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遲緩、手顫?糖友要小心帕金森

案例:糖友張大爺今年65歲,前一陣子,他的老伴發現張大爺運動開始遲緩,起初也沒有在意,直到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張大爺想夾菜,但是提起筷子去夾菜的時候,手不停地顫抖,好幾次都夾不起菜來。擔心的老伴第二天立馬聯繫了兒子帶著張大爺去了醫院,經醫生診斷,張大爺是得了帕金森病。

糖友患帕金森病的風險高嗎?

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患帕金森症,相比非糖尿病患者風險高出三成多(見天地鏈接)。如果25歲至44歲確診患2型糖尿病,則患帕金森症的風險高出近四成。

行動遲緩、手顫?糖友要小心帕金森

如何確認糖友是否出現帕金森病?

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出現了帕金森病,體格檢查十分重要,而這也需要周邊人細心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自主的動作,就如案例中張大爺的老伴通過張大爺“夾菜手抖”的表現,懷疑起張大爺可能得了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其中震顫、肌強直、動作遲緩、姿勢平衡障礙的運動症狀和嗅覺減退、便秘、睡眠行為異常和抑鬱等非運動症狀的臨床表現為顯著特徵。

想要判斷是否得了帕金森病,可以通過是否出現運動症狀來判斷。

運動遲緩

運動遲緩指動作變慢,始動困難,主動運動喪失。患者的運動幅度會減少,尤其是重複運動時。根據受累部位的不同,運動遲緩可表現在多個方面。這邊推薦三個測試動作,每個動作左右手各重複十次即可,在測試的時候,如果方便,可以請一個人在旁邊觀察自己的動作是否漸漸變慢,或者變小,以便判斷自身是否出現運動遲緩的症狀。

測試1:請您用盡可能大、儘可能快的動作,去用拇指點擊食指,左右手各進行十次。

測試2:如果有的患者患者患有關節炎,不能正確地用手指叩擊。那麼可以試試張合手掌,手掌捏拳,完全張開再閉合,動作要儘量大,儘量快,左右手各進行十次。

測試3:同樣的,觀察下肢運動遲緩最敏感的動作是讓病人用足尖點地。右腳足跟著地,腳尖用力且快速的點地。10次後,換另一隻腳。

三個測試中,觀察最敏感的是拇指與食指間的點擊,因為帕金森病的體格檢查中越小的動作越容易觀察到運動遲緩。

肌強直

肌強直這個症狀比較好發現,一般患者本身會覺得肢體具有僵硬感,而在醫生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時,檢查者活動患者的肢體、頸部或軀幹時可覺察到有明顯的阻力。不過通常情況下患者身體不會那麼緊繃,更多的時候是非常非常輕微的。在帕金森疾病早期或者病人常規用藥後,一般不易感覺到肌強直。

震顫

帕金森病中,震顫有好幾種類型,其中靜止性震顫常見,而姿勢性震顫和動作性震顫少見(解釋一下三種震顫);患有特發性震顫的患者,姿勢性震顫與動作性震顫常見而靜止性震顫少見。有時候這幾類震顫也是會重合的,帕金森患者患有靜止性震顫的同時通常也可見姿勢性震顫和動作性震顫。

想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震顫也十分容易。對於靜止性震顫,我們可以讓患者把手平放在大腿上,觀察幾分鐘,會發現患者的手指會不自主的輕微活動或者旋轉運動。對於姿勢性震顫,讓病人把雙手平舉放在身前,手指張開,這樣舉著幾分鐘,觀察是否出現震顫。

姿勢平衡障礙

這個症狀在帕金森病中的體格檢查很重要,因為雖然有些患者可能出現運動遲緩、肌強直、震顫等症狀,但初期的情況下,這些症狀有可能並不會打擾患者的生活。而這種情況下,可以不必進行其他干預。但是如果患者姿勢平衡這方面出現了改變,這時候就需要開始改變治療/干預方式。因為如果患者正常步行有困難或者平衡不太好,會使得病人跌倒的危險性增高,而這也是需要著重去預防的一點。這也是帕金森病患者預防跌倒最需要注意的一個症狀。

如何判斷呢?可以通過以下兩個小測試來判斷。

測試1:觀察患者從椅子上站起的時候是否需要藉助手臂的支撐,首先先讓患者兩個手臂置於胸前,然後嘗試一次性完成坐起的動作。需要注意的是,家人在觀察時應當把手臂置於患者身後以防止患者站立困難而倒向椅子後方。

測試2:就是觀察患者在行走時,腳跟是否著地,腳趾是否抬起,是否出現拖著腳的現象。還有其他的比如腳步不對稱、一邊的腳是全腳掌著地,而另一邊是腳跟著地。或者是拖著腳小碎步。

