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問]創業公司管理的三個階段

創業公司的管理,大體可以也是分三個階段:

[創問]創業公司管理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也是創業最開始前兩三年,可以說是“管事”的階段,具體對應的管理主要是產品的研發和營銷。

這也是起步最艱辛的階段。大部分企業都死在沒有找到一款符合市場剛需的產品,抑或是這個產品沒有對應的商業模式,市場和用戶規模再大,也沒有辦法變現。這時候,一個合格的CEO需要管理產品的定位、研發進程,能夠身先士卒地帶團隊進行市場推廣,以及找到適合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建立核心競爭壁壘。很多從大公司出來創業的人,沒有對市場足夠的敏感度,沒有從零開始的經驗,往往會在這個階段受到很大的挫折。而熟悉產品、技術或者某一個行業的創始人和CEO能夠脫穎而出。

第二個階段,創業2年到5年,通常是公司摸索出了基本的產品和商業模式,產品線逐步豐富,需要在垂直行業進行市場擴張。

公司的規模加大,各個職能部門開始完善,CEO的職責轉變為對於人的管理上。這時候CEO的職責必須及時轉換,通常由最初對事(產品技術和營銷)的具象管理升級到對人的管理和建立管理系統。在各個層面找到合適的專業化人才,替代CEO具象的項目管理,對同事的要求是專業化程度更高,能夠獨當一面。CEO未必是垂直專業技能最高的一個。

但對於高速發展的公司,問題在於,團隊都忙於打仗,對於細節的管理問題都被企業高速發展掩蓋了。在後面的公司發展中,有些問題逐步顯露出來。這需要CEO不斷在挫折後總結自己的問題。

第三個階段,通常是企業發展4-5年後,在所在領域的相對市場地位基本確立,但是在新興的領域由於技術的變化,CEO需要迭代到戰略管理中。

技術的更新換代的速度通常是3-5年一個週期,比如在移動互聯網在2010年之後的蓬勃興起,比如社交媒體的出現,以及最近幾年的智能硬件到機器人行業的火爆,要求公司的產品形態和對應變現的商業模式不斷升級。美團從團購到外賣和電影票的轉變實際就是在這個階段發生的;大眾點評成立於2005年,5年後就面臨著團購這一波熱潮轉換,它趕上了團購卻沒有趕上外賣。CEO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進入戰略管理階段,選擇新的戰場,抬頭看天,而不是低頭耕耘。這時一個好的董事會也是非常關鍵的,能幫助創業公司從一堆紛繁複雜的戰略選擇中,找到最適合的一個。

但這個階段,人的管理依然很重要,戰略一旦定下來,具體的業務就必須有人去帶,去拼殺。有些業務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領隊,做也是白做,挖人能力至關重要。

最後,不管是否是資本寒冬,融資和公司財務管理也是CEO不可忽視的。

程維找到柳青加入,最重要是解決滴滴的融資問題。有了資本的支持,創業公司就可能獲得生存的那一口氣,還有翻盤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