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詠馬詩更可貴的是寫出了馬德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是駱賓王七歲時寫作的《詠鵝》詩,為他贏得了婦孺皆知的名聲因為它成了中國兒童咿呀學語時所接觸的第一篇古典文學作品承擔啟蒙之職的年青父母與稚子們一起記住了“

駱賓王”的大名駱賓王無需《帝京篇》和《討武曌檄》《詠鵝》已足以使他不朽。《詠鵝》富天趣,流溢著一種稚拙之美,成人讀之也許會有一種不滿足的感覺,但對於一個七齡童子你能期望他寫出寄託遙深的詠物篇章嗎?能!杜甫在憶舊的詩篇中曾有“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此老從不打妄語,我們也相信他在與駱賓王作《詠鵝》的年齡曾充滿幻想地歌詠過在火中涅槃飛昇的鳳凰,儘管《詠鳳凰》的詩篇未能留存下來。

杜甫的詠馬詩更可貴的是寫出了馬德

詠鵝

杜甫在年僅七歲時就懷有超乎同齡人的“壯思”,我們應該相信這種可能性,他後來成為那樣一個萬世仰望的“詩聖”就是最好的證明。具體地說,杜甫留存的詠物詩即可為此作證,我們不妨看看杜詩中頗具神采的馬的讚歌。杜集中詠馬詩約有十餘首,計有《高都護驄馬行》、《天育驃騎歌》、《馬行》、《李鄂縣大人胡馬行》、《瘦馬行》、《題壁上韋偃畫馬歌》、《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房兵曹胡馬》、《病馬》、《丹青引贈曹將軍霸》可說篇篇精彩,神駿的雄姿猛氣在杜甫的如椽之筆的刻劃下令人可感可觸。當然,杜甫不是第一個把馬引入詩中的歌者。

杜甫的詠馬詩更可貴的是寫出了馬德

杜甫

作為六畜中與人關係最密切的馬較早就引起了人的關注與歌詠,漢《天馬歌》中即有“志俶儻,精摧奇。躡浮雲,唵上馳。體容與,逝萬里……”的讚語,已略得天馬之神韻。此後,魏晉南北朝也出現過一些詠馬篇什,如梁簡文帝的《西齊行馬詩》和梁元帝的《登山馬詩》等,惜乎“晨風白金絡,桃花紫玉珂”那樣的詩句似乎對華麗的馬飾投入了過多的關注,齊梁豔靡風氣下的馬未能展示雄風。唐太宗的《詠飲馬》“翻似天池裡,騰波龍種生”讓人驚喜地看到了神駿之影,但畢竟是驚鴻一瞥,掠目而過,只有在杜甫筆下,我們才飽覽了形神兼備的神駿的姿態和蹤影。

杜甫的詠馬詩更可貴的是寫出了馬德

腕促蹄高如鐵,交河幾蹴層冰裂。五花散作雲滿身,萬里方看汗流血。”(《高都護驄馬行》)“是何意態雄且傑,駿尾蕭梢朔風起…矯矯龍性合變化,卓立天骨森開張。”(《天育驃騎歌》)“頭上銳耳批秋竹,腳下高蹄削寒玉。”(《李鄠縣大人胡馬行》)“迥若寒空動煙雪,霜蹄蹴踏長楸間。”(《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這些詠馬詩句,語語迅快,如疾風捲長雲,淋漓酣暢地繪出了神駿的風采。讀之,誰的眼前不突兀浮現踏蹄噴息、蕭蕭嘶鳴的神駿姿影呢!

杜甫的詠馬詩更可貴的是寫出了馬德

奔馬

且杜甫的詠馬詩更可貴的是寫出了馬德,如“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這已不是寫馬,而是高邁卓絕的人格精神的寫照,所以有人稱杜甫的詠馬詩“妙在句句贊馬,卻句句贊英雄”。作於青年時期的《房兵曹胡馬》:“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直是英雄理想的嘯傲。千里馬有了伯樂是一種幸運,而馬的家族有了杜甫這樣的歌者將是一種更大的幸運。在杜甫“一洗凡馬萬古空”那樣的歌唱中,我們看到了馬的圖騰。

杜甫的詠馬詩更可貴的是寫出了馬德

奔馬

杜甫之後,已少有詠馬的精彩篇什,李賀作有《馬詩二十三首》,其中“此馬非凡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寫得爽利而富有韻致,但與杜老筆下雄獅振鬣、氣吞萬里的雄姿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