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孩從六樓墜落!兩個月,兒科醫院收治8例高墜,孩子宅家未開學務必注意安全問題

近日,5歲的男孩小雨從自家六樓窗戶墜傷,奶奶正在家中做飯,聽見響聲下樓查看,小雨俯臥在地,被緊急送到兒科醫院。

孩子宅家未開學,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3月30日一早,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陳偉明表示,本以為疫情期間,孩子大人宅在家,意外傷害會減少,然而現實卻遠非如此,“宅家期間,兒科醫院收治的高空墜落傷較以往稍有增多,復工後,車禍傷又開始出現。”

近兩個月來,兒科醫院共接診了8例高墜、2例車禍患兒。

高墜傷、車禍意外連續不斷

5歲的男孩小雨從自家六樓窗戶墜傷,當奶奶在一樓發現他時,意識清楚,有哭鬧還能和人交流,而後發現左耳道出血,左手腫脹顯著,鄰居幫忙撥打120送至兒科醫院。

經過兒科醫院急診評估,小雨全身多處骨折,平掃左側硬膜下出血,左側枕骨顳骨巖佈局顱底骨折乳突積液。進行保守輸血等治療,血壓不能維持後進行急診手術剖腹探查並切除脾臟。

陳偉明醫生惋惜地表示,雖然小雨最終得到了救治,但身體卻落下了無法修復的傷害。

疫情以來,這樣的悲劇不是偶發。兒科PICU接診了多例意外傷害患兒,其中8例高墜,2例車禍。

陳偉明醫生分析,

疫情期間多發高墜的原因大致與孩子宅家時間太久有關,因為太久沒有外出,活潑好動的孩子們只有從窗戶、陽臺觀望,有些地方安全設施不健全,於是在這過程中,悲劇發生了。

與此同時,交通事故傷也在復工期間出現。

3月23日,兒科醫院急診搶救室接到了一位5歲的車禍外傷患兒,送來時患兒神志不清,重症顱腦損傷,下肢碾壓傷。醫院立刻為患兒開通了綠色通道進行手術。終於,孩子轉危為安。

5岁男孩从六楼坠落!两个月,儿科医院收治8例高坠,孩子宅家未开学务必注意安全问题

陳偉明醫生表示,這也與孩子終於可以出來活動有關,而家長在這一過程中卻容易放鬆警惕性,導致傷害悄悄來臨。

幸運的是,10例孩子經過兒科醫院重症醫學科、神經外科、普外科、骨科、放射科等多學科綜合治療後,全部生存下來,但不幸的是,這些傷害給部分小朋友留下了終身殘疾,更留下了心理創傷。

防意外傷害寶典看這裡

為了減少或者避免孩子的身心痛苦,為了讓每個家庭都能順利安全的度過疫情宅家和復工復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鄭繼翠醫生特地為孩子和家長準備了抗傷害寶典!

◇ 心理建設不容忽視

宅家有網課,手機電腦ipad不容缺少,遊戲也是孩子最大的誘惑。家長看孩子玩遊戲,發火,打罵,孩子逆反,效果是適得其反,所以給孩子以心理建設,真的很重要。

◇ 宅家有宅家安全之道

防跌落

● 窗臺、陽臺柵欄、窗止裝裝好

● 窗臺、陽臺下方不放桌椅板凳

● 不讓孩子單獨在家

● 時刻告知孩子高處物品大人幫忙

➢ 防異物

● 進食避免哭鬧、嬉笑,不驚嚇或打罵孩子

● 小的玩具或部件遠離孩子

● 孩子玩玩具家長在身旁密切關注

● 瓜子、花生等堅果,嬰幼兒要慎重

● 化學物品、藥品放放好,不要放在孩子觸手可及之處

➢ 防燒燙傷

● 熱水、熱飲、熱飯遠離娃

● 小電器放放好

● 天暖了,取暖器可以收起來了

● 教會孩子如何識別熱水

發生傷害後,緊張驚慌要避免,選擇正確的現場急救方法,儘快帶孩子就診。

兒科醫院兒童傷害預防中心是全國首個在醫院成立的兒童傷害預防中心。

沒有“偶然的”事故,只有“可預防”的傷害。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兒童傷害預防中心主任翟曉文教授呼籲家長們,防疫同時也別忘了防止意外傷害,多多留心孩子們的安全問題,希望每個家庭都能順利安全的度過疫情宅家以及安全地復工復產。

願病毒退去,孩子們都能歡喜迎接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