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与祭祀的关系,祭祀又对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语: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时候,人们认为皇帝对于一个国家影响只是片面的,神明才是对国家产生根本性影响的那个。他们认为神明可以保佑他们不受战争的侵害,同时他们也相信神明会在干旱的季节降雨等等,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信仰的神明皆不同。不过早期的神明并不是给人们带来福分的,人们信仰这种神明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怖,因此对神明产生了敬畏之情。

古代人认为时间的一草一木皆有灵性,因此都可以当作为神明的象征。为了能够讨好神明,人们开始将祭祀搬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希望通过祭祀的方式让他们与神明产生联系,并通过祭祀来讨好神明,让国家一年风调雨顺。后来祭祀的目标不仅仅是神明了,还有各种鬼魂,因此祭祀也开始逐渐盛行起来。

古代对祭祀都有什么需要讲究的事情

既然祭祀是为了讨好于神明,那么就需要拿出非常丰厚的祭品。因为古人认为不同的神明对祭品需求的不同,这也使得祭品的种类十分众多,但最主要是的还是食物、布匹、还有人牲。不过相对于祭品的使用次数来说,人牲是最多的,这种祭品是由人和牲畜组成的,古代人认为人和有灵性的生物是神明所偏爱的祭品,因此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祭祀都需要用人来充当祭品。

天地人与祭祀的关系,祭祀又对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古代祭祀祈福所用的神台

起初人们对祭祀的场地并无固定一说,任何地方都是适合进行祭祀的,但是由于原始宗教不断的发展,逐渐的进入了规范化状态,开始在固定位置进行祭祀,并且将祭祀周边修筑宗庙、楼宇等装饰其"神性",给与神明居住的地方,希望神明能够长保一方平安。

祭祀作为一种信仰活动,那么虔诚的祈求必然是整个祭祀当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在祭祀的过程中古人认为只有相信神明的存在,神明才真的会降临这里,如果心中无神,则无法通过祭祀来与神明沟通。无法与神沟通则无法祈求,因此无神的想法会让祭祀变得毫无意义。

天地人与祭祀的关系,祭祀又对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君王带领众臣子在野地进行祭祀敬神

人们认为祭祀的尊贵应该高于世间众物,因此驳杂的人为工艺是对神明的不敬,只有采于自然的纯粹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古人在祭祀的时候所使用的玉器、祭祀用的祭品,往往都是不加处理的,就连皇帝前来祭祀所乘的马车也是用色彩加以绘制的,可见祭祀对一国之重要。在祭祀的次数上古人讲究"不数"和"不疏",意味不多不少,多了会让神明产生厌倦,少了又缺少祭祀让人们怠惰,对神明不恭,因此适中的祭祀次数对于国家来说很是重要。

祭天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

每日的开始从哪里?每日的结束从哪里?世间万物的生长又如何?这一切都是源于天,虽然说我们知道这都是太阳的功劳,所谓的神明让万物生长实际上还是植物自己的光合作用,但是古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太阳只是天的一部分,而将世间分为天、地、人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早已根深蒂固,因此祭天是人们祭祀当中第一个祭祀的目标。

天地人与祭祀的关系,祭祀又对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了祭天而修建的高台

由于古人认为天能够主宰一切的事情,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万物生长,还有朝代的变更。因此无论是平民还是君王都对天充满着敬畏,几千年的历史当中祭天、拜天成为了一种习俗,包括古代的结婚"拜天地",都是充满着祭祀的色彩的。祭天的这种活动也是从周朝时候就有了,而"天子"一词的产生实际上就是跟祭祀的"天"又直接关系,皇帝通过"天"和"天子"之间的联系,加强自己的威望更好的管理国家,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由于当时我国的祭天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祭天是国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无论是开国之君还是继承之君,亦或者将要亡国之君,都需要去祭天,以求天赐福。祭天实际上在秦汉之时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标准化的仪式,到达唐宋的时期祭天已经成了为治理国家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政治手段。

祭地的主要人群还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百姓

既然说是"拜天地",已经得到天的认可,那么地也得认可才行。不过相对于祭天来说,祭地的范围更为广泛。具体来说就是,祭天的这种行为把只能天子来,祭地是百姓亦可,同时祭祀的神仙也变得多了起来,山神、水神、火神、教唆神,甚至连动物都成为了神明,比如鼠神和虎神等。前者在于希望土地安生,后者在于希望动物不予破坏。

天地人与祭祀的关系,祭祀又对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献上牛羊进行祭祀

这种想法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明显的通过敬畏无法改变现状,那还不如依靠智慧让自己发家致富风调雨顺,不过这种想法的产生也能证明了农业对我国历史的重要性,祭祀对于小农经济来说也有很大影响。

