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委書記:產業數字化促老工業基地新舊動能轉換

吉林省委書記:產業數字化促老工業基地新舊動能轉換

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

菲律賓聯合日報刊載中新社文章《吉林省委書記:產業數字化促老工業基地新舊動能轉換》,原文如下: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6日就吉林“貫徹新發展理念走出振興發展新路”舉行發佈會。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表示,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對吉林老工業基地新舊動能轉換至關重要,推進數字吉林建設的主攻方向和突破點是智能製造。

  巴音朝魯介紹說,智能製造就是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吉林製造業深度融合,有三大標誌。

  第一大標誌是以汽車智能製造為引領,推動汽車產業數字化轉型。巴音朝魯說,吉林舉全省之力推動汽車產業的創新,特別是推動一汽的脫胎換骨,甚至一定意義上是浴火重生。去年紅旗乘用車銷量增長640%,今年上半年增長255%,全年有望突破10萬輛。

  第二大標誌是加快推進軌道客車產業智能化提升。巴音朝魯說,高鐵是吉林智能製造的典型代表,除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外,現在時速400公里的客車設計方案已經通過國家評審。將要投放的北京到張家口奧運智能高鐵,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首次採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智能行車、智能服務,年底前即可具備批量生產的能力。

  吉林正在研發新一代地鐵,材料採用碳纖維,配備了國際最高自動化等級的無人運行系統,包括清晨叫醒、自檢、出車、發車、行駛、停靠、折返、回庫、洗車和休眠,都自動完成。新一代地鐵還採用了觸屏車窗技術,車窗就是一個顯示器,可以無線觸控、收看電視、發送圖文信息。

  第三大標誌是以“吉林一號”衛星為支撐,加快發展航天信息產業。“吉林一號”是中國首個由省組織研發、以省名命名的衛星,為10餘個國家20多個行業提供遙感信息服務。到2022年,“吉林一號”可以實現140顆衛星在軌運行。巴音朝魯說,“吉林一號”衛星的發射,帶動了吉林光學制造、精密加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與此相關的配套企業有300家左右。

  巴音朝魯認為,“非新無以為進”,對吉林老工業基地來講更為迫切。“我們將繼續做好‘數字吉林’建設這篇大文章,跟上時代,引領發展,加快老工業基地的‘數字蝶變’。”(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