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浅谈兵仙韩信的一生

我们知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说韩信在弃楚投汉后,被萧何举荐,刘邦拜他为大将军,后连平魏、赵、燕、齐四国,击败项羽,为建立汉王朝立下不世功勋,后来萧何又助吕后诛杀韩信的故事。因韩信的成败都与萧何有关,故韩信祠堂有“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对联。

韩信熟读兵法,认为自己用兵“多多益善”,他的一生与很多成功者都差不多,都是出身平凡,性格放纵,青年受辱,初入仕途不受人待见,另投他人后逐渐发迹,铸就灿烂的一生,最终,死的凄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浅谈兵仙韩信的一生

韩信

家境贫寒,遭人侮辱

韩信还是平民时,性格放纵,没有好的品行,不能被推举做官,又不能做买卖养活自己,就经常到南昌亭长家里吃闲饭,长此以往,亭长的妻子很是嫌弃,就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知道她的意思后,很生气,走了。后来在城下钓鱼,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漂母,漂母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在那段最艰难的岁月,有了漂母的支持,韩信才能活下去。

但就像我们看的一些小说那样,主角在落魄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要去挑衅。这就有个屠夫看韩信不顺眼了,说:“你虽然长得高大,成天背着把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我;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本着不惹事生非的立场,从那人胯下钻过去,这就有了“胯下之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浅谈兵仙韩信的一生

韩信受胯下之辱图

韩信走了,去项梁那边当兵,项梁死后,到了项羽帐下,只得了个郎中的职位。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都不被采纳,这让一个有大志向的人郁郁寡欢。在刘邦入蜀后,韩信离开项羽,去了刘邦那,也是不出名。一次韩信因连坐要被斩首,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时,对夏侯婴说了句:“汉王就不想统一天下吗?” 这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决定了未来。这夏侯婴就觉得他不同凡响了,在交谈过程中更加欣赏,把这件事告诉了刘邦,让韩信做了治粟都尉。

结缘萧何,初露锋芒

这时候,“生死一知己”的知己——萧何上场了,萧何多次跟韩信谈话,越说越觉得这是个奇才。可韩信不乐意,他的志向是带兵打仗,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就让他管个粮食,太屈才了。在去南郑的途中,各路将领跑了几十个,韩信也跑了,萧何听说,来不及报告刘邦,亲自去追赶,事后刘邦就只追韩信,不追别人这件事问萧何。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可见萧何对韩信的评价极高,又让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就这样,韩信从一个小官摇身一变,成了大将军。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浅谈兵仙韩信的一生

萧何像

韩信做了大将军后,针砭时弊,分析敌我,针对项羽有勇无谋,意气用事,任人唯亲等弊端,认定项羽已经失去民心,让刘邦任用贤人,分封功臣,善待百姓,与民约法三章,从而得百姓拥戴,先在关中称王,再徐徐图之。经韩信这么一讲,刘邦顿时就觉得前途一片光明,自己也迟早能打败项羽。

计划好了就要开始行动了,刘邦乘项羽去打田荣得时机,明修栈道、暗度成仓,打败了章邯,平定了三秦地区,占领关中,实现了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韩信崭露头角。

平定天下,功成身死

但此时的刘邦还没有与项羽决战的能力,在收服魏王豹等人之后,在彭城兵败。刘邦给韩信增兵3万,采纳他:“向北攻打燕、赵两国,向东攻打齐国,向南断绝楚国的粮道,再向西与刘备会合。”的提议。在井陉之战中运用谋略,以少胜多,打败赵军。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浅谈兵仙韩信的一生

又引兵东进,攻打齐国,在齐楚联军,想要截断汉军粮道,让韩信不战自败的威胁下,韩信连夜派人制作沙袋,堵塞河流上游,等到楚军杀来立即决水,龙且部队一大半没有过河,又被韩信截杀,难逃大败的结局,齐王田广逃走后不久也被杀死,四国平定之后,韩信向刘邦要了个齐王的封号。

公元前202年,刘邦约定韩信、彭越、刘贾、英布从南、北、西三面包围楚军,后又与项羽在垓下决战,四面楚歌,军心瓦解,项羽大败。

到此时,韩信完成了他最后的任务,刘邦到韩信军中收回了他的兵权,改封为楚王,后又贬为淮阴侯,韩信也知道刘邦害怕他的才能,常常是装病不出,可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只有死了才能安刘邦的心。在刘邦率兵讨伐陈豨时,吕后与萧何商议,在长乐宫杀了韩信。就这样,兵仙韩信就结束了他战功赫赫的一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蕴

萧何与刘邦同乡,两人私交甚密,萧何素有识人之能,刘邦对其也是信任有加。而作为韩信的知己,萧何对韩信的兴衰是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但究其根本,韩信之死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刘邦诛杀功臣。

韩信虽然军事才能尤其突出,但他的政治才华可以说是相当平庸的,他攻下齐地后索要齐王,在兵权被削,贬为淮阴侯时,就应该韬光养晦,可是他还要向刘邦炫耀他的才能,这就让刘邦认定了韩信就是项羽之后的另一个敌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浅谈兵仙韩信的一生

韩信

但我们所熟知的,是“败也萧何”的故事,萧何是最终杀死韩信的主谋,但在我看来,萧何只起到了个辅助作用,以萧何对刘邦的了解,让他猜到了刘邦对韩信的提防,为了汉王朝的稳定发展,只好委屈自己,委屈韩信,与吕后合谋。

那为什么故事的流传会让萧何变成主谋呢?有篇文章中说其根本原因在于汉民族意识。确实,汉王朝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自汉武帝大大打击了匈奴之后,民族意识更加高涨,这种意识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界侵略。那么创造了这个汉朝的高祖刘邦无疑是个不容侵犯的神圣存在,容不得任何缺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汉朝的发展,那么杀韩信似乎就变得顺理成章了,但诛杀功臣的名头始终不是那么的好听。所以,在故事创作的时候,逐渐偏向于同情韩信败亡,否定刘邦杀功臣,也就成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END.

我是七月,关注我 ,更多历史,尽在眼前,记得点赞和评论哦~


《史记·淮阴侯列传》

关庆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文化意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