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皇陵是怎麼下葬的,盜墓世家都無從下手

自古以來,中華的殯葬文化都是一直保存了下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入葬時就會在棺槨裡放置一些金銀首飾作為陪襯,古代認為人逝去之後會到另外一個地方繼續生活,陪葬的金銀就也可以帶著一起過去,家裡富有的就多陪葬一些,不難想象作為集天下權力與財富一身的皇帝陪葬是多麼的豐厚,這也就吸引了一代代職業盜墓者的興起,但是截至到目前,元朝皇帝的墓陵還未被盜掘,甚至連下葬的地方都無法精確找到,這是為什麼呢 ?


元朝的皇陵是怎麼下葬的,盜墓世家都無從下手


元朝的前身屬於蒙古族,雖然他們建立了元朝,實行漢法,但是在喪葬習俗上還是沿用自己獨特的”薄葬簡喪“,到底有多簡單呢?

由於蒙古族屬於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住所,又加上碰見戰亂年代,基本上每天都在死人,就沒有漢族那麼多習俗,人死了之後只需要讓死者坐在一頂生前居住的帳幕中間,親朋好友圍著進行禱告,然後把馬匹、肉類、弓箭放到面前的桌上,隨後找一塊草地挖個坑,把人和陪葬品放入其中,最後把草地填平,第二年新草長出來之後就融為一體了。不過隨著漢族文化的加重,慢慢的也就採納了棺木入葬的方式。


元朝的皇陵是怎麼下葬的,盜墓世家都無從下手


再說說元朝皇帝的喪葬方法,根據明朝學者葉子奇《草木子》中記載,元朝皇帝駕崩,在入葬前會有一個儀式,此儀式和普通蒙族相同,不過規格要稍微高點,但是隻允許同族曾參加,禮畢之後,取一人粗細的金絲楠木,劈成兩半,在其中一半上鑿出一個人形大小,將遺體放置其中,隨後把兩塊合為一塊,外部在刷上髹漆(類似於現在的油漆,用於密封,隔絕空氣),等晾乾之後在用黃金鑄造三個直徑和圓木相同的圓圈,箍住兩頭,中間再放置一個,隨後由皇帝親衛帶著其棺槨來到漠北,隨機找一片草原,挖一道深溝埋葬,為了保證其埋葬地址的私密性,在運送途中,如果有人看見,就會將其殺死,用於陪葬皇帝。埋葬之後會把草坪還原回去,之後用萬馬千騎來回踐踏,使之於原來一樣平整,隨後又用千騎守住方圓兩裡,讓其自由生長,到了第二天,就無法找到其真正的埋葬之地了。


元朝的皇陵是怎麼下葬的,盜墓世家都無從下手


說完下葬,接下來就是後人如何祭拜的問題了,埋葬的地方肉眼都無法找到,那他們是怎麼確定沒有祭拜錯地方呢?

在下葬之前,會在深坑裡殺一頭幼崽駱駝,來年祭拜的時候會把這個幼崽的母親帶著一起,據說這個母駱駝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血找到下葬的地方,直到母駱駝死亡之後,就再也找不到真正的埋葬之地了。

除了習俗上的差異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元朝在滅掉宋朝之後,元廷渴望宋陵裡面的財富,開始大肆的挖掘破壞宋陵,甚至連宋理宗的頭骨還被做成了酒杯。元朝也知道被盜的滋味不好受,所以選擇這種獨特的下葬方式也算是希望百年之後不被打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