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北宋時期的火葬習俗為何成了“潮流”?

在農耕文明的強大慣性下,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對土地的崇拜,

這種對土地的崇拜深入中華文化的每一個角落,細化到喪葬領域,就是千百年來流行的以土葬為主的喪葬習俗

在傳統孝文化的加持下,土葬習俗不僅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喪葬習俗的主流,同時也體現著後人對於祖先的孝道,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就算是犯了罪被砍頭的罪犯,入葬時也要請人將身體汾河起來,完完整整的去另一個世界。

然而在宋代,民間卻開始流行起火葬的潮流,這是為什麼呢?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北宋時期的火葬習俗為何成了“潮流”?

一、 土地兼併的結果

1、 失地農民的增多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宋代火葬潮流的興起,首先是在物質層面,很多人沒有用來充當墓葬的土地,不得已之下只能選擇火葬。

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體的中國古代,農民沒有土地是件很嚴重的事情,多數情況下一旦失地農民過度,就會引起農民起義,改朝換代。但宋朝是個特例,因為商品經濟的發達,很多失地農民轉為手工業者,失去了土地但卻依然能夠找到謀生的出路。

這樣一來,原本的土葬制度就失去了根基,這些失地農民們只能選擇火葬來作為自己生命的結束。

2、 城市的興起

除了失地農民之外,宋代城市的興起,催生了一個新的階層,即城市中的市民階層

。他們以服務業和商業活動為生,與失地農民相比,本來就沒有土地。

而且與以往的封建王朝不同,宋代的商業活動繁榮和城市的興起,催生了一大批從小就生活在城裡的市民,他們跟以往那些因為農業破產而不得不選擇來到城市的失地農民不同,本身對於土地也沒有多深的眷戀,因此選擇火葬潮流,即是現實需要,也是文化氛圍導致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北宋時期的火葬習俗為何成了“潮流”?

二、 社會各階層現實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產物

另一方面,因為不抑兼併,造成宋代財富迅速向貴族階層集中,社會貧富差距嚴重擴大,富者“阡陌相連”,貧者無“立錐之地”。

貧富差距的擴大使得社會中產階級迅速減少,整個社會兩極分化嚴重,富人們富可敵國,窮人們普遍只能勉強求生。在這種社會現實之下,很多人根本負擔不起土葬所需要的龐大的喪葬費用

正如前文所說,中國人講究孝順,由此帶來在喪葬制度上,往往也比較奢華。但這對於大多數的北宋貧民來說,就是不可承受之重。而相比於土葬,火葬所需要耗費的時間,金錢都相對較少,對於減少家庭開支,是有著顯著的作用的。

同時,由於宋朝在軍事上的羸弱,和周圍環境的嚴酷。經常發生各種規模各種形式的起義和外部侵略,而中央王朝政府又苦於三冗問題,無力應付。這樣一來,

在社會中下層之間,就形成一種保守或者說警惕的社會氛圍。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宋朝中下層民眾普遍危機意識比較強。喪葬習俗畢竟只是一種文化習俗,是活人向死人表示孝順和留戀的精神需求。在整個社會中下層都具有深重的危機意識的前提下,這種精神需求相對於生存本身的需求來看,就顯得比較弱。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北宋時期的火葬習俗為何成了“潮流”?

而同時,宋代文人士大夫階層地位的提高,帶來了思想文化上的大繁榮。宋朝士人們,普遍人文氣息比較濃烈,對於民間的種種現狀,同理心也比較多,因此在文化政策上也比較開明,這就給火葬習俗的產生和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條件。

任何一種潮流的興起,必然不是少數的,或者是單一人群的作用下形成的。對於宋朝人民來說,貧民自然不用多說,只能選擇火葬。而不多的中產階級,也因為整個社會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和動盪的現實,危機感比較強烈,因為在中下層民眾之間,簡樸節約的風俗是非常流行的。

由此,在貧民們的現實需要下,在中產階層的危機意識下,在士大夫為代表的統治者的人文氣息所帶來的寬鬆的文化氛圍中,火葬習俗由此而從貧民階層逐漸擴展到整個社會,成為一種新的喪葬習俗。

三、 宗教和少數民族喪葬習慣的影響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北宋時期的火葬習俗為何成了“潮流”?


從文化的角度講,宋朝火葬習俗的流行,跟當時佛教的興盛和邊疆少數民族的喪葬文化的融入,都有著密切關係。

首先因為社會赤貧階層的增多,主張“修來世”的佛教在宋朝大為流行,而佛教主張身體是靈魂的牢籠,當修持佛法圓滿的時候,就要用火化的方式破掉這牢籠,從而實現靈魂的永生極樂。

在這種宗教觀念的影響下,大量民間信佛的人也想要像那些高僧大德一樣,死後進入極樂世界,所以選擇用火葬來破開身體的牢籠。

另一方面,因為北方和西北方向遼國和西夏王朝的威脅,北宋只能不斷的向南方發展自己的觸角,由此推動了中華民族主體與南方少數民族的快速融合。這種融化首先帶來的就是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融入到中華文化之中來。

而南方炎熱的氣候和多是“煙瘴之地”的水土條件,決定了南方少數民族如果採取土葬的習俗,很容易造成疫病流行,尤其是在醫學發展不發達的古代。

所以,南方少數民族之中,自古以來就流行火葬的習俗,這種習俗隨著大宋對於南方的快速開發,逐漸融入到宋王朝自身的文化之中,與當時宋朝失地農民迅速增多的社會現實相結合,催生了火葬文化在中原開始流行的現象。

四、 結語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北宋時期的火葬習俗為何成了“潮流”?

文化習俗本身沒有高低之分,喪葬習俗從土葬轉向火葬變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世事變遷之下,人們出於更好的生存需要,從而主動改變的現象。

宋朝火葬習俗的流行,其實也是相對於其他封建王朝來說的,是在宋朝特殊的歷史背景之下的產物,也是當時的人們無奈之舉。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宋朝時雖然具備了火葬在現實基礎上出現的基礎,但並不具備火葬習俗代替土葬的文化條件。當時的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信仰和千百年來留下的土葬的習俗,並沒有達到火葬徹底代替土葬的地步。

也因此,宋朝以後,中國喪葬習俗又回到了土葬上來。

參考文獻: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