一点不假。


麻医神相人在江湖


这个就要看如何认定疾病了。如果认为是新冠肺炎患者,是病毒伤害造成的肺部炎症那治疗就是医学那一方法:

1。核酸检查确诊。

2。影像技术显示肺部状态。

3。抽血验尿化验数据。

3。患者隔离服,医生全套隔离服。

4。负压病房。

5。各种检测仪器。如:随时检测血压,心脏,等仪器。

6。吸氧机,呼吸机。

7。随时准备医生,护士。切患者喉管急救。

8。各种针剂。如:氨基酸,维生素等。

9。为了提高免疫力,所用的,胸腺肽,免疫球蛋白等等。

10。各种降体温针剂,温度计。

11。医生,护士,护工,清洁工等等人员配置。

这些都金钱消耗,据报道重症平均40万左右。

而如果以中医认定疾病:疾病是患者感觉出来的各种难受症状。那就费用低廉而且效果更好了。

按照中医方法:

1。病房基本设施。

2。温敷,保暖设施。

3。熬药设施。

4。吸氧机。

5。医生,护工,清洁工。

6。必要的防护类。如:口罩,手套。

中医是治疗患者自己感觉出来难受症状的,关于体温,是不需要温度计测量,是根据患者反馈是冷还是热研判。患者感觉凉就温敷。

患者身体酸痛就针灸,让经脉穴位畅通,很快解除患者疼痛。

患者咳嗽,呼吸困难就在头部经脉针灸,温敷快速解除这些现象。吸氧机只是给严重呼吸困难患者辅助呼吸。

根据患者体况,熬药。用中药药性调整患者机体运转正常,这样就能提高自愈能力修复身体问题。

一般重症也就一周恢复,为重症半个来月恢复。

你对比一下,那个方法简单特效。只是把持医疗的西医专家,认为中医药不能消灭病毒而不让中医完整介入。

回头来这些把持医疗的专家也没好药消灭病毒,弄得是浪费,又效果不好,回头来又说靠免疫力恢复。

西医根本不承认人体具有极强自愈能力,治疗就是帮助患者提高自愈能力而已。

西医更没有经脉穴位概念。患者出现全身酸疼,其实就是经脉穴位郁堵损伤造成,在相关筋脉穴位针灸,艾灸立即性解除,他们不懂,更不会操作,就武断认为无效。

患者发烧,必须根据患者反馈来论断,你测量的发烧是假象,患者感觉出来的冷热才是本质。

唉…可惜啊,冠状病毒再厉害,也是人体生病了,治疗不解决患者身体问题,只是研究病毒,费用不高才怪。为什么?答案人为浪费造成。

回头来,西医采用的一切方法还是在解除患者身体出现的各种难受症状么。止咳药不是解除患者咳嗽吗?吸氧不是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吗?切开喉管还上呼吸机还不是解除患者不能自主呼吸症状吗!唉。。。


生命的航线


记者:截至目前,医保系统共为全国新冠肺炎患者结算、支付了多少资金?被医院收治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是多少?

熊先军(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医保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将维护人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1月22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明确要求,对于确诊和疑似患者全部实行“先救治、后结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

截至3月15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医保结算93238人次(包括门诊患者多次就诊结算),涉及总费用103960万元,医保系统共支付67734万元。全国确诊患者结算人数为44189人,涉及总费用75248万元,人均费用1.7万元,其中医保支付比例约为65%(剩余部分由财政进行补助)。

为缓解医疗机构垫资压力,医保经办机构还专门预付专项资金用于患者救治。截至3月19日,各地医保部门累计拨付资金193亿元,其中湖北省37亿元。


理川拉沙


国家为新冠肺炎的治疗真的付出了太多,同样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患者的治疗,还有其他各个方面,下面一组图相信可以更好的帮你了解这次疫情,给大中国点个赞,祖国,我爱你(ღ♡‿♡ღ)


斌语


一名新冠肺炎患者,需要隔离,需要呼吸机,加上各种药物,针水什么的,每个人的病情重度不一样,治疗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应该费用产生的也不一样,前久中国疫情严重期间有很多网上说,二十万到四五十万左右才能治疗一个。也应该要吧。


文山兵哥


提问者不看主流媒体新闻,国家卫健委根据己出院人数统计,治疗新冠肺炎人均费用1万7千元。


用户退伍老战士


这个有很多专家已经给出答复。我们国内免费,是基于制度和国情需要。免费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