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區:培育文明鄉風 助推鄉村振興

3月27日,天氣格外寒冷,但是王益區黃堡鎮周家村村民付亞琴早早地就在院外打掃衛生、拾掇雜物。“我們村現在可是省級文明村呢,我是這兒的村民,臉上特別有光,咱老百姓麼,也就儘自己所能為村上做點啥”。

近年來,王益區把強化文明創建,激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力、實施文化扶貧、選樹典型等作為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和載體,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全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落地生根。強化文明創建,弘揚時代新風。

王益區以文明鄉鎮、文明村創建為抓手,以新民風建設“十個一”活動為重點,組織黃堡鎮和全區26個行政村開展不同級別的文明村鎮創建活動。目前,黃堡鎮創建成區級文明鄉鎮,1個村創建成省級文明村,14個村創成市級文明村,9個村創成區級文明村,2個村申創區級文明村,文明村創建率達到100%。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村的紅白理事會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遇到家裡老人過世,村民都積極響應號召,簡辦喪事,為疫情防控‘讓路’”。孟姜塬村紅白理事會會長石喜全說。為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王益區各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在村“兩委”的領導下紮實開展各項工作。

黨員幹部率先垂範,大幅減輕了群眾負擔,得到了村民的普遍好評。同時,積極指導各村開展道德講堂、道德評議會,修訂完善村規民約,不斷推進移風易俗,著力培育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豐富貧困群眾“精神食糧”。王益區以提升廣大貧困群眾的文化生活為目標,紮實開展文化扶貧,為農村貧困群眾送上“精神食糧”,全面提升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定期組織開展文化下鄉、文藝匯演等形式多樣的鄉村文化活動,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心坎兒上。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小品、歌舞、相聲等,不斷提升貧困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全年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均可達70餘場次。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平時喜歡熱鬧,自編自演了一些小品農閒時給村民們表演,沒想到現在我竟然成了一名‘演員’,能為王益區的群眾送上文化大餐,我特別開心。”周家村村民陳小玲說。

該區還不斷加強鄉村文化設施建設,戶戶通、農家書屋實現了村全覆蓋,26個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廣場,將鄉村文明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緊密結合,緊抓春節農民工、貧困群眾返鄉過節重要節點,大力開展文藝下鄉、義寫春聯等文化活動,讓群眾在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在黃堡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工作人員孫罡說“我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成為契機,大力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將黨的方針政策融入活動之中,讓群眾聽得懂,切實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脫貧致富能力”。

目前,王益區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兩個,組織志願者進村開展慰問貧困群眾、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義寫春聯、文藝演出等文明實踐活動。

通過志願服務隊伍的幫扶,不斷促進鄉風文明和諧。

強化典型引領,助力鄉村發展。王益區各村突出黨員示範作用,強化黨建引領,湧現出了一批老黨員,他們用自己的良好家風故事影響著身邊群眾。石坡村的84歲老黨員張志斌在村裡是有名的講課能手,他的故事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如今,各村文化牆豐富多彩,以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內容,用文字、漫畫等形式美化環境,推進村莊規劃治理,建設完成美麗鄉村,著力發展鄉村文化遊,積極打造孟姜塬秦人村落,助推鄉村振興,浸潤引導廣大群眾的價值追求。同時,開展各類評選表彰活動,表彰“五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以此為契機弘揚孝親敬老美德,努力形成鄰里和睦、家和萬事興的社會新風尚。

(記者:硃紅衛通訊員:王欣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