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二法則》:人生需要原則,生活需要秩序

我們常常會覺得人是感性生物,那麼生活也應該是隨性而恣意的,而規則會破壞人對生活的美好感覺,束縛人的自由,錯過豐富情感的體驗,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選擇混亂而盲目的活著,放棄原則,甚至放棄理性,直到人生逐漸失去方向、沒有退路。

如果你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察覺,想要尋求更好的出路,建議你看看這本《人生十二法則》,相信你會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人生十二法則》:人生需要原則,生活需要秩序

《人生十二法則》的作者喬丹•彼得森,是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臨床心理學家,主要研究異常心理、社會心理以及人格心理學專家。《人生十二法則》是彼得森的第二本書,還未上市就已登上北美暢銷書排行榜,一推出便成為全球現象級暢銷書。彼得森有著豐富多彩的個人經歷,他從事過很多職業,包括洗碗工,加油站工人,廚師等等,但同時,也獲得多個名校的學位。目前,彼得森創立的精神健康網站已幫助數千人糾正性格缺陷,更好了解自己,改善未來。職業生涯的多樣化、求學生涯的輝煌造就了彼得森。


《人生十二法則》:人生需要原則,生活需要秩序

在《十二法則》一書中,彼得森運用當代腦神經科學,哲學中的精粹,以及心理學等各方面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出了十二法則,他以講故事的形式將法則更好地向讀者說明,告訴人們制定人生法則並不會限制生活的自由,反而因為法則,你會清晰堅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法則推動我們前進,讓我們生活更加充實和自由。


《人生十二法則》:人生需要原則,生活需要秩序

下面讓我們更深入地去了解這本書,學習如何將書中的法則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

人生是否需要規則?

提到規則,我們總會想到它的對立面—自由,規則的建立意味著自由的放棄,但是,世界並不存在絕對的自由,你的自由可能侵犯到別人的自由,所以,世界必須有統一的行為準則,使得大多數人獲得相對的自由,這才是世界得以和平運轉的保證。而我們的內心更應建立一個基本的原則,以約束自己的情緒,堅定自己的意志,抵抗外面世界的混亂。

彼得森作為一位作為心理醫生,他見識了太多的人間不幸。彼得森知道,如果沒有一個信念,人很難從這些不幸中撐下來。自由主義者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美好的,彼得森認為人生在世的本質是受苦。有些苦是我們自找的,比如你因為意志力薄弱而吸菸、酗酒、甚至吸毒,那你吃苦是自作自受 —— 但是就算你做得再好,你還是會吃苦。你會生病,你會衰老,你會絕望,你會死亡。


《人生十二法則》:人生需要原則,生活需要秩序

不同於宗教的慈悲博愛,彼得森的觀念更接近於是一種“父愛”理念,彼得森認為人應該自立自強!在彼得森眼中的世界是個混亂和秩序的二元共同體,混亂帶給人痛苦,所以我們必須用秩序對抗混亂。

比如在進行投資活動中,股票市場上那些頻繁看盤的人,恨不能每時每刻都盯著大盤,為了不錯過每一個“重要”信息而戰戰兢兢。有的人不斷地買進賣出,一漲就買,一跌就拋,始終在淺嘗輒止,渾噩前行,跟風跌跌撞撞,永遠處於碰碰車的狀態,

因為缺乏原則,成為任人收割的散戶。

人生當中,不管何種行為,我們都需要制定自己的原則,設置底線,才不會迷失方向,陷入混亂。


《人生十二法則》:人生需要原則,生活需要秩序

待己如助人

在十二法則中第二法則讓人印象深刻——待己如助人,也就是”意味著你需要選擇對自己真正有好處的事物,即使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樂的。“

每個人都知道要對自己好,但是卻常常誤解了”好“的含義,只是單純認為讓自己快樂就可以,而其實”快樂“二字有太多的陷阱。比如我們吃甜食很快樂,身體很愉悅,但過多的糖分會摧毀我們的健康,保持節制地食用糖類食品,才是真正對自己好。所以,在對自己好這一方面,我們需要制定準則來約束自己,這才是善待自己。


《人生十二法則》:人生需要原則,生活需要秩序

善待自己,就像善待所愛之人那樣對待自己。也許你沒有意識到,很多人有自虐傾向,容易蔑視自己,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不會主動去關心自己的健康。想象一個你心愛的人,你是如何對待她/他的,你就應該像對待他們那樣對待自己,尊重他們那樣尊重自己。

在知乎裡曾經有這麼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夠讓世界美好?“,贊數最高的回答是:”那就是讓你自己的生活美好起來。“ 愛默生也曾說,一個人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是讓自己幸福起來,你幸福一分,這個世界的禍害就少一分。


《人生十二法則》:人生需要原則,生活需要秩序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那種總想著一切為了孩子的父母,其實這往往是糟糕的父母。有很多父母是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但卻想著孩子拿最好的成績,上最好的學校。他們望子成龍,不過是要孩子來彌補自己的種種缺憾。當他抱著望子成龍的動機的時候,他對孩子說的很多話,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表達、發洩他們內心的種種不如意。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今後會出現各種問題。好的父母首先要做好的自己,你就是孩子的起點。如果你都不愛自己,你成為不了一個自尊、自強、自立的人,那從一開始你的孩子就輸了,你將成為一個壞的榜樣,孩子失敗的源頭。

善待自己才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人生十二法則》:人生需要原則,生活需要秩序

彼得森在這本書中告訴我們:你應該承擔個人責任;人生在世有些事必須你去做,而且必須做好;照顧好自己,首先要看得起自己;只跟看得起你的人交朋友;好好教育你的子女;尊重傳統,你需要紀律,你需要勇氣,你需要自我犧牲的精神; 謙卑,不懂的別胡亂發言......

總之,彼得森認為人生的意義不是什麼自由,而是責任,所以要想生活幸福,對抗混亂世界的最佳武器就是人生法則。


《人生十二法則》:人生需要原則,生活需要秩序

“而最重要的法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這麼簡單。”


———— 感 謝 閱 讀 ————


我是sandy,喜歡碼字和畫畫,更喜歡看電影,每個人“一定要愛著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讓我陪你一起找到你的熱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