由于土地和粮食作为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土地和粮食分别在古代用社、稷二字作为代表,二者结合变成了江山的寓意,此后也成为了皇室对于江山的专属之词。不过在起初的时候社稷二字还并非是皇家专属,因为百姓同样在土地上耕种和收获,在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兴起,这种对社稷的祭祀也开始改变,在皇家彻底将其变成了称呼,而在民间则变成了祭拜土地神和城隍神。

现代的烧纸钱实际上就是古代的祭祖行为

说完了天和地还有一个没有说,既然相信有神明的存在,而古代对于神与鬼是同时存在的,自然还有鬼魂的一说,因古人认为鬼是一种凶恶的存在,它会给人们带来灾祸,因此祭鬼也成了一种主要祭祀。都说请神容易送神,鬼亦如此,因此古代祭祀的鬼魂往往都是常驻于内的,但是又让其常驻,又让其不害人,那么只有至亲的鬼魂才能做到,因此祭祖成为了祭鬼的一种存在。

古人认为先祖的灵魂在冥冥之中对未来的子孙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家族发生什么劫难就会像电视剧里一样"祖宗保佑"来祈祷。虽然对祖宗的祭祀会让家庭的开支增多,但是变相的来说通过这些开支达到了保佑家族和孝敬祖先,因此这种风气在古代的任何朝代当中都极为盛行。

天地人与祭祀的关系,祭祀又对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

从初秋时代开始这种由于敬畏而祭祀的行为逐渐变成了因怀念而祭祀,也就逐渐了变成现在社会烧纸钱的习俗。这种祭祀方式已经将祭祀祖先逐渐变为祭祀亡人,从一定意义的程度上来讲成为了活着的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方式。虽然我国经历了多个民族执政的时期,但是祭祖的文化却很少受到影响,可见祭祖在百姓之中根深蒂固的地位。

祭祀对于我国古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多重意义

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其本身的意义,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他的想法应该是比较趋近于现实的,因此祭祀对于帝王和百姓来说其意义相同又不相同,相同点在于其祭祀最基础的祈福之意,不同点则在于帝王在祭祀当中多出了一个政治意义。

祭祀对于一个国家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政治的作用,通过祭祀能够控制人们的思想。祭祀往往能够得到一种结果,结果为风调雨顺、大战必胜等等正面的预测,那么在农业上会让人们更加勤奋耕种,期待这一年粮食产生大大增加,相对于军队来说更是鼓舞士气,战士冲锋宪政带着必胜的信念,对于国家的安定来说风调雨顺的生活预测会让国家人们安定发展,虽然本质上国家的安定还是认为,但是祭祀的得到的结果却是人们内心的一种精神认知。

天地人与祭祀的关系,祭祀又对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记录着皇帝带领群臣祭天的时刻

祭祀在民间的作用则是团结族人,由于古代讲究的是儿孙满堂、开枝散叶,因此子嗣越多对于一个家族的繁衍来说越是有好处,既然家族很大家族内部不团结,意见不一致就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在家族团结产生了裂缝或者说家族遇到了巨大危机就会通过祭祖的方式,团结众人并祈求祖先祝福的作用,因此才会让族人摒弃前嫌共同进退。

祭祀表现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还表现为一种社会道德功能。在礼记、祭统: "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 ,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这里的十伦就是十中效用,期中牵扯的包括了社会当中多个层面,宗教、政治、婚姻等等人伦,祭祀在这方面以一种教化的形式功能在社会得以体现。我国古代的忠诚、孝道等等实际上就是祭祀逐渐演变的传统文化和礼俗。

天地人与祭祀的关系,祭祀又对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祭祖体现了古代传统礼数和孝道

祭祀除却这些外还有一个较为辅助的功能,这种功能对于现在来说依然有用。祭祀能够祛除一些人心灵的伤痛,比如亲人的去世、战事的失败。祭祀让人们相信死去的人会以另一种形式生存于另一种世界,这点更实用于帝王的去世新王登基,既尽孝确认了自己证通身份,又通过祭祀来消除人们精神上对于帝王死后国家改变的恐惧感。

结语:先在作为科学社会我们知道祭祀的无论是神明还是鬼魂实际上是一种只存在于人们精神构想的生命形式,它能满足于人们内心的需求,但其实际是不存在的。虽然祭祀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它的教化和祭祖的思念行为却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依旧还有给亲人烧纸钱的习俗。

总的来说祭祀在不同的时期还是具备不同的意义,在古代思想为开花的时候,确实是跟宗教形成了一种使国家安稳的手段,但不太好的则是在这种习俗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这些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封建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原因,打破了这种常规的思想束缚,人们才能拥有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发展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