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咏马诗更可贵的是写出了马德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是骆宾王七岁时写作的《咏鹅》诗,为他赢得了妇孺皆知的名声因为它成了中国儿童咿呀学语时所接触的第一篇古典文学作品承担启蒙之职的年青父母与稚子们一起记住了“

骆宾王”的大名骆宾王无需《帝京篇》和《讨武曌檄》《咏鹅》已足以使他不朽。《咏鹅》富天趣,流溢着一种稚拙之美,成人读之也许会有一种不满足的感觉,但对于一个七龄童子你能期望他写出寄托遥深的咏物篇章吗?能!杜甫在忆旧的诗篇中曾有“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此老从不打妄语,我们也相信他在与骆宾王作《咏鹅》的年龄曾充满幻想地歌咏过在火中涅槃飞升的凤凰,尽管《咏凤凰》的诗篇未能留存下来。

杜甫的咏马诗更可贵的是写出了马德

咏鹅

杜甫在年仅七岁时就怀有超乎同龄人的“壮思”,我们应该相信这种可能性,他后来成为那样一个万世仰望的“诗圣”就是最好的证明。具体地说,杜甫留存的咏物诗即可为此作证,我们不妨看看杜诗中颇具神采的马的赞歌。杜集中咏马诗约有十余首,计有《高都护骢马行》、《天育骠骑歌》、《马行》、《李鄂县大人胡马行》、《瘦马行》、《题壁上韦偃画马歌》、《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房兵曹胡马》、《病马》、《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可说篇篇精彩,神骏的雄姿猛气在杜甫的如椽之笔的刻划下令人可感可触。当然,杜甫不是第一个把马引入诗中的歌者。

杜甫的咏马诗更可贵的是写出了马德

杜甫

作为六畜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马较早就引起了人的关注与歌咏,汉《天马歌》中即有“志俶傥,精摧奇。蹑浮云,唵上驰。体容与,逝万里……”的赞语,已略得天马之神韵。此后,魏晋南北朝也出现过一些咏马篇什,如梁简文帝的《西齐行马诗》和梁元帝的《登山马诗》等,惜乎“晨风白金络,桃花紫玉珂”那样的诗句似乎对华丽的马饰投入了过多的关注,齐梁艳靡风气下的马未能展示雄风。唐太宗的《咏饮马》“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让人惊喜地看到了神骏之影,但毕竟是惊鸿一瞥,掠目而过,只有在杜甫笔下,我们才饱览了形神兼备的神骏的姿态和踪影。

杜甫的咏马诗更可贵的是写出了马德

腕促蹄高如铁,交河几蹴层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高都护骢马行》)“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天育骠骑歌》)“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李鄠县大人胡马行》)“迥若寒空动烟雪,霜蹄蹴踏长楸间。”(《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这些咏马诗句,语语迅快,如疾风卷长云,淋漓酣畅地绘出了神骏的风采。读之,谁的眼前不突兀浮现踏蹄喷息、萧萧嘶鸣的神骏姿影呢!

杜甫的咏马诗更可贵的是写出了马德

奔马

且杜甫的咏马诗更可贵的是写出了马德,如“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这已不是写马,而是高迈卓绝的人格精神的写照,所以有人称杜甫的咏马诗“妙在句句赞马,却句句赞英雄”。作于青年时期的《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直是英雄理想的啸傲。千里马有了伯乐是一种幸运,而马的家族有了杜甫这样的歌者将是一种更大的幸运。在杜甫“一洗凡马万古空”那样的歌唱中,我们看到了马的图腾。

杜甫的咏马诗更可贵的是写出了马德

奔马

杜甫之后,已少有咏马的精彩篇什,李贺作有《马诗二十三首》,其中“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写得爽利而富有韵致,但与杜老笔下雄狮振鬣、气吞万里的雄姿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