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当“羊倌儿”,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汝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宋乐义 通讯员付良栋 于乐乐)3月17日,刘改朝像往常一样,安顿好孙子,收拾好家务,告别老伴儿后,就一个人赶羊群走上山。“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更何况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脱贫并不难。”刘改朝说着顺手捡起了一块石子向一只别不安分的羊扔了过去,警告它不要乱跑偷吃别人家东西。

贫困户当“羊倌儿”,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58岁的刘改朝是陵头镇李窑村的普通老农民,也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他靠种植玉米、花生过活,一年的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深处大山之中,挣钱门路也很少,加之小孙子从小患有先天性疾病,生活重担和病痛折磨,让他的日子过得艰难。这一度让他感到致富无望,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

2016年这一年,经过精准识别,刘改朝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人穷志不短,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脱贫摘帽。“说实话,我也不想当这个贫困户,感觉有点羞愧。”刘改朝说。

在这期间,作为市林业局派驻李窑村第一书记王建伟没闲着,挨家挨户上门摸排情况,做群众思想工作,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因户施策,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家访,刘改朝也改变了往日颓废状态,脱贫致富的信心也大大提升了。

2017年,林业局驻村工作队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种羊养殖,给予村里每位贫困户分配了两只种羊。刘改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里山多沟深草多得很,我也有养羊的经验,为啥我就不能把养羊这件事弄大一点嘞!”刘改朝寻思着。

这个想法也时刻“刺激”着刘改朝。于是,他积极参加了镇里的雨露计划培训课程,积极寻找了养殖新方法,通过学习,慢慢地掌握了养羊新技术。丰富了养殖技术后,刘改朝便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来启动资金,从外地买来30只小羊,在家里搞起了小规模的养殖。

刘改朝的老伴儿身体不太好,还要照顾家里的耕地,于是他就承担起了养殖的所有工作。刘改朝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放羊、给水、扫栏、观察、喂药,每天都重复着这些事,不敢有半点的疏忽。由于刘改朝做事认真仔细,对小羊照顾周到,羊群也逐步从30只变为50只。

2018年,当新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焦红涛再次来到老刘家家访的时候,质朴的刘改朝向他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说:“市里的干部、镇上的干部、村里的干部三天两头往俺家里跑,为俺出主意想办法,询问着养羊中遇到啥问题,能够帮忙解决啥困难。自己要是不努力,怎么对得起大家。”

如今的刘改朝,靠着养羊、养牛,走上了致富路。2019年底,老刘卖了29只羊,增加了3万余元的收入,加上市里畜牧养殖奖补,务工补贴,收入逐年提高,腰包里的钱也逐渐多了起来。现在,刘改朝家里的3头牛也成熟了,该卖了......“年前,我申请了小额贷款,又引进了一只种羊,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扩大到100头以上。以后靠着养羊、养牛的这些本事,家里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脱贫路也会越走越顺。”对于未来,刘改朝充满信心。


贫困户当“羊倌儿”,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