另外,對於姿勢平衡,帕金森病患者應當積極的去預防出現障礙,所以有必要時需要和醫生溝通是否需要進行其他的治療干預,即使目前還未出現任何姿勢平衡障礙,也應當做一些鍛鍊或者物理治療。鍛鍊可以在病人還未出現任何異常時改善步態和平衡,預防摔倒。有研究顯示,鍛鍊還可能減緩帕金森的進程。

行動遲緩、手顫?糖友要小心帕金森

帕金森病對糖友糖尿病管理的影響

糖尿病管理一共有五駕馬車,分別是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和監測。如果糖友還患了帕金森病,那麼糖尿病管理中的藥物治療和自我血糖監測這兩個方面就需要格外注意。因為糖友很可能因為帕金森病而出現雙手震顫,很難進行藥物治療中的注射胰島素和血糖監測。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糖尿病藥物注射的目標是將藥物可靠地輸送至皮下組織內,確保無漏液、無不適。如果因為帕金森而手抖或其他障礙患者無法握住胰島素筆針頭,可能需要使用更長的針頭。則需要他人協助完成注射。如果自己孤身一人,又覺得自己注射胰島素太艱難,那麼可以考慮下胰島素泵,胰島素泵是採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島素輸入裝置,通過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CSII)的方式,模擬人體胰島素的生理分泌。至於血糖監測,可以尋求家人的幫助,或者前往小區的社區醫院進行血糖監測,十分方便。

帕金森病和糖尿病兩病治療的相互影響?

對於既患有糖尿病,又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吃藥是個問題。尤其是對於早期糖友來說,很難面對每天要吃的那一堆的降糖藥和抗帕金森藥,很難以接受。其實,有些治療帕金森的藥物同樣能對改善糖脂代謝起到作用,同樣的一些糖尿病藥物也能改善帕金森症。

帕金森病藥物對糖尿病的影響

帕金森病早期治療可以分為非藥物治療(包括認識和了解疾病、補充營養、加強鍛鍊、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以及社會和家人對患者的理解、關心與支持)和藥物治療。一般疾病初期多予單藥治療。

《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三版)》中指出,早髮型患者,在不伴有智能減退的情況下,可有如下選擇:非麥角類多巴胺受體(DR)激動劑;MAO-抑制劑;金剛烷胺;複方左旋多巴;複方左旋多巴+兒茶酚 -O甲基轉移酶(COMT)抑制劑。首選藥物並非按照以上順序,需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而選擇不同方案。

其中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中,研究顯示,有一類藥物具有改善糖脂代謝的作用——溴隱亭,溴隱亭是一種選擇性的多巴胺D2受體激動劑,是治療高泌乳素血癥和震顫麻痺的經典藥物。研究發現溴隱亭可影響哺乳動物和人的糖脂代謝,其快速釋放劑型——cycloset在動物研究和臨床研究中已被證實可降低血糖、血脂,並有較好的安全性。2009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cycloset可用於2型糖尿病的降糖治療,這是首個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調節血糖的藥物。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大多推崇非麥角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為首選藥物,因為其適用於早髮型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程初期。而溴隱亭屬於麥角類多巴胺激動劑,可導致心臟瓣膜病變和肺胸膜纖維化。另外,服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的患者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腳踝水腫和精神異常(幻覺、食慾亢進、性慾亢進等)的發生率較高。

因此糖友是否能夠服用該藥,還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糖尿病藥物對帕金森病的影響

一項研究對154名非糖尿病帕金森病患者進行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測試,以評估胰島素抵抗的患病率,並將胰島素抵抗與其他代謝指標、帕金森病的運動和非運動症狀以及生活質量聯繫起來。

結果顯示,近2/3(58.4%)的患者診斷出胰島素抵抗,儘管這些患者中很多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HbA1c常用於診斷1型和2型糖尿病)處於正常狀態。另外,有研究發現,使用某些降糖藥(GLP-1受體激動劑)的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能力得到了改善。不過該研究樣本量很小,今後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

行動遲緩、手顫?糖友要小心帕金森

天地鏈接

英國研究者分析了200多萬2型糖尿病患者1999年至2011年的醫院隨訪記錄,與600多萬未患2型糖尿病的人的資料相比較。他們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過1.4萬人當時或隨後被診斷患有帕金森症,對照人群中則有2萬多人患帕金森症。校正了性別、年齡和地域等因素,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相比對照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患帕金森症的風險高32%。(來源:新華社微特稿《糖尿病或增加帕金森症風險》)

調查顯示,我國 65 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總體患病率為1700/10萬,並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另外,對於帕金森病患者來說,其得糖尿病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在《帕金森病雜誌》上的一篇研究顯示,近2/3的非糖尿病但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也許伴有胰島素抵抗,儘管這些患者血糖水平正常。這一發現提示,帕金森病患者發生胰島素抵抗是一種常見且沒有被充分診斷和發現的現象,特別是體重超重的帕金森病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